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過程綠色生產,今年應該不會差

本報記者張振中

4月18日, 湖南省資興市蓼江鎮秧田村種糧大戶黎華駕駛著農機進行機插。 與往年不一樣, 他的家庭農場並沒有盲目擴大種植面積, 只是多種了幾畝水稻。

與黎華相反的是, 瀏陽市永安鎮蘆塘村的盤古種植合作社負責人于建起將水稻種植面積減了下來, 今年早稻只種了40多畝。 蘆塘村有千餘畝耕地被納入湖南長株潭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區, 適度壓減早稻種植面積, 替代種植其他經濟作物。

黎華、於建起的選擇並不是個例, 在湖南, 不少種糧大戶擴大早稻種植面積的速度在今年“降”了下來。

除了耕地污染治理的個性因素之外, 共性因素是由於今年早秈稻收購價再次下調, 從去年的每百斤130元跌至120元, 是近3年來降幅最大的一次。

儘管困難不少、情況不一, 但黎華、於建起們做了一個共同選擇:放棄常規稻改種優質稻, 綠色種植其他經濟作物, 走品質興農之路。

重金屬污染治理區:壓縮面積, 替代種植, 轉型減損

2018年, 是農業農村部提出的農業品質年。 農業農村部在《關於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的意見》中指出, 要堅持市場導向, 著力調整優化農業結構, 在長江流域雙季稻產區以湖南重金屬污染區為重點壓減秈稻生產。

湖南是早秈稻生產第一大省、往年播面和產量都居全國第一,

2017年早稻播面有2020余萬畝, 但今年早稻播面將有所減少。 長株潭(長沙、株洲、湘潭)地區是早秈稻生產的集中區域。 但受重金屬污染的影響, 長株潭地區的170萬畝耕地成為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的首批試點, 確認為試點的的耕地被劃為三類:達標生產區、管控生產區和作物替代種植區。

蘆塘村位於污染源之一的撈刀河畔, 有千余畝修復治理任務, 其中盤古合作社也有幾百畝。 而在開展修復治理試點以前, 蘆塘村大部分耕地用來種水稻, 只有一小部分用來種蔬菜等其他經濟作物。 “不僅是不曉得污染有多嚴重, 而且2016年以前糧庫早稻收購價接連上調, 2015年達到了每百斤135元, 我們糧農種稻積極性就高。 ”蘆塘村種糧大戶于繼平認為,

如果銷路不暢通、成本繼續增, 再大規模種田就賺不了幾分錢。

對於繼平等這些社員、大戶的苦衷, 於建起聽在心裡。 但作為合作社負責人, 于建起一方面要聽社員“吐槽”, 另一方面要帶領社員做好應對的準備。

“光吐槽還不如順應形勢擼開袖子加油幹, 將劣勢轉化為優勢。 ”在於建起看來, 劣勢有兩個:一是早稻收購價下調, 二是耕地受重金屬污染, 但從市場角度看, 這兩個劣勢的背後是消費者從吃飽到吃好、吃得健康的需求轉變, 普通稻米品種供過於求, 相反優質稻米需求增多。 既然消費者消費轉型了, 生產者更要自覺轉型。 因此, 於建起決定調整生產結構實現優產優銷, 將產量高、價格低的劣勢轉化為產量穩定、品質好、銷價高的優勢。

一方面是市場行情倒逼, 另一方面是污染耕地形勢所致, 這兩個方面的情況都要求調減早秈稻種植面積。 因此在前兩年適度調減的基礎上, 今年, 於建起將盤古合作社1200多畝水田繼續優化結構, 非重金屬污染調整區的600餘畝地種植瓜果類等老種子特色經濟作物, 早稻只種了40多畝, 調整區種植了近700畝高粱、玉米、紅薯等。

從選種育種播種開始, 盤古合作社推行全程綠色生產。 即便是早稻, 作為盤古合作社的生產大管家, 于繼平今年也不像往年一樣種常規稻, 而是全部改種了雜交優質稻品種——株兩優189。 “以前早稻常規稻都賣到糧庫, 現在我們村是國家級田園綜合體, 來村裡的遊客多了, 需要產好米吃好飯,

這個品種口感好、糙米率低, 正符合遊客需求。 ”

於建起介紹, 合作社採用溫湯浸泡對種子消毒;農家肥有機肥使用前充分腐熟, 殺滅蟲卵;田間大量採用防蟲網、黃板、防蟲燈防蟲;平時收集的秸稈作為地膜覆蓋菜土, 既可以防止雜草生長, 農作物採收後通過機械翻耕秸稈又作為有機肥還田。

除了水稻的全程綠色生產, 盤古合作社還對其他特色經濟作物進行全域綠色種植。 “現在種田少了, 芹菜等種植多了, 但種芹菜也要種出新鮮、種出效益出來。 ”于建起以合作社承建中華老種子博覽園為契機, 芹菜等特色經濟作物都用老種子來栽培, 老種子芹菜畝平均收入可以達到5萬元, 比常規芹菜畝收入高出3倍。

