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場被消極處理的校園性侵案,差點毀掉斯坦福和哥大百年聲譽

今天我們不說國內的事兒, 我們只說美國的事兒。

2015年的哥倫比亞大學的畢業典禮上, 出現了這樣驚奇的一幕。

當身著學士服的畢業生排隊走上台與校長一一握手的時候,

有個女生, 扛著一張碩大的床墊上了主席臺:

這個姑娘叫Emma, 在那兩年前, 她被學校裡一個男生在宿舍裡強姦。

結果, 哥大為了保住學校聲譽, 選擇了消極處理。

Emma用了兩年時間, 堅持上訴, 控訴校方的處理態度。

最終, 她將床墊搬上畢業典禮的主席臺, 在成千上萬校友、教授和校方領導面前, 無聲控訴自己遭遇的不公。

Emma的這個舉動, 讓哥大的公眾形象一落千丈, 一時間哥大遭到了社會上各種批評和質疑, 十分被動。

而這個事件, 也將美國大學愈發嚴重的校園性侵問題,

揭露出來。

談到美國校園性侵到底有多普遍, 不同的機構有不同的數位。

美國司法統計局曾做出統計:

每5名女性學生中有1人曾受到過性侵犯, 在某些大學被侵犯學生比例甚至高達50%, 而僅有5%的人遭到性侵後選擇報案。

校園性侵案的資料令人觸目驚心, 而更讓大家失望的是, 在這些學校中不乏一些世界知名學府。

據華盛頓郵報2014年的一項調查統計顯示:

在全美校園性侵案數量最多的學校排名中, 常春藤名校布朗大學上報了43起性侵案件, 位居各大學校榜首;達特茅斯學院有42起, 哈佛大學33起, 斯坦福大學26起, 都排在前列。

調查還稱, 全美共計有將近4000起校園性侵案件。 但是這個數字並不準確, 因為將近40%的學校聲稱未接到任何報案。

對於學校而言, 尤其是名校, 聲譽大過天。

能私下解決就決不選擇張揚。 此外, 一旦案件中涉及那些學校指望著能靠他取得榮譽的體育明星學生, 舍誰保誰也就不難猜了。

但是真相, 究竟能夠“捂”多久呢...

2013年, 哥倫比亞大學大二女生Emma Sulkowicz向學校報案,

稱自己被德國籍同學Paul在校宿舍內強姦。

Emma稱, 最初她並未想向學校報告這件事, 但有兩名女性同學告訴她, 她們也曾受到Paul的侵犯甚至虐待, 於是三人一起向校方提交了報告。

哥倫比亞大學

然而, 哥大遲遲未給出回應。

直到報案後的第6個月, 才召開了第一次聽證會。

更令人心寒的是,會上,Paul聲稱兩人是自願行為,Emma在說謊。校方可以說是立刻就選擇相信他,甚至都沒給Emma與他對質的機會。

很快,檢方便以證據不足為由,並未對Paul提起指控;校方也決定不對他採取紀律懲罰,隨後還駁回了Emma的上訴。

哦,忘了說,Paul是個富二代。

Emma曾用文字記錄下她的痛苦和折磨:

“每天我都害怕離開房間,甚至遠看到長相類似性侵我的人都讓我懼怕。上學期我在攝影系的暗房上課,雖然那名性侵者不在班上,卻請老師允許他來暗房上課,我開始哭泣哽咽。只要他還在校園,就可以持續騷擾我。”

她對學校為了維護形象,而包庇施暴者的行為感到絕望,“直到現在哥大可以把所有事情隱藏起來,沒有人知道。”

