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港媒: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技術創新提供機遇

港媒稱, 儘管香港在研發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方面仍遠遠落後於廣東省或鄰近的深圳, 但香港投入技術發展的資源總量有了巨大的飛躍。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29日文章, 在推動香港的科技發展方面, 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弱點和優勢。 首先, 香港不可能成為像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這樣的核心技術研發基地。 香港坐落在一個地震活動相對穩定的地區, 適合建造這樣一個基於加速器的大型地下設施。 然而, 在香港修建這樣的設施不僅開支較高, 光是完成公眾諮詢和確保資金到位所需要的漫長時間就讓這樣的專案在香港不可行。

文章認為, 當然, 謀求獲得核心的賦能技術未必是像香港這樣的商業城市的夢想。 香港儘管坐擁大量資金, 但土地資源嚴重短缺, 而且城裡最聰明和最優秀的人對基礎科學缺乏興趣。 然而, 即便在商業城市中, 香港在使用新資訊技術方面也嚴重落後于競爭對手。

例如, 香港海關於2016年4月就“貿易單一視窗”計畫啟動公眾諮詢程式。 “貿易單一視窗”是一個可以一站式提交貿易和海關檔的資訊技術平臺。 目前尚不清楚該部門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開發出這個電子平臺。 創新時間表與內地城市相比很糟糕。 內地城市已經在大量的政府應用和商業應用中實現了無現金和無紙化。

文章稱, 香港的大學不缺世界級教授。 但是, 工程部門經常抱怨缺乏受過必要的微積分和線性代數培訓的新畢業本科生。 微積分和線性代數是學習高等數學和工程學的必修課。

立法會議員們在最近的訪問中驚喜地發現, 香港一些頂尖的工程學教授已經前往大灣區, 孵化機器人初創公司。 中國第一家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自豪地炫耀來自香港或在香港接受過教育的高層管理人員。

文章稱, 香港的科技未來是有希望的, 但前提是粵港澳大灣區使跨區合作成為可能。 人才湧向存在大量機會的地方, 關於消除人才、資金和資料在大灣區內流動的障礙的承諾提供了唯一可靠的出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