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03歲影癡陳複禮:影畫合璧第一人,張家界九寨溝更因他揚名海外

前言:作為一個【世紀影人】, 攝影作品構成了他的藝術生涯。 小如平凡的生活寫照, 大至叱吒影壇的活動記錄, 不少圖片從未公諸於世, 彌足珍貴, 希望能藉此展現出一個立體的陳複禮。

20世紀中國

有這麼一位叱吒國際攝影圈的藝術家

而立之年才拿起相機

卻先後幾百次斬獲國際各類攝影大獎

其作品大多都成了享譽國際的經典

他窮極大半生東奔西走

拍下大量彰顯民族特色的的攝影作品

沒想到卻把當時還是荒涼山溝的

張家界、九寨溝拍火了

1980年 四川 《九寨飛瀑》

1981年 湖南 《青岩山》

他首創“影畫合璧”攝影風格

巧妙又大膽地讓攝影與繪畫聯姻

創作出了一幅又一幅具有世界話語的佳作

一幅幅洋溢著詩情畫意且

中國畫韻味十足的攝影作品

不知讓多少人著了迷

作為中國式“畫意攝影”的代表者

海內外華人華裔攝影圈應該對他都不陌生

他就是香港攝影家

陳複禮

如今103歲高齡的陳複禮

與大陸吳印咸、臺灣郎靜山齊名

被攝影界並稱“華夏三老”

是三人中至今仍健在的人

被人親切的尊稱一聲:“陳老”

依次為:吳印咸、郎靜山、陳複禮

1994年3月, 三位中華攝影泰斗歷史性會面,

當時港澳攝影協會在珠海授予他們攝影大師稱號。

他還與香港著名攝影家簡慶福、連登良、黃貴權

並稱“影壇四老”,作品享譽國際攝影圈

左二:連登良、左三:簡慶福、正中:陳複禮、右一:黃貴權

陳老百歲華誕晚宴上,影壇四老齊聚

右起為:陳複禮、陳勃、簡慶福

很多人對陳老在攝影上的成就感到不可思議

其實,攝影只是陳老的業餘愛好

只是這位高齡“影癡”一堅持

就是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視頻解讀陳複禮

延伸閱讀:傳奇簡慶福!84歲“炮”轟雲海奇觀,92歲再戰黃山……

一生癡迷攝影,成就一代傳奇

攝影藝術風格的概括,或許正好道出了他成為攝影大師的奧秘。

1916年,他出生在廣東潮安縣官塘鎮石湖村,取名複禮,字漢欽。

其父陳必名先生飽讀詩書,喜愛潮州音樂、戲曲,尤其醉心于筆墨丹青,這使得他從小就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少年時的陳複禮

15歲求學於廣東潮州的省立第二師範學校(今韓山師範學院),之後迫于戰亂,家道中落的他不得已背井離鄉,先後輾轉泰國、越南、老撾等地謀生,遍嘗人生酸甜苦辣。

年輕時的陳複禮

1946年,陳複禮在越南經商之餘接觸到了攝影,這一年,他30歲,已到而立之年。

為學攝影,他拜西貢攝影家陳芳渠為師,甚至不要錢到照相館去打工,刻苦專研暗房技術。

1947年,陳複禮和他的攝影啟蒙老師陳芳渠(右)在吳哥合影

學習攝影過程中,陳複禮深受臺灣攝影家郎靜山的影響,特別熱衷於集錦攝影和沙龍攝影,成為他早期攝影生涯的基本創作理念。

郎靜山(左)與陳複禮(右)

因為早年自己的人生際遇,他的作品中表現出對勞苦大眾的同情、愛憐和寄望,也寄託著自己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體悟。

1967年 越南 《搏鬥》

由兩張底片套放合成。

茫茫大海,漁民在浪尖上奮力劃槳,

天空之上,是波濤般的升騰雲。

這幅作品所表現的感情是長期積累的,

更是他早期生活的寫照,

表現出的是一種搏鬥的精神。

《搏鬥》是陳複禮自1964年開始,近10年內唯一一幅最喜歡的作品,也是他攝影生涯中劃時代的一張照片。

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讓他的作品直面社會,鋒芒所向直接面向當時的時弊。《血汗》、《戰爭與和平》、《戰後》、《喜雨》……一如魯迅先生嫉惡如仇的精神,他用鏡頭下的作品來說話。

