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秦國與萬里長城齊名的超級工程,中國人使用了2274年仍然完好無損

縱觀全球, 在北緯30度兩側左右出現了一系列世界奇觀和難以解釋的現象, 如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區、喜馬拉雅山、北非大沙漠、長江入海口、密西西比河入海口……這些地區的陸地大多幹熱少雨, 甚至是無垠的沙漠, 可讓人驚奇的是同處於該緯度地區的成都平原卻山清水秀, 沃野千里, 甚至被人們稱之為“天府之國”。

其實古代蜀地也同北緯30度周邊地區一樣非澇即旱, 由於成都平原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地, 從高山連綿的松茂峽谷中洶湧而下的浩蕩岷江, 一到漲水季節就會順地勢四下漫流, 給古蜀民帶來可怕的洪災, 因此古蜀也稱“澤國”、“赤盆”。 古蜀民面對天災除了祈求神靈之外別無他法, 直到他們等來了一位活神仙, 他叫李冰。

李冰的身世到目前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司馬遷也對其語焉不詳, 只能將蜀地長老們口口相傳的傳說與故事記入《史記》。 傳說李冰是古蜀國開明王朝的亡臣, 他在西元前316年秦滅蜀後歸隱家鄉章山的禹王穀。 秦治蜀時蜀地的洪澇災情讓其頭疼不已, 可是秦人長期生活在西北地方擅長放牧, 卻不善治水, 因此被蜀人鄙夷地稱為“牧犢兒”。

當時秦昭襄王的丞相范雎向其推薦與自己同師承鬼穀子的同窗李余的兒子李冰, 但李冰心懷開明王朝拒絕出山, 卻不忍蜀地百姓在水災中流離失所, 饑寒交迫, 不得不出山治理水患。 李冰父子在當時沒有火藥的情況下以火燒石, 用岩石進行爆裂, 終於用8年的時間在玉壘山鑿出了一個寬20釐米、高40釐米、長80釐米的山口,

以其形似瓶口而取名“寶口瓶”。

寶口瓶不僅是進水口, 而且以其狹窄的通道形成了一道自動節水的水門, 對內江渠系起到了保護作用。 李冰父子又花了4年時間迎著岷江來水方向修築了一道分水堤壩,

壩頂頭形如魚嘴般將岷江水一分為內外兩江, 西邊叫外江, 循原流用於排洪;東邊沿山腳的是由人工造渠的內江, 通過寶口瓶流入成都平原, 主要用於灌溉、行舟和漂運。

李冰父子為了進一步對岷江分洪和減災, 又在魚嘴分水堤與開鑿玉壘山分離出的石堆“離堆”之間修建了一條長200米的溢洪道流入外江, 並用迴旋流理論將魚嘴與寶口瓶之間一段內江河道的堤修築成凹下去的缺口,通過一片開闊地與外江相通。當洪水來時內江江水超過堰頂形成環流,多餘洪水連同泥石流入外江,不會淤塞內江和寶口瓶水道,這就是“飛沙堰”。

由寶瓶口、魚嘴分水堤、飛沙堰組成了都江堰工程,從此岷江水從松茂峽谷洶湧而出,經魚嘴分流、排沙,過飛沙堰溢洪、在排沙後,汩汩清流從寶瓶口水道元元流出,進入成都平原。都江堰離堆一側的石碑記載其“實灌一千萬畝”,足足6666平方公里,古今水利工程也只有都江堰能“實灌”這樣大的面積,它澤被的是土地肥沃的天府糧草,即整個四川盆地。

都江堰將四川從“水旱從人,不知饑謹,時無荒年”變為“天府之國”。李冰修煉都江堰的6字訣“深淘灘、地作堰”和治水把子格言“遇彎截角,逢正抽心”以及“急流緩受,不與水敵”的治水理念無不閃爍著中國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化底蘊,難怪著名作家余秋雨說:“都江堰是解讀中華文明的鑰匙”。

很多人以為秦國最激動人心的工程是秦始皇的長城,而不知有都江堰。萬里長城動員百萬民眾,耗時數年,民眾不堪忍受而致孟姜女哭長城,雖抵擋了匈奴的侵擾卻無法阻擋內部的瓦解,後人也對其毀譽參半。如今“長城久失用,徒留古跡在。不如都江堰,萬世資灌溉。溪溝長補竭,倉廩恒滿載。2274年,至今稱遺愛。”

本文由軒軒有禮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並用迴旋流理論將魚嘴與寶口瓶之間一段內江河道的堤修築成凹下去的缺口,通過一片開闊地與外江相通。當洪水來時內江江水超過堰頂形成環流,多餘洪水連同泥石流入外江,不會淤塞內江和寶口瓶水道,這就是“飛沙堰”。

由寶瓶口、魚嘴分水堤、飛沙堰組成了都江堰工程,從此岷江水從松茂峽谷洶湧而出,經魚嘴分流、排沙,過飛沙堰溢洪、在排沙後,汩汩清流從寶瓶口水道元元流出,進入成都平原。都江堰離堆一側的石碑記載其“實灌一千萬畝”,足足6666平方公里,古今水利工程也只有都江堰能“實灌”這樣大的面積,它澤被的是土地肥沃的天府糧草,即整個四川盆地。

都江堰將四川從“水旱從人,不知饑謹,時無荒年”變為“天府之國”。李冰修煉都江堰的6字訣“深淘灘、地作堰”和治水把子格言“遇彎截角,逢正抽心”以及“急流緩受,不與水敵”的治水理念無不閃爍著中國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化底蘊,難怪著名作家余秋雨說:“都江堰是解讀中華文明的鑰匙”。

很多人以為秦國最激動人心的工程是秦始皇的長城,而不知有都江堰。萬里長城動員百萬民眾,耗時數年,民眾不堪忍受而致孟姜女哭長城,雖抵擋了匈奴的侵擾卻無法阻擋內部的瓦解,後人也對其毀譽參半。如今“長城久失用,徒留古跡在。不如都江堰,萬世資灌溉。溪溝長補竭,倉廩恒滿載。2274年,至今稱遺愛。”

本文由軒軒有禮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