於是,從2014年9月起,Emma每天上學時都扛著自己被強姦時所躺著的床墊來到學校。

她想用這樣的方式抗議校方的息事寧人,也呼籲所有高校能認真處理屢見不鮮的校園強姦案。

Emma將這個行動稱為“Carry That Weight”。

用床墊來象徵她要背負著那件事帶來的陰影和負擔前行。

Emma Sulkowicz每天扛著床墊抗議

很多哥大的學生都對她的舉動表示了支持。

他們主動幫助Emma扛起床墊,並在校內打出抗議標語;還有人用燈光在哥大的主建築樓上打出“Columbia Protects Rapists” (哥大包庇強姦犯)的字樣。

圖源:http://www.todayfocus.cn

2015年,Emma把這張50磅的床墊扛上了自己的畢業典禮,台下的同學們都對她報以了熱烈的掌聲。

而校長呢,據說校長故意彎腰裝作在地上撿東西,Emma說自己盯著他看了一會兒,最終也沒有得到和他四目對視的機會,更沒有握手。

這雙“不乾淨”的手,想必Emma也根本不願意碰的吧。

Emma將床墊扛到了畢業典禮

Emma的床墊抗議一舉在美國社會引發了很大的討論,就連希拉蕊也出面表示,“這樣的場景讓我們觸目驚心。”

人們開始反思:為何一個從未熱衷於參加公眾活動的女大學生變成了反性侵活動的代言人?

社會對校園性侵又是否足夠重視?

無獨有偶,在美國的另一頭,也發生了同樣的事兒。

另一所名校斯坦福,也有著同樣的“污點”。

2015年1月,兩個斯坦福大學畢業生騎車穿過校園,發現在垃圾桶後面,一名男性正趴在一個醉酒昏迷毫無意識的女生身上,實施性行為,“當時看到他在女生身上,行為粗暴,但女孩絲毫沒有意識。”

第二天,這名女生在醫院的床上醒來,員警讓她簽署“強姦受害者”資料,她才意識到,自己在參加派對時被性侵了。

而侵犯她的,是斯坦福大學的游泳健將Brock Turner。

這名23歲的受害女生痛苦地說道:

“洗澡的時候,我唯一的念頭就是:我不要這身子了”

“它被毀掉了,我好希望自己能像扔掉舊衣服一樣扔掉它。”

“我根本不記得是誰,什麼時候,對我做了什麼,關於所有資訊都是從新聞上看到的。”

Brock Turner

案發後,Turner被指控犯有性攻擊等3項重罪,理應坐牢14年,但法官僅判他入獄6個月。意味著他可能只需服刑3個月。

庭審過程中,有一點被反復重申——那就是Turner曾是一名立志於參加奧運會的拿過比賽冠軍的游泳健將。

Turner的父親在庭審上表示兒子不應該坐牢,強調不要斷送他本一片光明的大好前途,“他要為20多歲人生的20分鐘行為坐牢,代價太嚴厲。”

???

這真的是為人父母嘴裡說出的話嗎???

此案在全美掀起軒然大波,也激起了要求將此案的法官罷免的呼聲。

高學歷和運動天賦就能成為脫罪的理由?

23歲的受害女生在給法官的陳情報告中,描述了這一不堪回首的經歷給她造成的傷害。

經當事人授權而翻譯的中文版“致被告信”,部分截圖

圖源:知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這份7000字的聲明,除了令在場人們心痛不已也驚動了當時的副總統拜登Joe Biden。他在Buzzfeed刊載的公開信中寫道:

“我充滿憤怒,不但是對於你的遭遇,也是對我們文化仍如此崩壞,竟讓你置身於捍衛自己價值的處境”。

拜登給受害女生的公開信,部分截圖。

另一起相似的案子發生在佛羅里達州。

2012年,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女生Erica Kinsman指控校橄欖球隊隊員Jameis Winston在酒吧將她灌醉後實施性侵。

報警後,員警居然稱,當地很看重橄欖球,不要將此事鬧大。

Jameis Winston

施暴者既沒被逮捕也沒被起訴,而是繼續為球隊效力,帶領學校球隊奪取聯盟冠軍,捧回了年度最佳球員獎。

好在,Kinsman仍舊鍥而不捨將學校告上法庭,最終雙方和解,學校支付95萬元賠償費。

無論是在哥大、斯坦福,還是佛羅里達州立,乃至全世界任意一所高校,性侵,永遠是一個不能觸碰更不能逃避的原則性問題。

然而可悲的是,很多大學在處理學生這種“突發/個例不幸事件”的方法上都心照不宣——

學校的形象和利益,絕不能被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所破壞!