1951年 越南《戰爭與和平》

1957年 柬埔寨《血汗》

1958年 泰國《喜雨》

50年代初,他開始在國際攝影界初露頭角,多幅作品頗得國際攝影界的好評,這也讓他受到極大的鼓舞,《香河朝汲》、《彷徨》是其中尤其出色的作品。

1950年 越南《香河朝汲》

1952年 越南《彷徨》

在不斷的摸索中,陳複禮不拘泥于暗房技術,更注重攝影意境的構思。

“他的風光攝影,不尋求明豔強烈,卻獨愛意蘊的酣暢淋漓。”

圖左:1951年 越南《幽谷清香》右:1952年 越南《追求》

圖左:1956年 香港《黑手》右:1958年 香港《月光曲》

陳複禮的獨到之處,就在於恰到好處地將攝影藝術與中國畫意結合了起來。

60年代初,陳複禮多次提出 「寫實與畫意相結合」 的創作主張,他善於把主觀的意境和形式美感巧妙相融,也因此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畫意風光攝影道路。

黃山系列作品就是寫實和畫意結合最好的體現

左上:1962年《蓮峰雪霽》右上:1977年《乳頭峰》

左下:1962年《霧繞黃山》右下:1978年《蒼濤》

下麵這幅在1957年越南拍攝的《沙漠之戀》,是陳複禮最早的的彩色作品,多次斬獲國際大獎。

39歲移居到香港後,進軍攝影沙龍的陳複禮憑藉著一手畫意攝影的絕活,連續兩年取得香港攝影學會甲級月賽全年最高成績,這給他的攝影人生添設了極其亮麗的一筆。

80年代後期,陳複禮一改過去傳統的攝影風格。

這幅《千里共嬋娟》採用西洋畫十字形的構圖,完全脫離了他過去傳統的中國畫的形式,給人一種清新的感受。

上午九十點鐘,薄霧蔽日,

康泰克斯135相機、200毫米鏡頭,

加用深灰濾色鏡片拍攝,在放大時又增加了密度,

使白晝變成了月夜,畫面成“Y”字形,

上下左右平均分割,月亮被有意安排在正中位置。

《白牆》則吸收了現代派作品的長處,形式感很強,色塊對比又極鮮明,同時也保持了中國傳統的黑白意趣。

他慢慢找到了一套最適合自己的攝影風格,而風光攝影,成了他的強項。

陳複禮先後兩次回到闊別20多年的故鄉,又在灕江、黃山等地進行創作,一幅幅山水佳作不斷流傳出來,他的攝影天地更為廣闊。

他的作品更是遍及大江南北

1984年 雲南

《家家都在畫屏中》

1988年 福建

《春雨》

1988年 吉林

《破曉》

1994年 廣東

《逆流》

1995年 瑞士

《銀裝》

“看他的作品的時候,感覺就像在讀畫。”不少人這麼評價。

在不斷的摸索中,他從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創作中吸取精華,使拍攝的風景作品中國畫韻味十足,充滿了詩情畫意,這也形成了獨特的“陳氏風格”,攝影圈的人甚至讚譽他為“影界王維”。

