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90 後大學生婚戀價值觀存在問題的成因

“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過程。 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 相反, 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

價值觀是屬於社會意識, 反映社會存在。 價值觀同時有其相對獨立性, 90 後大學生的婚戀價值觀深受社會生活中多領域的影響, 與社會大環境有著深遠的聯繫。

(一)價值觀念複雜化和多樣化的影響

社會環境影響個體價值觀的形成, 不同的社會形態, 不同時期、甚至不同的社會階層都有其相應的價值觀念, 人類生活的社會是多元價值的社會, 個體總是在不斷實現目前的價值追求, 樹立下一個價值目標中循環往復。 90 後大學生生活在市場經濟發達的時代, 市場經濟的大環境給其婚戀價值觀帶來了強烈的影響和衝擊。

毋庸置疑, 市場經濟的影響是雙向的。 其對 90 後的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了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深刻影響。

具體表現為, 一方面 90 後大學生具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主體意識, 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發揮特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能夠緊隨時代潮流, 擁有銳意進取、務實創新的精神。 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利益驅動下, 個人價值選擇受到來自金錢、名利的誘惑, 最終價值傾向利己、拜金主義。 熱衷於優勝劣汰遊戲規則的市場經濟, 也使得投機心理、享樂主義等極端個性價值觀不斷滋生。 這樣使得 90 後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集體主義精神大大減弱, 很多個體的價值觀念從社會本位轉向個人本位, 這主要表現在他們對社會新生事物的評判具有不同標準, 他們不再認同單一的價值判斷, 他們甚至認為,
市場經濟理論為其自我價值的實現提供了理論依據, 迎合了他們要求實現全方位自我發展的需求。 他們變得更加現實, 更關心個人的發展, 很多學生對集體主義嗤之以鼻。

(二)弱化中的傳統文化

文化是人類精神文明成果的總和, 包括道德、思想、觀念、習俗等各方面的內容。

作為文明古國的中國, 有著五千年文化傳承, 傳統的婚戀價值觀也擁有悠久的歷史, 如“三從四德”、“男主外, 女主內”、“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等思想。 與之相反的是, 西方自由婚戀觀尊重個人意願的聲張, 建立在個人本位的基礎之上, 注重強調人倫契約關係。

隨著市場經濟的持續深入發展, 東西方各種思想相互衝突和融合。 東方與西方的, 傳統的和時髦的, 各種思想、道德、觀念和習俗相互接觸撞擊、相互吸收借鑒。 調查顯示, 大部分 90 後大學生認為貞操、“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等觀念是古代的、陳舊過時的看法, 他們追求思想的解放和個性的開放, 聲稱婚戀要“跟著感覺走”, 這使得 90 後中出現了“豐富多彩”的婚戀模式:“網戀”、“試婚”、“閃離”、“畢婚”、非婚同居、婚前性行為等等。

可以看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已經變得越來越弱, 其作用越來越輕了。

(三)大眾傳媒的負面資訊傳播

大眾傳播媒介具體是指報刊、雜誌、廣播和電視等, 有著覆蓋範圍廣、傳播速度快、影響作用大等特點。 大眾傳播媒介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的各個方面, 隨著普通百姓生活水準的提高, 90 後大學生接觸的傳播媒介也就越來越多, 傳播媒介對其價值觀的形成, 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比如, 電視電影劇情中頻繁出現的小白臉、傍大款、婚外情、“小三”等現象;娛樂新聞明星的“閃婚、閃離現象”;相親節目中的“高富帥”、“白富美”形象;“男人有錢就變壞, 女人變壞就有錢”等結論;更有部分報紙和媒體為吸引眼球、追求利潤, 完全忽略學生群體的存在,專門杜撰一些第三者、外遇的故事。這些消極、負面的宣導,在很大程度上誤導了 90 後大學生的婚戀價值觀。總而言之,大眾傳播媒介在 90 後大學生的婚戀價值觀教育上沒有作好引導的角色。

(四)網路帶來負面影響

生活在資訊社會 90 後大學生,隨著網路寬頻的迅速發展,“網來網去”已經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網路本身也是一把“雙刃劍”,網路豐富了大學生的業餘生活,使大學生接觸到新鮮的知識和觀念,但作為獨生子女的90後大學生本身承受挫折能力、自控能力弱,但又對網路十分依賴,這同樣也會對他們的思想品德、個人情感、聚焦學業、人際關係等多方面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