農業重鎮產糧大村:種優質稻, 訂單生產,節本增效

蓼江鎮是資興市的農業大鎮,而秧田村又是蓼江鎮的產糧大村,主要以種植水稻為主。可今年,秧田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有所減退。

“一頭是收購價降低了,另一頭是成本上漲了,我們憋在這兩頭中間透不過氣來。”4月18日,剛剛開始機插的黎華歎了一口氣。作為秧田村的種糧大戶,黎華今年只種了120畝早稻,僅僅比去年多了幾畝地。

今年早秈稻最低收購價從去年的130元下調至120元,這樣的調價幅度既在糧農的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我種了幾十年田,普通早秈稻一般不好賣,以往都送到糧庫裡,知道糧庫庫存多,國家補貼也到了‘天花板’,下調我們有心理準備。但意料之外的是,此次下調幅度太大,收購價回到了2012年的水準了。”黎華坦言。

讓黎華擔心的是,種糧生產成本也居高不下。黎華算了一筆賬:當地一般的田,土地流轉費要200~400元/畝,農藥和種子200元/畝,肥料160元左右/畝,打地收割插秧等300元/畝左右,人工至少不低於100元/畝,今年人工成本漲了20元/畝……按照常規稻800~900斤/畝計算,以今年的收購價只能說賺個幾十元甚至收不抵支。

好在黎華早就預測到了收購價下跌的形勢,從去年起,黎華就試種了優質稻,由於米質較好,全部銷往米廠,賣價每百斤140元。嘗到了甜頭的黎華今年將全部早稻改種為天龍1號優質稻。為確保好產好銷,黎華還事先與米廠達成了預銷協定,進行訂單生產。“只要天幫忙,人努力,全過程綠色生產,今年應該不會低於去年賣價。”黎華自信地說。

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黎華和劉天紅等人成立了水稻種植合作社,將機耕機收等環節實一條龍全程機械化。“今年又買了新旋耕機,省時、省事、省成本,成本降下來就賺得多些。”劉天紅說。

如何順應形勢、趨利避害?記者在資興、瀏陽等地與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交流中瞭解到,基層農業部門希望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引領,在生產、加工、品牌銷售方面多出實招:首先,要引導農戶調整種植結構,逐步擴大優質稻米播種面積,通過優化銷售管道、提高銷售單價,增加種植收益;其次,要化解“稻強米弱”的窘境,推動稻穀加工業升級,促使農戶從“賣稻”轉型為“賣米”,增加種糧收入;最後,要結合農業品牌建設,打造和培育一批地方優質稻米品牌,實現品牌增值、糧農獲利的目的。

訂單生產,節本增效

蓼江鎮是資興市的農業大鎮,而秧田村又是蓼江鎮的產糧大村,主要以種植水稻為主。可今年,秧田村種植水稻的積極性有所減退。

“一頭是收購價降低了,另一頭是成本上漲了,我們憋在這兩頭中間透不過氣來。”4月18日,剛剛開始機插的黎華歎了一口氣。作為秧田村的種糧大戶,黎華今年只種了120畝早稻,僅僅比去年多了幾畝地。

今年早秈稻最低收購價從去年的130元下調至120元,這樣的調價幅度既在糧農的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我種了幾十年田,普通早秈稻一般不好賣,以往都送到糧庫裡,知道糧庫庫存多,國家補貼也到了‘天花板’,下調我們有心理準備。但意料之外的是,此次下調幅度太大,收購價回到了2012年的水準了。”黎華坦言。

讓黎華擔心的是,種糧生產成本也居高不下。黎華算了一筆賬:當地一般的田,土地流轉費要200~400元/畝,農藥和種子200元/畝,肥料160元左右/畝,打地收割插秧等300元/畝左右,人工至少不低於100元/畝,今年人工成本漲了20元/畝……按照常規稻800~900斤/畝計算,以今年的收購價只能說賺個幾十元甚至收不抵支。

好在黎華早就預測到了收購價下跌的形勢,從去年起,黎華就試種了優質稻,由於米質較好,全部銷往米廠,賣價每百斤140元。嘗到了甜頭的黎華今年將全部早稻改種為天龍1號優質稻。為確保好產好銷,黎華還事先與米廠達成了預銷協定,進行訂單生產。“只要天幫忙,人努力,全過程綠色生產,今年應該不會低於去年賣價。”黎華自信地說。

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黎華和劉天紅等人成立了水稻種植合作社,將機耕機收等環節實一條龍全程機械化。“今年又買了新旋耕機,省時、省事、省成本,成本降下來就賺得多些。”劉天紅說。

如何順應形勢、趨利避害?記者在資興、瀏陽等地與農業部門相關負責人交流中瞭解到,基層農業部門希望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引領,在生產、加工、品牌銷售方面多出實招:首先,要引導農戶調整種植結構,逐步擴大優質稻米播種面積,通過優化銷售管道、提高銷售單價,增加種植收益;其次,要化解“稻強米弱”的窘境,推動稻穀加工業升級,促使農戶從“賣稻”轉型為“賣米”,增加種糧收入;最後,要結合農業品牌建設,打造和培育一批地方優質稻米品牌,實現品牌增值、糧農獲利的目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