目前,這些珍貴的照片都被收錄在陳老從影六十周年總結性影集《詩影凡心》中。

影畫合璧:集百家之長,創美學先河

不斷的攝影創作中,“中國畫意”已經不足以概括陳複禮的作品風格,而只能形容為“中國氣派”。

“影畫合璧”這個創舉在當時轟動了攝影圈,至今為人津津樂道。

藝術貴在創新,尤其是攝影這一行。

陳複禮是開創“影畫合璧”攝影風格的第一人:巧妙又大膽地讓攝影與繪畫聯姻,讓攝影作品更具有中國畫韻味和美感。

他結交了不少繪畫界的朋友

陳複禮與著名書畫家劉海粟、程十發等合影

戲劇家吳祖光與他相熟

黃苗子親自為陳老的畫冊作序

著名畫家吳作人與他交情也頗深

他陸續邀請與他交好的當代中國頂級書畫家們參與他的“合璧”創作。

劉海粟、饒宗頤、吳作人、古元、李苦禪、李可染、邵宇、啟功、黃苗子、黃胄、黃永玉、程十發、關山月、范曾……多達數十人。

這些書畫名家們在他的作品上或題字、或補畫,成就了一批被譽為“雙絕”的藝術珍品,深受人們的喜愛。

這是陳複禮拍攝的一幅浩瀚大漠,

擅長畫動物的吳作人

在其中以筆墨輕點出一列駝隊,

作品的意趣躍然而出,使人看後產生無限遐想。

這是昔日絲綢之路風情的生動寫照。

著名畫家張步補船,

《高峽輕舟》躍然於眼前。

知名畫家吳冠中補畫樹影,

有了《影子》。

畫家董壽平補上遠山,古松,並題字,

一幅《乘風歸去》就變得更為靈動起來。

這幅由著名藝術家韓美林補畫並題字,

《雙鳥》棲息於冬日的枝頭。

著名畫家黃永玉也與陳老交好,

分別補上幾隻鴨和仙鶴,

成就了《秋江水冷鴨先知》和《松鶴圖》。

中國海派書畫畫家程十發巧妙地將小鳥點綴其間,

《雪地》《嬉雪》幾乎鮮活了起來。

這類雙劍合璧的創作在攝影界是獨一無二的,今後也再難出現了。

可以說,這是陳複禮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藝術的一個大膽嘗試,為畫意攝影開闢了新天地。

目前,這些作品都被收藏在陳複禮的畫冊《影畫合璧》,且被潮州市博物館收藏。

圖為:陳複禮在母校韓山師範學院的陳複禮藝術館,石座上有他親書的題刻:師恩永記

年事漸高,跋山涉水的少了,鏡頭中就多了花鳥蟲魚的題材,我們仍然看到他思想的活躍,以及或清麗淡雅或濃豔熱烈的畫面背後蘊含的深意。

陳複禮是中國旅遊事業的開拓者

風光攝影與旅遊,結下了不解之緣……

正是他的執著,張家界、九寨溝、周莊等景點因他拍攝的作品而使人們瞭解它們的真面目,掀起了旅遊的熱潮,進而名揚海外。

有人說,一把年紀的老人家,最好在家安享晚年,這位高齡“影癡”陳複禮先生卻窮極大半生東奔西走,甚至多次組織攝影團到祖國的大江南北,記錄最美河山。

陳老帶隊赴內地拍攝

46歲

拍攝了這幅黃山名作《朝暉頌》

作品場面壯闊,氣勢恢宏

62歲

他與著名攝影家陳勃

在新疆烏爾禾魔鬼城創作

累到隨地就能躺下

扶著腳架半蹲著也要拍

64歲

他和陳勃先生先後相約到

四川九寨溝、湘西張家界攝影

隨後兩個合作在香港《中國旅遊》雜誌

發表了多幅攝影作品和文章

沒想到,一個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荒涼山溝

被他們拍火了

66歲

他在吉林的林海雪原中

拍下壯麗風光《淨化的世界》、《煙渚寒禽》

《淨化的世界》

《煙渚寒禽》

77歲

他乘坐30多個小時飛機

遠赴南美巴西拍攝

為拍伊瓜蘇瀑布的恢弘氣勢

乘橡皮艇攝影時

被巨浪衝擊招致脛骨骨折

留下了這幅《裂脛之作》

80歲

他仍然熱衷創作

在周莊富安橋拍攝的作品《家家扶得醉人歸》

至今仍然為人津津樂道

陳複禮創作出了大量彰顯民族特色的的攝影作品,香港仔的漁港、黃山的雲霧、韓江的漁舟、天山的白雪、太湖的波光、江南水鄉的春曉景色……幾十年來,一幅幅山水佳作不斷地流傳出來。

1982 江蘇 《春江花月夜》

1985 貴州 《舟自橫》

他的作品一度征服了國際影友的心,這使得他數度被英國皇家攝影學會評為當年國際攝影界最有成就的前10名攝影家之一。

2005年(89歲),湖南人民政府授予陳複禮“張家界榮譽市民”稱號,以表彰他對於張家界旅遊事業發展的貢獻。

2009年(93歲),榮獲第八屆中國攝影藝術金像獎的“終身成就獎”,中國攝影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李前光親臨香港頒發獎座予陳複禮,這也是中國攝影界最高個人成就獎。

2014年(98歲),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的“2013香港藝術發展獎”上,陳複禮先生獲得“終身成就獎”,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親自為他頒獎。

右起為:梁振英、陳複禮、陳驚雄(陳複禮兒子)

陳複禮先生不止在攝影藝術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還懷著一片熾熱之情為攝影及旅遊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1961年,45歲的陳複禮深感自己初學攝影時求師求教之難,投資創辦了攝影月刊《攝影藝術》雜誌,後更名《攝影畫報》,多年來一直是廣大攝影愛好者經驗交流的園地。

《攝影藝術》與《攝影畫報》的創刋號

1980年,64歲的他參與創辦了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並且一直擔任社長。旗下《中國旅遊》深入報導中國的美麗風光、民俗風情……一直是海外宣傳中國旅遊最專業、最具影響力的月刊之一,深受旅遊者和攝影人的喜愛。

陳老的客廳裡,懸掛著一幅劉海粟的題字:

“複禮攝影,六法留真,千變萬化,不斷創新”。剛勁有力的16個字可以說是這位藝術大師對一位攝影大師藝術生涯的總結。

我們衷心祝願陳老健康長壽,也祝願藝術之樹長青 !

