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馬克思人生的起點與終點

德媒稱, 在卡爾·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 他已無處不在。 人們有時很難理解神話背後的他, 除非跟蹤他橫跨西歐的漂泊歷程。

據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網站4月20日報導, 卡爾·馬克思和弗裡德里希·恩格斯是最好的朋友。 他們在共同流亡倫敦期間每天都見面, 兩人的住處相隔只有10分鐘的步行路程。

今天, 遊客仍然可以重走當時的路線, 並體驗這位大多數時間失業的哲學家和那位富裕的工業家之子之間的貧富差距。

保存完好的恩格斯住宅位於倫敦最昂貴的住宅區櫻草花山攝政公園大街122號。 時髦商店和咖啡館一家連著一家,

登上附近的櫻草花山公園可以俯瞰倫敦美景。

從這裡到馬克思的住處要途經一座古老的鐵橋, 然後再翻過哈弗斯托克山。 這段距離不遠, 只隔幾條街, 卻是兩個不同的世界:馬克思在梅特蘭公園路的住所單調乏味。 馬克思在人生的最後8年住在這棟四層樓裡。 現在這裡蓋起了社會福利房。 很多居民都是移民——就像馬克思當年一樣。

生於特里爾殷實家庭

這是一條人生道路的終點。 但這條道路始於其他地方——德國特里爾市。 我們在探訪特里爾後尤其明確了一點:這位社會主義首席理論家本人並不是無產者。 看一看他那巴羅克風格的故居就知道了。 它絕對稱得上富麗堂皇。

位於特里爾布呂肯大街的這棟房子如今成為博物館,

但沒有了昔日擺設, 迄今為止主要提供文字展板。 此地將在2018年5月5日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日重新佈置後開放。 馬克思本人從來沒有回憶過這所房子, 因為他出生一年後全家搬到了西蒙街。

1835年, 馬克思離開家鄉去波恩上大學。 位於選帝侯宮的波恩大學博物館展出的原始檔表明, 他“因夜間喧嘩和醉酒”而被關禁閉。 奇怪的是, 這家博物館因此成為中國遊客的朝聖地。 “他們覺得這很有趣, ”檔案館館長湯瑪斯·貝克爾說, “在很多情況下, 他們感到印象深刻——但我們的反應卻完全相反。 ”

馬克思的出版物很快讓他在普魯士當局那裡碰到麻煩, 所以馬克思在1845年逃往布魯塞爾。 遊客在這裡也不必到以前的工人區去探訪這位《共產黨宣言》的作者。

直接到布魯塞爾大廣場就行了。 他曾和其他德國流亡者在這裡的一家酒館展開討論。 這座華麗的酒館很容易從前門上方的巴羅克式天鵝裝飾物識別出來。

1848年這個革命年他主要是在自由的科隆度過的。 他在那裡創辦了富有影響力的《新萊茵報》。 遺憾的是, 乾草市場廣場邊上的編輯部毀于二戰戰火。

30歲之後旅居倫敦

當革命熱情在1849年消退後, 馬克思離開祖國, 再也沒有回來。 他與妻子燕妮·馮·威斯特法倫——她是真正的貴族, 馬克思對這一點深感自豪——以及三個孩子遷居倫敦。 確切地說, 是住到了夜店林立的索霍區。 迪安街28號的藍色牌子提醒人們這裡住過這位名人。

1856年, 憑藉燕妮繼承的一小份財產, 馬克思得以搬到倫敦北部條件更好的漢普斯特德。 最初他住在格拉夫頓·特勒斯大街46號, 這座房子保留至今, 而且外觀一點也沒有改變。 在獲得更多遺產後, 他們一家在1864年甚至租住了一座非常靠近大花園的獨立住宅:位於梅特蘭公園路的莫德納斯別墅1號。 這棟住宅也早已不復存在。 馬克思夫婦最後在1875年搬到了梅特蘭公園路41號的一所小房子裡。

馬克思每天乘坐巴士——當時還是由馬拉著——前往大英圖書館, 在那裡的閱覽室一待就是一整天。 他在寫作他自稱的“經濟狗屎理論”, 那指的是《資本論》。 星期天, 馬克思和家人一起到漢普斯特德荒野公園休閒, 那裡有森林和草地, 至今仍是倫敦人最喜歡的出遊目的地之一。

人生止於海格特公墓

馬克思從1849年起一直生活在倫敦, 直到1883年去世。 但他在那裡幾乎完全在同胞之間活動, 從未改掉自己濃重的德國口音。 19世紀80年代初, 他的健康每況愈下。 1883年3月14日下午, 當恩格斯像往常那樣來到梅特蘭公園路看望他時, 發現他已經死在壁爐旁邊他最喜歡的安樂椅中。 三天后, 3月17日, 馬克思被安葬在海格特公墓, 與15個月前去世的燕妮埋葬在一起。

參觀這座古老的公墓是探訪馬克思之旅的高潮。 那裡有些十字架已經歪斜, 有的墓碑已經風化。 在大樹和灌木掩映中, 馬克思的大鬍子頭像突然映入眼簾。 高大的墓碑是20世紀50年代修建的。 馬克思是社會主義的聖徒和英雄。 但一路探訪到此地的人會意識到,在先知大鬍子後面隱藏著一個真正有性格的人:他有棱有角,我們樂意和他在酒吧共度一晚。

但一路探訪到此地的人會意識到,在先知大鬍子後面隱藏著一個真正有性格的人:他有棱有角,我們樂意和他在酒吧共度一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