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競價醫療廣告借屍還魂 媒體:企業價值觀出了問題

競價醫療廣告“借屍還魂”企業的價值觀出了問題

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不是違規操作的“濾鏡”, 從“大資料殺熟”到人工智慧幫某些醫院“開發病人”,

技術用錯了地方, 也可能變成害人工具。

原以為, 在“魏則西事件”過去近兩年後, 在網上搜索疾病名已不再危險, 可事實卻狠狠地打了我們的臉。

近日, 據媒體報導, 雖然在電腦端的搜尋引擎上搜很多疾病關鍵字, 已沒有任何廣告, 但在移動端應用上, 搜索結果排名的前幾個, 卻往往是醫院廣告。 有曾經做過“諮詢”的某民營醫院員工向記者透露, 那些對疾病“侃侃而談”的客服, 可能是沒有任何醫學知識的“摳腳大漢”。 他們的目標很明確:忽悠搜索者到醫院就診, 並想方設法掏他們兜裡的錢。

古希臘有諺語說:“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但是, 相同的問題卻會屢次出現, 醫療廣告競價排名莫非真的陰魂不散?

許多人想不到, 在2016年魏則西事件引發巨大輿情危機後, 那些互聯網醫療廣告亂象雖然從PC端消失了, 可戰場轉到了手機移動端;移動端跟網站奉行的是“雙重標準”, 搜索同一個疾病名稱的結果大相徑庭。

猶記得, 魏則西事件揭開存在已久的互聯網醫療廣告亂象的“蓋子”後, 國家網信辦聯合多部委入駐相關企業進行調查, 企業宣佈對醫療廣告進行整改, 整改措施包括“改變過去以價格為主的排序機制, 改為以信譽度為主價格為輔的排序機制。 ”也就是對競價排名模式進行修正, 並對醫療廣告嚴格審查。 之後, 相關企業裁撤醫療事業部, 也被視作整改信號。

但競價醫療廣告和線上醫生無資質等亂象, 在移動端“馬照跑、舞照跳”,

說明牛皮癬式廣告在搜尋引擎這根“電線杆”上仍未消弭。 把沒有抑鬱症的患者隨便說成是“中重度抑鬱”;將注意力不集中的兒童, 故意瞎診斷為“智力低下”……這些虛假醫療廣告和坑害病人的景象, 將網路另一端的病人帶到坑裡。

移動端與實名登陸、定位資訊、上網記錄等個人資訊有很強的捆綁性, 比PC端更容易精准抵達用戶。 你在手機上的每次點擊, 都會被當做資料存檔。 因此,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搜索的那一刻, 你就已經被盯上了。 ”在手機線民規模比利用電腦等設備上網的線民數量更多的背景下, 那些虛假醫療廣告滲透面可能更廣, 特別是那些互聯網知識有限的農村用戶, 對這些廣告或許更沒有防範能力。

所以, 競價醫療廣告在移動端“還魂”, 風險不容小覷。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 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大資料、智慧畫像等尖端技術, 也被用在了幫很多醫院“開發病人”上。 當那些從彈窗中隨意跳出來、壓根不懂醫學的客服, 能夠在掌握了海量使用者資料後建立的智慧畫像的指引下, 根據訪客的興趣點進行個性化的話術調整, 增強代入感和針對性;當搜索入口出現的競價排名廣告, 以整形、美容、減肥軟文的方式出現在“資訊流”“社群”等載體中, 很多患者恐怕只能是更具蒙蔽性的精准坑蒙之下的待宰羔羊。

這也表明, 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不是違規操作的“濾鏡”, 從“大資料殺熟”到人工智慧幫某些醫院“開發病人”,

技術用錯了地方, 也可能變成害人工具。 問題不在於技術, 而在於企業價值觀出了問題。

對於競價排名為虛假醫療宣傳提供管道的亂象, 有關部門當然應加強監管, 特別是將監管觸角往移動端延伸。 而對於涉事搜尋引擎企業而言, 也該反思:如果一些“裝睡”者連“魏則西事件”這樣的悲劇都喚不醒, 他們還有多少市場信譽可以用來透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