1993 黑龍江 《長壽》

素材來源丨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

圖片丨陳複禮 文字編輯 | 己珺 視頻及配音丨袁澍

圖片版權歸攝影師本人所有

他還與香港著名攝影家簡慶福、連登良、黃貴權

並稱“影壇四老”,作品享譽國際攝影圈

左二:連登良、左三:簡慶福、正中:陳複禮、右一:黃貴權

陳老百歲華誕晚宴上,影壇四老齊聚

右起為:陳複禮、陳勃、簡慶福

很多人對陳老在攝影上的成就感到不可思議

其實,攝影只是陳老的業餘愛好

只是這位高齡“影癡”一堅持

就是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視頻解讀陳複禮

延伸閱讀:傳奇簡慶福!84歲“炮”轟雲海奇觀,92歲再戰黃山……

一生癡迷攝影,成就一代傳奇

攝影藝術風格的概括,或許正好道出了他成為攝影大師的奧秘。

1916年,他出生在廣東潮安縣官塘鎮石湖村,取名複禮,字漢欽。

其父陳必名先生飽讀詩書,喜愛潮州音樂、戲曲,尤其醉心于筆墨丹青,這使得他從小就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

少年時的陳複禮

15歲求學於廣東潮州的省立第二師範學校(今韓山師範學院),之後迫于戰亂,家道中落的他不得已背井離鄉,先後輾轉泰國、越南、老撾等地謀生,遍嘗人生酸甜苦辣。

年輕時的陳複禮

1946年,陳複禮在越南經商之餘接觸到了攝影,這一年,他30歲,已到而立之年。

為學攝影,他拜西貢攝影家陳芳渠為師,甚至不要錢到照相館去打工,刻苦專研暗房技術。

1947年,陳複禮和他的攝影啟蒙老師陳芳渠(右)在吳哥合影

學習攝影過程中,陳複禮深受臺灣攝影家郎靜山的影響,特別熱衷於集錦攝影和沙龍攝影,成為他早期攝影生涯的基本創作理念。

郎靜山(左)與陳複禮(右)

因為早年自己的人生際遇,他的作品中表現出對勞苦大眾的同情、愛憐和寄望,也寄託著自己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體悟。

1967年 越南 《搏鬥》

由兩張底片套放合成。

茫茫大海,漁民在浪尖上奮力劃槳,

天空之上,是波濤般的升騰雲。

這幅作品所表現的感情是長期積累的,

更是他早期生活的寫照,

表現出的是一種搏鬥的精神。

《搏鬥》是陳複禮自1964年開始,近10年內唯一一幅最喜歡的作品,也是他攝影生涯中劃時代的一張照片。

長期顛沛流離的生活,讓他的作品直面社會,鋒芒所向直接面向當時的時弊。《血汗》、《戰爭與和平》、《戰後》、《喜雨》……一如魯迅先生嫉惡如仇的精神,他用鏡頭下的作品來說話。

1951年 越南《戰爭與和平》

1957年 柬埔寨《血汗》

1958年 泰國《喜雨》

50年代初,他開始在國際攝影界初露頭角,多幅作品頗得國際攝影界的好評,這也讓他受到極大的鼓舞,《香河朝汲》、《彷徨》是其中尤其出色的作品。

1950年 越南《香河朝汲》

1952年 越南《彷徨》

在不斷的摸索中,陳複禮不拘泥于暗房技術,更注重攝影意境的構思。

“他的風光攝影,不尋求明豔強烈,卻獨愛意蘊的酣暢淋漓。”

圖左:1951年 越南《幽谷清香》右:1952年 越南《追求》

圖左:1956年 香港《黑手》右:1958年 香港《月光曲》

陳複禮的獨到之處,就在於恰到好處地將攝影藝術與中國畫意結合了起來。

60年代初,陳複禮多次提出 「寫實與畫意相結合」 的創作主張,他善於把主觀的意境和形式美感巧妙相融,也因此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畫意風光攝影道路。

