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滄海桑田,革命老區展新顏

4月20日, 細雨中的大別山蒼翠欲滴, 到處浸淫著大自然的芬芳, 在通往金寨縣安徽天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馬鬃嶺景區的路上, 一輛輛汽車沿著新修的柏油路魚貫駛入, 一片繁忙的景象。

“要說咱農村的變化, 首先你就看這修的路, 蓋的房, 還有家門前的小花園。 不比城裡差!”住在馬鬃嶺腳下的花石鄉大灣村居民陳澤平坐在家門前的涼亭裡, 看著絡繹不絕的遊客, 心裡無比自豪。

修出新路子, 山有美景客自來

花石鄉位於金寨縣中南部, 安徽天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腳下, 山高路遠, 多年來受困於交通不便,

發展一度滯後, 山裡的瑰寶也就此深藏。

“記得2009年, 我剛到這邊工作, 那時一到週末就約同事們一起到馬鬃嶺上玩, 路不通我們就只能在山下轉轉, 現在登上山頂美景盡收眼底。 ”曾經在花石中心小學工作過的孫老師對馬鬃嶺的變化深有感觸。

位於馬鬃嶺路邊的道路專案牌顯示, 該段道路的升級改造工程屬於農村道路暢通專案, 於2016年10月完工, 全長43.833公里, 投資4000萬元, 道路最寬處達9.5米。

“2016年, 我們全面開啟農村道路暢通工程, 計畫到2017年6月和12月底前分別完成縣級和鄉級公路暢通工程, 到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鄉村道路暢通工程。 ”據金寨縣交通局暢通辦主任曹陽介紹, 黨的十八大以來, 該縣持續深化交通精准扶貧, 扎實推進貧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為農村地區發展和農民群眾脫貧提供更好的道路通行保障, 為農村地區聚人氣、聚財氣。

“以前我們這裡沒有路, 全靠群眾自己走出來的羊腸小徑通往外面。 ”位於馬鬃嶺道路邊的老汪農家樂老闆告訴筆者, 路修通後, 經常有遊客前來遊玩, 一下子就帶火了當地的農家樂和農特產品, 前前後後開了二十幾家農家樂, 由於“五一”即將到來, 遊客漸漸多了起來, 自駕前往的私家車停滿了農家樂的院子。

“我們鄉位於馬鬃嶺腳下, 以前可以說是端著金飯碗討飯, 現在道路通了, 遊客來了, 我們也修建了新的停車場, 各項設施也日趨完善, 下一步我們將全力做好旅遊飯, 讓周邊群眾在家就能掙到錢。 ”花石鄉人大主席何豐說。

嶄新的道路猶如一條巨龍盤繞在如畫的大山裡, 引得無數遊人流連忘返, 它在極大地方便了山區群眾的同時, 也使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駛上了快車道, 區域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2017年, 金寨縣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504.554公里, 總投資約5.6億元。 此外, 該縣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4000萬元用於全縣貧困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該項目覆蓋全縣71個貧困村118.04公里, 並按農村道路暢通工程項目建設標準一併督查、考核、驗收, 實現了全縣村級道路全覆蓋。

鼓起錢袋子, 自家田裡能淘金

“將自己的土地流轉給經營大戶, 不但能拿到流轉金, 土地還能入股, 每年實現分紅。 ”2016年, 金寨縣梅山鎮徐沖村的一百多戶群眾成為該縣“三變”改革首批“吃螃蟹”的人。

2016年, 金寨縣梅山鎮徐沖村被列為全省十二個“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試點改革村之一。

“在具體操作中, 我們各試點村充分利用特色產業等資源, 選擇前景好、便於操作的產業項目, 分村制訂改革方案, 簽訂利益聯結協議。 ”金寨縣農委相關負責人吳敬成說, 徐沖村由金寨縣源豐蔬菜專業合作社、徐沖村創福公司和彭武、王俊2名自然人四方股東進行股份合作, 重新組建成金寨縣麥吉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作為試點承接主體。 該公司新的股東組成為:園區115個農戶(含貧困戶)309畝土地流轉到金寨縣源豐蔬菜專業合作社, 由合作社統一入股到麥吉公司, 股權比例為5.28%。

