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鑽透地球的外殼丨玉米熊放學小報No.219

大家好, 我是在剝煮雞蛋的於川。 雞蛋我們都熟悉, 最外面是一層薄薄的硬殼, 剝開來就是嫩滑的蛋白, 蛋白深處還藏著圓圓的蛋黃。 這雞蛋要是長得再圓潤一點, 簡直就是能吃的地球模型了。

我們的地球並不是一個實心的土球或是岩石球, 而是像雞蛋一樣, 有著一層一層的結構。 最外面是一層薄薄的殼, 雞蛋的外殼叫蛋殼, 地球的外殼就叫做地殼, 只不過這裡的殼字要讀作qiào。 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 17千米還說是薄薄的殼?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也才8844米。 地殼的平均厚度都相當於兩座珠穆朗瑪峰摞起來了。 蛋殼薄不薄不能光看殼本身, 還要看雞蛋的個頭。 地球從中心到表面有6400千米, 對比這麼大的地球, 17千米的外殼連三百分之一都不到, 當然要算薄皮啦。

說完薄皮, 我們來說大餡兒。 地殼之下一直到2900千米的深度是地幔, 和雞蛋的蛋白一樣, 這部分也是地球內部體積和品質最大的一層。 從2900千米深一直到地心是地核, 地核就相當於蛋黃。 地核又分為兩個部分, 由2900千米到5150千米深的部分是外核, 剩下的是內核。 內核是固態, 外核則很有可能是液態。 這麼說來, 地球還很可能是個“糖黃蛋”呢。

雖然我們就生活在地球上,

但是大地深處對於我們來說卻像太空一樣神秘。 說不定比太空還遙不可及, 我們能遙望星空, 卻沒法俯瞰地心。 在人類已經登上過月球、探測過火星的今天, 我們對於腳下的地球卻連那層薄薄的外殼都沒法突破。 地幔什麼樣, 地核什麼樣, 從來沒人見過。 對於地球深處的研究要麼靠地震波傳播特點和速度變化來分析, 要麼就得靠火山噴湧出的岩漿了。 可是, 地震波終究只是推測, 岩漿雖然來自地幔, 卻在上升的過程中混入了地殼中的物質, 變成了混血兒。 就像想要認識一個人, 聽聽別人描述, 見見他的兒女親戚, 終究不如面對面的見一見他本人來得有效。

科學家們也覺得, 研究地球內部, 還是要實打實地挖出來瞧瞧才好。 他們嘗試著在挖了很多洞。 這之中挖得最深的要數前蘇聯的柯拉超深鑽孔工程, 從上世界70年代美蘇爭霸的時期挖起, 一直挖到蘇聯解體, 挖了足足12262米。

然而地球深處的秘密可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暴露出來的。 高昂的費用和超深鑽探的技術難題一直是兩隻攔路猛虎。 直到今天, 我們都沒能鑽透地球的外殼。 不過, 攔路虎可擋不住科學家們探索的決心。

上圖:日本科學家計畫在2030年啟動鑽探地幔任務

這不,又有科學家要踏上探索地球深處的征程了。這次是日本的科學家,他們打算從海上動手,使用日本最大的深海鑽探船地球號,先穿過4000米的海水,再鑽透大約6000米的大洋地殼,做第一個挖到地幔的人。今年9月份,他們就要奔赴夏威夷附近海域開始前期研究了。鑽探有希望在三五年後啟動,最遲會在2030年前啟動,預計要花費5.4億美元。

如果能夠成功鑽透地殼,取回地幔樣品,我們就能親眼瞧瞧地幔長什麼樣了。看看地幔和地殼是怎麼分界的,地震波的推測到底對不對?地幔裡面會不會有生命?我們對地球內部的研究就能從“耳聽為虛”向著“眼見為實”大踏步地邁進了。

這裡是玉米實驗室,每天一張放學小報。

上圖:日本科學家計畫在2030年啟動鑽探地幔任務

這不,又有科學家要踏上探索地球深處的征程了。這次是日本的科學家,他們打算從海上動手,使用日本最大的深海鑽探船地球號,先穿過4000米的海水,再鑽透大約6000米的大洋地殼,做第一個挖到地幔的人。今年9月份,他們就要奔赴夏威夷附近海域開始前期研究了。鑽探有希望在三五年後啟動,最遲會在2030年前啟動,預計要花費5.4億美元。

如果能夠成功鑽透地殼,取回地幔樣品,我們就能親眼瞧瞧地幔長什麼樣了。看看地幔和地殼是怎麼分界的,地震波的推測到底對不對?地幔裡面會不會有生命?我們對地球內部的研究就能從“耳聽為虛”向著“眼見為實”大踏步地邁進了。

這裡是玉米實驗室,每天一張放學小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