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致“過度付出型”的父母:媽媽,我都不敢在你面前哭

外甥咚咚馬上就要小學畢業了。 為了他能讀一所好學校, 表姐最近是各處奔波。 今天去這個校領導家拜訪, 明天去那個名教師家送禮。

可她這一頭忙得火熱時, 她兒子卻在一邊使勁給她「掉鏈子」。

「我不想去那裡讀書。 我和我們班同學都說好去五中了。 你之前不也說五中好嗎, 怎麼現在又讓我去那麼遠的地方讀書?要去你自己去, 我不去。 」一進表姐家, 就見咚咚在那鬧脾氣。

「我為了誰啊, 我還不是為了你好啊。 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啊。 」表姐氣得眼睛都紅了。

眼瞅著母子大戰即將爆發, 我趕緊緩解局勢, 一邊安撫一個:「哎, 姐, 你跟孩子生什麼氣啊。 」

「咚咚, 聽阿姨的話, 你先進自己房間, 我跟你媽說點事」。

等咚咚進房間後, 表姐有點崩潰, 哭著說:「我為他做了那麼多, 甚至都想好了等他去那讀書, 我就辭職去陪讀, 我付出了那麼多, 他怎麼還是那麼不懂事。 」

「我都為你付出這麼多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很多父母都對這句話並不陌生。

為了孩子, 付出精力, 失去時間, 沒有自己, 這是我身邊很多父母的寫照。 他們一邊需要擔心孩子這個月興趣班的花費, 將來出國的學費, 結婚時買房的費用, 一邊還要處理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瑣事。 在疲憊而無奈的日子裡, 孩子成了他們唯一的美好寄託。

我曾看過中科院的一個調查報告, 上面的資料顯示:82%的家長已經做好為孩子的成功做出犧牲的準備, 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國父母已經完全喪失了自己的個人時間。

這些數位的背後, 似乎隱藏著一種聲音:「孩子, 你是我的一切, 我願意為你付出所有。 」

我堅信「付出」是源于父母對孩子的愛。 可很多父母在付出時,

好像忘記問一問孩子:「你需要我這樣的付出嗎?」

在探討這個選題時, 新來的同事果果說:「我從來不敢在我媽媽面前哭。 因為從小到大, 我媽為我付出了很多。 她年輕時想要去高考, 但為了我, 她放棄了自己的大學夢。 她跟我說過, 她最大的心願就是看到我考上一個好大學。

所以, 從小到大我都不敢辜負她的期望, 每次考試我都要求自己考第一。 但我真的很辛苦啊。 」

「為什麼不跟媽媽說呢?」我們問她。

「我不敢啊。 每次我只要透露出一點點負面的情緒, 我媽就受不了, 她覺得自己都這樣付出了, 為什麼我還會覺得不幸福呢?所以我只能不斷壓抑著自己的情緒, 在她面前假裝過得很開心。 」果果深深地歎了口氣。

過了一會兒, 她說:「有時候真的不想她為我付出那麼多, 因為總覺得那些是需要我的‘順從’來回報的。 」

看著這個皺著眉, 臉上寫滿沮喪的90後小姑娘, 那一刻, 我特別想對她媽媽說:「我知道你愛她, 但或許她真的不需要你的付出。 」

有時候, 父母的過度付出, 並不會讓孩子感受到幸福, 相反會讓孩子感到愧疚和痛苦。 它就像是一張可以制約孩子的牌, 每次只要父母亮出了這張牌, 孩子就會乖乖服從父母的指令。

可讓人驚訝的是, 這麼有殺傷力的牌, 父母其實是看不到的。 並且在使用的過程中, 父母也都是無意識的。

他們對孩子的付出和犧牲,都是出於一片真心。可他們恰恰沒有想到,正是因為孩子們感受到了這是父母的愛,才讓他們在無法滿足父母的要求時,產生加倍的痛苦。

今年年初,朋友圈刷屏的「北大學子萬言信與父母決裂」就是最好的證明。王猛寫下萬字長文,控訴父母對他充滿「控制」的愛,但他的父母,面對兒子的指責,卻根本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王猛的父親,忍不住落下了熱淚:「現在我意識到了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是說替孩子把什麼事都辦了後他就會感激你,過頭了就會適得其反,只是當時自己盲目自信了。」