在利潤分配上,

公司採取“保底收益+固定分紅”方式。 農民通過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到麥吉公司的, 第1至3年公司每畝每年給予500斤稻穀(折合人民幣600元左右)的保底收益;第4至5年, 每畝另加50元固定分紅;6年以後, 每畝另加100元固定分紅。

據悉, 麥吉公司園區總面積650餘畝, 日接待量超過200人次。 公司每年可為當地農民就近提供長期工作崗位, 年支付工資100多萬元。 而徐沖村“三變”改革保底收益分紅達42萬元, 實現集體經濟收入11萬元。

在實施過程中, 為確保群眾利益, 金寨縣堅持做到“三個確保, 三個遞增”, 即一要確保以土地入股的農戶分紅收益, 不低於同期土地的租金收益;二要確保以扶貧資金入股的貧困戶年度分紅收益, 不低於入股資金的10%;三要確保以財政專案資金量化入股的分紅收益, 不低於按基準貸款利率計算的利息收益,並做到逐年遞增。

同時,該縣積極構建“資金改股金、撥款改股權、無償改有償”的財政支農新模式,將縣財政支農資金全面整合,採取“折股”入股經營主體的辦法,實行“公司+村集體+貧困戶”、“產業基地+村集體+農戶”、“家庭農場+村集體”等模式,由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保底分紅,既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又分紅反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為積極配合精准扶貧,全縣整合農業項目資金和扶貧資金3498.99萬元,精選近百個經營主體,實行“保底收益+固定分紅”模式,每年可增加集體收入200多萬元,將其中60%收益分配給貧困戶,每年為貧困戶分紅120多萬元。

2017年,金寨縣整縣開展“三變”改革試點,目前全縣108個村與300多個經營主體進行合作,3500多農戶實現年保底分紅550萬元,增加集體經濟收入344萬元。

過上好日子,走進美麗新時代

“以前看晚會只能在電視上看,現在在家門口就能看到,真是不敢相信。”家住漆店村漆先哲大爺帶著孫子前來湊熱鬧,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漆店村是金寨縣71個重點貧困村之一,全村貧困人口五百多人。2016年該村建成農民文化樂園,村級群體活動有了新的場所,廣場舞、文藝演出、道德講堂、培訓班等有序開展起來,深受當地群眾歡迎。

金寨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貧困地區文化如何發展繁榮,廣大群眾如何能夠享受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務?

2013年以來,金寨縣以“為民、利民、便民”為原則,選擇群眾便於集聚、樂於參與、環境相對優美的中心村,建設農民文化樂園,並以此為載體,率先開展了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服務體系的探索和實踐。

據金寨縣文廣新局辦公室主任董策偉介紹,農民文化樂園硬體標配是“一場兩堂三室四牆”:一場,是一個綜合文體廣場,滿足文藝演出、體育健身等活動需求。兩堂,是一個滿足思想道德教育、形勢政策宣講、科學和法律知識普及、生產技能培訓功能需求的講堂,一個舉辦文化節慶、室內電影放映以及村民議事集會等活動的禮堂。三室,是文化活動室、圖書閱覽室、電腦室。四牆,是設置村史村情、鄉風民俗、崇德尚賢、美好家園展覽牆。

與此同時,該縣堅持送文化、種文化、育文化相結合,為城鄉群眾提供均等化優質公共文化服務。

“我們堅持按需配餐,開展省市縣送戲進樂園、紅色文化進樂園、價值觀教育等活動,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農民喜聞樂見的本土化表現形式,推動核心價值觀通俗化、大眾化。通過鄉村文藝團隊星級評比獎勵,支持幫助農民自辦文化團體,培育鄉土能人。各文化樂園都成立了廣場舞表演隊和民俗文化表演隊,一批有文藝特長的鄉土文化人才從田間地頭走上文化樂園的舞臺。廣泛徵集地方文化遺存,啟動族譜等傳統文化徵集,挖掘整理民間文化,打通文化樂園與縣圖書館的連接,常態開展校園樂園手把手活動,推行非遺文化傳人進課堂,厚植文化傳承、文明傳播的基礎。”金寨縣文廣新局辦公室主任董策偉說。