所以,校方往往會採取他們能力範圍內能想到的一切辦法,把事情“捂住”,不在媒體上留下一絲痕跡。

這番折騰,

不為別的,只為保住學校的面子;

為啥?

為生源,為校友的捐贈,為政府的支持。

但那一副副“來到我校,歲月靜好”的假像,究竟能捂多久呢?

哥大本想冷處理Emma的性侵案件;

結果被數十名學生聯合提起訴訟,指控校方違背了美國憲法第九修正案中有關性別平等的條文,被全社會指責,還驚動了教育部和政界。

斯坦福本想“保”所謂的游泳精英;

結果引起軒然大波,上百萬群眾簽下請願書支援受害女生,多位陪審團成員拒絕出庭,副總統直接公開表態。

這幾所藤校,也被永遠加上了“校園性侵”的標籤...

百年來積澱下的美好聲譽,就這樣被蒙上了污點。

更令人心寒的是,會上,Paul聲稱兩人是自願行為,Emma在說謊。校方可以說是立刻就選擇相信他,甚至都沒給Emma與他對質的機會。

很快,檢方便以證據不足為由,並未對Paul提起指控;校方也決定不對他採取紀律懲罰,隨後還駁回了Emma的上訴。

哦,忘了說,Paul是個富二代。

Emma曾用文字記錄下她的痛苦和折磨:

“每天我都害怕離開房間,甚至遠看到長相類似性侵我的人都讓我懼怕。上學期我在攝影系的暗房上課,雖然那名性侵者不在班上,卻請老師允許他來暗房上課,我開始哭泣哽咽。只要他還在校園,就可以持續騷擾我。”

她對學校為了維護形象,而包庇施暴者的行為感到絕望,“直到現在哥大可以把所有事情隱藏起來,沒有人知道。”

於是,從2014年9月起,Emma每天上學時都扛著自己被強姦時所躺著的床墊來到學校。

她想用這樣的方式抗議校方的息事寧人,也呼籲所有高校能認真處理屢見不鮮的校園強姦案。

Emma將這個行動稱為“Carry That Weight”。

用床墊來象徵她要背負著那件事帶來的陰影和負擔前行。

Emma Sulkowicz每天扛著床墊抗議

很多哥大的學生都對她的舉動表示了支持。

他們主動幫助Emma扛起床墊,並在校內打出抗議標語;還有人用燈光在哥大的主建築樓上打出“Columbia Protects Rapists” (哥大包庇強姦犯)的字樣。

圖源:http://www.todayfocus.cn

2015年,Emma把這張50磅的床墊扛上了自己的畢業典禮,台下的同學們都對她報以了熱烈的掌聲。

而校長呢,據說校長故意彎腰裝作在地上撿東西,Emma說自己盯著他看了一會兒,最終也沒有得到和他四目對視的機會,更沒有握手。

這雙“不乾淨”的手,想必Emma也根本不願意碰的吧。

Emma將床墊扛到了畢業典禮

Emma的床墊抗議一舉在美國社會引發了很大的討論,就連希拉蕊也出面表示,“這樣的場景讓我們觸目驚心。”

人們開始反思:為何一個從未熱衷於參加公眾活動的女大學生變成了反性侵活動的代言人?

社會對校園性侵又是否足夠重視?