另一方面,父母的過度付出,事事包辦,也會導致孩子喪失自主性和獨立性。

前年,去日本旅行的時候,我們團裡有一個20多歲的女孩,鞋帶散了自己不會系,需要一旁的媽媽蹲下身來幫她;旅途中買票買食物等一系列事情,她也習慣性地推給媽媽……

有一次我想過去和她交談,還沒說兩句,她就側身躲在了她媽媽的身後。媽媽有點尷尬,笑笑說:「她不太習慣。」

是啊,她不太習慣自己系鞋帶,不太習慣和陌生人交流,只是因為她習慣了父母為她處理一切。在這個習慣裡,她逐漸失去了自己獨自面對世界的勇氣。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

這份「禮物」的可怕之處,一方面是孩子可能一輩子都會被愧疚折磨;而另一方面父母可能也意識不到自己好心辦了壞事。

後臺曾有一個用戶留言,她從小就會聽到媽媽說,「我省吃儉用,都是為了你和你弟弟,你不要辜負我」,這句話一直被她印在心上。

「我根本就不敢提要求,我生日也不敢讓媽媽買生日蛋糕,因為如果我考試沒考好,我會覺得自己不配吃這個蛋糕。」這樣矛盾的心理,一直陪伴她到了三十多歲。可哪怕到現在,她媽媽還是會用自己的委屈與付出,來換得她的順從。並且不時提醒她,不可以花錢,要為她的外孫未雨綢繆。

她問我,自己可以怎麼做,才能擺脫這種矛盾的心理?才能不被媽媽的過度付出所「要脅」?

這個問題,換而言之,就是「我們該怎麼處理和過度付出的父母之間的關係。」

我想給的建議是:首先,你必須要做的,就是和你的父母分離。先是距離上的,再是心理上的,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界限,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

當我們長大成人,組建自己的小家庭,我們有自己需要維繫的關係,需要處理的事情。我們應該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找准自己要走的路,再去照顧父母的情緒。父母的要求和期望,並不是我們必須要滿足的事情。

這不是不孝,而是對自己和對父母負責。

其次,你可以幫助父母建立起自己的興趣愛好。有的父母一輩子都圍繞著孩子,導致他們在孩子長大後,沒辦法溫和地從孩子的生活中離場。所以,要讓他們把自己的重心從你身上轉移到自己的身上。

養花,畫畫,跳舞,旅行......一旦父母找到了自己生活的重心,他們或許就不會再來干涉你的生活了。因為,他們終於從你的路上,轉回了自己的路。

父母和孩子的愛,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分離。生命就是這樣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孩子有孩子的路,父母有父母的路。

一對好父母的標準,絕對不是你們失去自己,犧牲自己,來為孩子付出一切。而是應該找到自己的幸福和快樂,並將這份幸福和快樂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孩子。然後,在該分離的時候,靜靜地目送著孩子們離開,回到自己的人生之路上,繼續前行。

但很多父母都迷失在了自己和孩子的路的交叉口,一路狂奔,離自己越來越遠。我表姐就是這樣。

「這些年,你生活都是圍繞著咚咚轉,你給自己買100塊的衣服,給他穿1000塊的鞋;你省吃儉用就是想他以後可以出國留學,甚至還想著辭職陪讀,但你這樣過度的付出,你自己開心嗎?」

表姐愣了愣:「我開心重要嗎?只要我兒子能有出息,我開不開心無所謂。」

「可是你不開心,你兒子又怎麼會開心呢?」在離開表姐家時,我向表姐建議:

「我覺得給咚咚多麼豐盈的物質,也不如給他一個快樂的媽媽。」

END

面對過度付出的父母,你是怎麼做的?