首先表現在大學生的網戀。網路具有高度的虛擬性,可以讓人隱藏自己,這一特徵決定了網路欺騙的案例將頻頻上演。例如,某高校大二學生,女,90 後,通過 QQ聊天認識了一個男人,一開始是視頻聊天,感覺這個男人挺成熟的,是自己喜歡的類型,慢慢的由網路走到了現實,並且多次發生了關係。但是偶然的一次發現男人的真實年齡僅比自己的父母小 4 歲,而且已婚,最後女孩變的精神恍惚。其次,大學生喜歡玩一些虛擬的結婚遊戲,在遊戲裡過著“婚姻生活”,甚至落入網路詐騙的陷阱。例如,某大四男生,在網路遇到一位元自稱 90 後女軍官,兩人過起虛擬世界的婚姻生活;臨近畢業時,女方透露家裡是軍人世家,可幫男方解決工作問題,但要求男方出 15000元的送禮請客費,男方由於信任這位女軍官“妻子”,錢寄出之後,女軍官“妻子”從此了無音信。事實上,網戀、網路婚姻簡單基於男女雙方、甚至難分性別的的個人意願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缺乏社會閱歷的 90 後大學生,在網戀中,極大可能的是單方面的付出真心,最後換來的欺騙甚至詐騙,這對 90 後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極為不利。另外,現在互聯網黃色內容氾濫,網路環境相當複雜,90 後大學生的價值觀還不成熟,極易受到“黃毒”侵害,這會給他們的生活、學習、生理心理發展帶來消極的影響,嚴重的甚至幹上違法犯罪的勾當,對婚戀價值觀和婚戀行為的影響就可想而知了。綜上所述,我們要時刻警惕和防範網路對 90 後大學生婚戀價值觀的負面影響。

完全忽略學生群體的存在,專門杜撰一些第三者、外遇的故事。這些消極、負面的宣導,在很大程度上誤導了 90 後大學生的婚戀價值觀。總而言之,大眾傳播媒介在 90 後大學生的婚戀價值觀教育上沒有作好引導的角色。

(四)網路帶來負面影響

生活在資訊社會 90 後大學生,隨著網路寬頻的迅速發展,“網來網去”已經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網路本身也是一把“雙刃劍”,網路豐富了大學生的業餘生活,使大學生接觸到新鮮的知識和觀念,但作為獨生子女的90後大學生本身承受挫折能力、自控能力弱,但又對網路十分依賴,這同樣也會對他們的思想品德、個人情感、聚焦學業、人際關係等多方面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

首先表現在大學生的網戀。網路具有高度的虛擬性,可以讓人隱藏自己,這一特徵決定了網路欺騙的案例將頻頻上演。例如,某高校大二學生,女,90 後,通過 QQ聊天認識了一個男人,一開始是視頻聊天,感覺這個男人挺成熟的,是自己喜歡的類型,慢慢的由網路走到了現實,並且多次發生了關係。但是偶然的一次發現男人的真實年齡僅比自己的父母小 4 歲,而且已婚,最後女孩變的精神恍惚。其次,大學生喜歡玩一些虛擬的結婚遊戲,在遊戲裡過著“婚姻生活”,甚至落入網路詐騙的陷阱。例如,某大四男生,在網路遇到一位元自稱 90 後女軍官,兩人過起虛擬世界的婚姻生活;臨近畢業時,女方透露家裡是軍人世家,可幫男方解決工作問題,但要求男方出 15000元的送禮請客費,男方由於信任這位女軍官“妻子”,錢寄出之後,女軍官“妻子”從此了無音信。事實上,網戀、網路婚姻簡單基於男女雙方、甚至難分性別的的個人意願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缺乏社會閱歷的 90 後大學生,在網戀中,極大可能的是單方面的付出真心,最後換來的欺騙甚至詐騙,這對 90 後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極為不利。另外,現在互聯網黃色內容氾濫,網路環境相當複雜,90 後大學生的價值觀還不成熟,極易受到“黃毒”侵害,這會給他們的生活、學習、生理心理發展帶來消極的影響,嚴重的甚至幹上違法犯罪的勾當,對婚戀價值觀和婚戀行為的影響就可想而知了。綜上所述,我們要時刻警惕和防範網路對 90 後大學生婚戀價值觀的負面影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