黃山系列作品就是寫實和畫意結合最好的體現

左上:1962年《蓮峰雪霽》右上:1977年《乳頭峰》

左下:1962年《霧繞黃山》右下:1978年《蒼濤》

下麵這幅在1957年越南拍攝的《沙漠之戀》,是陳複禮最早的的彩色作品,多次斬獲國際大獎。

39歲移居到香港後,進軍攝影沙龍的陳複禮憑藉著一手畫意攝影的絕活,連續兩年取得香港攝影學會甲級月賽全年最高成績,這給他的攝影人生添設了極其亮麗的一筆。

80年代後期,陳複禮一改過去傳統的攝影風格。

這幅《千里共嬋娟》採用西洋畫十字形的構圖,完全脫離了他過去傳統的中國畫的形式,給人一種清新的感受。

上午九十點鐘,薄霧蔽日,

康泰克斯135相機、200毫米鏡頭,

加用深灰濾色鏡片拍攝,在放大時又增加了密度,

使白晝變成了月夜,畫面成“Y”字形,

上下左右平均分割,月亮被有意安排在正中位置。

《白牆》則吸收了現代派作品的長處,形式感很強,色塊對比又極鮮明,同時也保持了中國傳統的黑白意趣。

他慢慢找到了一套最適合自己的攝影風格,而風光攝影,成了他的強項。

陳複禮先後兩次回到闊別20多年的故鄉,又在灕江、黃山等地進行創作,一幅幅山水佳作不斷流傳出來,他的攝影天地更為廣闊。

他的作品更是遍及大江南北

1984年 雲南

《家家都在畫屏中》

1988年 福建

《春雨》

1988年 吉林

《破曉》

1994年 廣東

《逆流》

1995年 瑞士

《銀裝》

“看他的作品的時候,感覺就像在讀畫。”不少人這麼評價。

在不斷的摸索中,他從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創作中吸取精華,使拍攝的風景作品中國畫韻味十足,充滿了詩情畫意,這也形成了獨特的“陳氏風格”,攝影圈的人甚至讚譽他為“影界王維”。

目前,這些珍貴的照片都被收錄在陳老從影六十周年總結性影集《詩影凡心》中。

影畫合璧:集百家之長,創美學先河

不斷的攝影創作中,“中國畫意”已經不足以概括陳複禮的作品風格,而只能形容為“中國氣派”。

“影畫合璧”這個創舉在當時轟動了攝影圈,至今為人津津樂道。

藝術貴在創新,尤其是攝影這一行。

陳複禮是開創“影畫合璧”攝影風格的第一人:巧妙又大膽地讓攝影與繪畫聯姻,讓攝影作品更具有中國畫韻味和美感。

他結交了不少繪畫界的朋友

陳複禮與著名書畫家劉海粟、程十發等合影

戲劇家吳祖光與他相熟

黃苗子親自為陳老的畫冊作序

著名畫家吳作人與他交情也頗深

他陸續邀請與他交好的當代中國頂級書畫家們參與他的“合璧”創作。

劉海粟、饒宗頤、吳作人、古元、李苦禪、李可染、邵宇、啟功、黃苗子、黃胄、黃永玉、程十發、關山月、范曾……多達數十人。

這些書畫名家們在他的作品上或題字、或補畫,成就了一批被譽為“雙絕”的藝術珍品,深受人們的喜愛。

這是陳複禮拍攝的一幅浩瀚大漠,

擅長畫動物的吳作人

在其中以筆墨輕點出一列駝隊,

作品的意趣躍然而出,使人看後產生無限遐想。

這是昔日絲綢之路風情的生動寫照。

著名畫家張步補船,

《高峽輕舟》躍然於眼前。

知名畫家吳冠中補畫樹影,

有了《影子》。

畫家董壽平補上遠山,古松,並題字,

一幅《乘風歸去》就變得更為靈動起來。

這幅由著名藝術家韓美林補畫並題字,

《雙鳥》棲息於冬日的枝頭。

著名畫家黃永玉也與陳老交好,

分別補上幾隻鴨和仙鶴,

成就了《秋江水冷鴨先知》和《松鶴圖》。

中國海派書畫畫家程十發巧妙地將小鳥點綴其間,

《雪地》《嬉雪》幾乎鮮活了起來。

這類雙劍合璧的創作在攝影界是獨一無二的,今後也再難出現了。

可以說,這是陳複禮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藝術的一個大膽嘗試,為畫意攝影開闢了新天地。