可以來留言區和我們聊聊~

他們對孩子的付出和犧牲,都是出於一片真心。可他們恰恰沒有想到,正是因為孩子們感受到了這是父母的愛,才讓他們在無法滿足父母的要求時,產生加倍的痛苦。

今年年初,朋友圈刷屏的「北大學子萬言信與父母決裂」就是最好的證明。王猛寫下萬字長文,控訴父母對他充滿「控制」的愛,但他的父母,面對兒子的指責,卻根本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王猛的父親,忍不住落下了熱淚:「現在我意識到了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是說替孩子把什麼事都辦了後他就會感激你,過頭了就會適得其反,只是當時自己盲目自信了。」

另一方面,父母的過度付出,事事包辦,也會導致孩子喪失自主性和獨立性。

前年,去日本旅行的時候,我們團裡有一個20多歲的女孩,鞋帶散了自己不會系,需要一旁的媽媽蹲下身來幫她;旅途中買票買食物等一系列事情,她也習慣性地推給媽媽……

有一次我想過去和她交談,還沒說兩句,她就側身躲在了她媽媽的身後。媽媽有點尷尬,笑笑說:「她不太習慣。」

是啊,她不太習慣自己系鞋帶,不太習慣和陌生人交流,只是因為她習慣了父母為她處理一切。在這個習慣裡,她逐漸失去了自己獨自面對世界的勇氣。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

這份「禮物」的可怕之處,一方面是孩子可能一輩子都會被愧疚折磨;而另一方面父母可能也意識不到自己好心辦了壞事。

後臺曾有一個用戶留言,她從小就會聽到媽媽說,「我省吃儉用,都是為了你和你弟弟,你不要辜負我」,這句話一直被她印在心上。

「我根本就不敢提要求,我生日也不敢讓媽媽買生日蛋糕,因為如果我考試沒考好,我會覺得自己不配吃這個蛋糕。」這樣矛盾的心理,一直陪伴她到了三十多歲。可哪怕到現在,她媽媽還是會用自己的委屈與付出,來換得她的順從。並且不時提醒她,不可以花錢,要為她的外孫未雨綢繆。

她問我,自己可以怎麼做,才能擺脫這種矛盾的心理?才能不被媽媽的過度付出所「要脅」?

這個問題,換而言之,就是「我們該怎麼處理和過度付出的父母之間的關係。」

我想給的建議是:首先,你必須要做的,就是和你的父母分離。先是距離上的,再是心理上的,逐漸建立起自己的界限,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

當我們長大成人,組建自己的小家庭,我們有自己需要維繫的關係,需要處理的事情。我們應該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找准自己要走的路,再去照顧父母的情緒。父母的要求和期望,並不是我們必須要滿足的事情。

這不是不孝,而是對自己和對父母負責。

其次,你可以幫助父母建立起自己的興趣愛好。有的父母一輩子都圍繞著孩子,導致他們在孩子長大後,沒辦法溫和地從孩子的生活中離場。所以,要讓他們把自己的重心從你身上轉移到自己的身上。

養花,畫畫,跳舞,旅行......一旦父母找到了自己生活的重心,他們或許就不會再來干涉你的生活了。因為,他們終於從你的路上,轉回了自己的路。

父母和孩子的愛,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是一場漸行漸遠的分離。生命就是這樣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孩子有孩子的路,父母有父母的路。

一對好父母的標準,絕對不是你們失去自己,犧牲自己,來為孩子付出一切。而是應該找到自己的幸福和快樂,並將這份幸福和快樂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孩子。然後,在該分離的時候,靜靜地目送著孩子們離開,回到自己的人生之路上,繼續前行。

但很多父母都迷失在了自己和孩子的路的交叉口,一路狂奔,離自己越來越遠。我表姐就是這樣。

「這些年,你生活都是圍繞著咚咚轉,你給自己買100塊的衣服,給他穿1000塊的鞋;你省吃儉用就是想他以後可以出國留學,甚至還想著辭職陪讀,但你這樣過度的付出,你自己開心嗎?」

表姐愣了愣:「我開心重要嗎?只要我兒子能有出息,我開不開心無所謂。」

「可是你不開心,你兒子又怎麼會開心呢?」在離開表姐家時,我向表姐建議:

「我覺得給咚咚多麼豐盈的物質,也不如給他一個快樂的媽媽。」

END

面對過度付出的父母,你是怎麼做的?

可以來留言區和我們聊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