目前,金寨縣已經建成標準化農民文化樂園98個,占全縣行政村數近一半,預計在2020年村級農民文化樂園實現中心村全覆蓋。(周擁軍 張全賀)

不低於按基準貸款利率計算的利息收益,並做到逐年遞增。

同時,該縣積極構建“資金改股金、撥款改股權、無償改有償”的財政支農新模式,將縣財政支農資金全面整合,採取“折股”入股經營主體的辦法,實行“公司+村集體+貧困戶”、“產業基地+村集體+農戶”、“家庭農場+村集體”等模式,由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保底分紅,既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又分紅反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為積極配合精准扶貧,全縣整合農業項目資金和扶貧資金3498.99萬元,精選近百個經營主體,實行“保底收益+固定分紅”模式,每年可增加集體收入200多萬元,將其中60%收益分配給貧困戶,每年為貧困戶分紅120多萬元。

2017年,金寨縣整縣開展“三變”改革試點,目前全縣108個村與300多個經營主體進行合作,3500多農戶實現年保底分紅550萬元,增加集體經濟收入344萬元。

過上好日子,走進美麗新時代

“以前看晚會只能在電視上看,現在在家門口就能看到,真是不敢相信。”家住漆店村漆先哲大爺帶著孫子前來湊熱鬧,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漆店村是金寨縣71個重點貧困村之一,全村貧困人口五百多人。2016年該村建成農民文化樂園,村級群體活動有了新的場所,廣場舞、文藝演出、道德講堂、培訓班等有序開展起來,深受當地群眾歡迎。

金寨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貧困地區文化如何發展繁榮,廣大群眾如何能夠享受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務?

2013年以來,金寨縣以“為民、利民、便民”為原則,選擇群眾便於集聚、樂於參與、環境相對優美的中心村,建設農民文化樂園,並以此為載體,率先開展了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服務體系的探索和實踐。

據金寨縣文廣新局辦公室主任董策偉介紹,農民文化樂園硬體標配是“一場兩堂三室四牆”:一場,是一個綜合文體廣場,滿足文藝演出、體育健身等活動需求。兩堂,是一個滿足思想道德教育、形勢政策宣講、科學和法律知識普及、生產技能培訓功能需求的講堂,一個舉辦文化節慶、室內電影放映以及村民議事集會等活動的禮堂。三室,是文化活動室、圖書閱覽室、電腦室。四牆,是設置村史村情、鄉風民俗、崇德尚賢、美好家園展覽牆。

與此同時,該縣堅持送文化、種文化、育文化相結合,為城鄉群眾提供均等化優質公共文化服務。

“我們堅持按需配餐,開展省市縣送戲進樂園、紅色文化進樂園、價值觀教育等活動,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農民喜聞樂見的本土化表現形式,推動核心價值觀通俗化、大眾化。通過鄉村文藝團隊星級評比獎勵,支持幫助農民自辦文化團體,培育鄉土能人。各文化樂園都成立了廣場舞表演隊和民俗文化表演隊,一批有文藝特長的鄉土文化人才從田間地頭走上文化樂園的舞臺。廣泛徵集地方文化遺存,啟動族譜等傳統文化徵集,挖掘整理民間文化,打通文化樂園與縣圖書館的連接,常態開展校園樂園手把手活動,推行非遺文化傳人進課堂,厚植文化傳承、文明傳播的基礎。”金寨縣文廣新局辦公室主任董策偉說。

目前,金寨縣已經建成標準化農民文化樂園98個,占全縣行政村數近一半,預計在2020年村級農民文化樂園實現中心村全覆蓋。(周擁軍 張全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