目前,這些作品都被收藏在陳複禮的畫冊《影畫合璧》,且被潮州市博物館收藏。

圖為:陳複禮在母校韓山師範學院的陳複禮藝術館,石座上有他親書的題刻:師恩永記

年事漸高,跋山涉水的少了,鏡頭中就多了花鳥蟲魚的題材,我們仍然看到他思想的活躍,以及或清麗淡雅或濃豔熱烈的畫面背後蘊含的深意。

陳複禮是中國旅遊事業的開拓者

風光攝影與旅遊,結下了不解之緣……

正是他的執著,張家界、九寨溝、周莊等景點因他拍攝的作品而使人們瞭解它們的真面目,掀起了旅遊的熱潮,進而名揚海外。

有人說,一把年紀的老人家,最好在家安享晚年,這位高齡“影癡”陳複禮先生卻窮極大半生東奔西走,甚至多次組織攝影團到祖國的大江南北,記錄最美河山。

陳老帶隊赴內地拍攝

46歲

拍攝了這幅黃山名作《朝暉頌》

作品場面壯闊,氣勢恢宏

62歲

他與著名攝影家陳勃

在新疆烏爾禾魔鬼城創作

累到隨地就能躺下

扶著腳架半蹲著也要拍

64歲

他和陳勃先生先後相約到

四川九寨溝、湘西張家界攝影

隨後兩個合作在香港《中國旅遊》雜誌

發表了多幅攝影作品和文章

沒想到,一個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荒涼山溝

被他們拍火了

66歲

他在吉林的林海雪原中

拍下壯麗風光《淨化的世界》、《煙渚寒禽》

《淨化的世界》

《煙渚寒禽》

77歲

他乘坐30多個小時飛機

遠赴南美巴西拍攝

為拍伊瓜蘇瀑布的恢弘氣勢

乘橡皮艇攝影時

被巨浪衝擊招致脛骨骨折

留下了這幅《裂脛之作》

80歲

他仍然熱衷創作

在周莊富安橋拍攝的作品《家家扶得醉人歸》

至今仍然為人津津樂道

陳複禮創作出了大量彰顯民族特色的的攝影作品,香港仔的漁港、黃山的雲霧、韓江的漁舟、天山的白雪、太湖的波光、江南水鄉的春曉景色……幾十年來,一幅幅山水佳作不斷地流傳出來。

1982 江蘇 《春江花月夜》

1985 貴州 《舟自橫》

他的作品一度征服了國際影友的心,這使得他數度被英國皇家攝影學會評為當年國際攝影界最有成就的前10名攝影家之一。

2005年(89歲),湖南人民政府授予陳複禮“張家界榮譽市民”稱號,以表彰他對於張家界旅遊事業發展的貢獻。

2009年(93歲),榮獲第八屆中國攝影藝術金像獎的“終身成就獎”,中國攝影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李前光親臨香港頒發獎座予陳複禮,這也是中國攝影界最高個人成就獎。

2014年(98歲),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的“2013香港藝術發展獎”上,陳複禮先生獲得“終身成就獎”,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親自為他頒獎。

右起為:梁振英、陳複禮、陳驚雄(陳複禮兒子)

陳複禮先生不止在攝影藝術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還懷著一片熾熱之情為攝影及旅遊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1961年,45歲的陳複禮深感自己初學攝影時求師求教之難,投資創辦了攝影月刊《攝影藝術》雜誌,後更名《攝影畫報》,多年來一直是廣大攝影愛好者經驗交流的園地。

《攝影藝術》與《攝影畫報》的創刋號

1980年,64歲的他參與創辦了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並且一直擔任社長。旗下《中國旅遊》深入報導中國的美麗風光、民俗風情……一直是海外宣傳中國旅遊最專業、最具影響力的月刊之一,深受旅遊者和攝影人的喜愛。

陳老的客廳裡,懸掛著一幅劉海粟的題字:

“複禮攝影,六法留真,千變萬化,不斷創新”。剛勁有力的16個字可以說是這位藝術大師對一位攝影大師藝術生涯的總結。

我們衷心祝願陳老健康長壽,也祝願藝術之樹長青 !

1993 黑龍江 《長壽》

素材來源丨香港中國旅遊出版社

圖片丨陳複禮 文字編輯 | 己珺 視頻及配音丨袁澍

圖片版權歸攝影師本人所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