無獨有偶,在美國的另一頭,也發生了同樣的事兒。

另一所名校斯坦福,也有著同樣的“污點”。

2015年1月,兩個斯坦福大學畢業生騎車穿過校園,發現在垃圾桶後面,一名男性正趴在一個醉酒昏迷毫無意識的女生身上,實施性行為,“當時看到他在女生身上,行為粗暴,但女孩絲毫沒有意識。”

第二天,這名女生在醫院的床上醒來,員警讓她簽署“強姦受害者”資料,她才意識到,自己在參加派對時被性侵了。

而侵犯她的,是斯坦福大學的游泳健將Brock Turner。

這名23歲的受害女生痛苦地說道:

“洗澡的時候,我唯一的念頭就是:我不要這身子了”

“它被毀掉了,我好希望自己能像扔掉舊衣服一樣扔掉它。”

“我根本不記得是誰,什麼時候,對我做了什麼,關於所有資訊都是從新聞上看到的。”

Brock Turner

案發後,Turner被指控犯有性攻擊等3項重罪,理應坐牢14年,但法官僅判他入獄6個月。意味著他可能只需服刑3個月。

庭審過程中,有一點被反復重申——那就是Turner曾是一名立志於參加奧運會的拿過比賽冠軍的游泳健將。

Turner的父親在庭審上表示兒子不應該坐牢,強調不要斷送他本一片光明的大好前途,“他要為20多歲人生的20分鐘行為坐牢,代價太嚴厲。”

???

這真的是為人父母嘴裡說出的話嗎???

此案在全美掀起軒然大波,也激起了要求將此案的法官罷免的呼聲。

高學歷和運動天賦就能成為脫罪的理由?

23歲的受害女生在給法官的陳情報告中,描述了這一不堪回首的經歷給她造成的傷害。

經當事人授權而翻譯的中文版“致被告信”,部分截圖

圖源:知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這份7000字的聲明,除了令在場人們心痛不已也驚動了當時的副總統拜登Joe Biden。他在Buzzfeed刊載的公開信中寫道:

“我充滿憤怒,不但是對於你的遭遇,也是對我們文化仍如此崩壞,竟讓你置身於捍衛自己價值的處境”。

拜登給受害女生的公開信,部分截圖。

另一起相似的案子發生在佛羅里達州。

2012年,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女生Erica Kinsman指控校橄欖球隊隊員Jameis Winston在酒吧將她灌醉後實施性侵。

報警後,員警居然稱,當地很看重橄欖球,不要將此事鬧大。

Jameis Winston

施暴者既沒被逮捕也沒被起訴,而是繼續為球隊效力,帶領學校球隊奪取聯盟冠軍,捧回了年度最佳球員獎。

好在,Kinsman仍舊鍥而不捨將學校告上法庭,最終雙方和解,學校支付95萬元賠償費。

無論是在哥大、斯坦福,還是佛羅里達州立,乃至全世界任意一所高校,性侵,永遠是一個不能觸碰更不能逃避的原則性問題。

然而可悲的是,很多大學在處理學生這種“突發/個例不幸事件”的方法上都心照不宣——

學校的形象和利益,絕不能被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所破壞!

所以,校方往往會採取他們能力範圍內能想到的一切辦法,把事情“捂住”,不在媒體上留下一絲痕跡。

這番折騰,

不為別的,只為保住學校的面子;

為啥?

為生源,為校友的捐贈,為政府的支持。

但那一副副“來到我校,歲月靜好”的假像,究竟能捂多久呢?

哥大本想冷處理Emma的性侵案件;

結果被數十名學生聯合提起訴訟,指控校方違背了美國憲法第九修正案中有關性別平等的條文,被全社會指責,還驚動了教育部和政界。

斯坦福本想“保”所謂的游泳精英;

結果引起軒然大波,上百萬群眾簽下請願書支援受害女生,多位陪審團成員拒絕出庭,副總統直接公開表態。

這幾所藤校,也被永遠加上了“校園性侵”的標籤...

百年來積澱下的美好聲譽,就這樣被蒙上了污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