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馬克思形象在德國仍然鮮活 或佐證真理經得起時間考驗

隨著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日的臨近, 德國幾家電視臺開始集中播放有關馬克思的紀錄片和電影。 德國發行量最大的地方性日報柏林《每日鏡報》也從4月15日起每天刊登一段馬克思著作節選, 向讀者介紹馬克思的經歷與思想。 德國的一些學術機構、左派政黨和社會團體也在各地組織了一系列展覽和研討會, 探討馬克思主義的現實意義。

雖然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活動的中心是他的故鄉特里爾, 但對青年馬克思影響更大的德國城市則是距離特里爾不遠的波恩和他度過五年大學時光的柏林。

波恩大學:同鄉會和青年詩社

1835年10月, 馬克思在中學畢業後離家來到波恩, 在波恩大學攻讀法學。 波恩大學博物館介紹, 彼時波恩大學已享有良好的學術聲譽, 而追求自由民主的政治氛圍並不濃厚, 因此波恩大學並不像當時普魯士其他大學那樣受官方重點監視。 雖然官方禁止大學生結社, 但青年馬克思在波恩還是加入了秘密的大學生社團(特里爾同鄉會)。 當時這類大學生社團的主要活動是結伴郊遊和練習擊劍決鬥。 關於這一時期馬克思的學業並未留下多少記錄。 與學業相比, 在波恩大學期間對馬克思影響更大的顯然是他與特里爾同鄉以及青年詩社的聯繫。

根據檔案和馬克思的書信, 當時馬克思喜歡與同學一起遠足和飲酒,

也經常和詩社的朋友們一起吟詩, 探討創作。 位於波恩大學主樓的大學博物館仍然保存著1836年8月馬克思離校時校方開具的離校證明。 證明記錄, 馬克思曾因夜晚醉酒喧嘩被校方關禁閉一天。 波恩大學博物館介紹, 當時大學新生都嚮往被關一兩天禁閉, 以證明自己有勇氣挑戰校方權威。 馬克思在這方面和其他大學新生並無不同。 只不過當時肯定不會有人想到, 這名就讀不到一年就在檔案上留下負面記錄的大學生會在一個多世紀後被波恩大學博物館納入著名校友之列, 用以彰顯輝煌校史。

柏林洪堡大學:從法學到哲學

1836年10月22日, 馬克思在柏林洪堡大學的前身腓特烈·威廉大學註冊,

開始了為期五年的求學。 1837年春夏, 患病的馬克思為方便休養一度搬到柏林當時的郊區居住, 與漁夫為鄰。 在這一段時間裡馬克思每天步行上學, 閒暇時喜歡漁獵。 但與在波恩時不同, 馬克思在柏林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學業上, 修習各科法學課程以及邏輯學和地理。 但很快他對哲學和歷史的興趣就超過了法學。 馬克思如饑似渴地閱讀康得、費希特和謝林的著作, 並與德國青年黑格爾派團體博士俱樂部保持密切聯繫, 還和其中的一些成員成為一生的摯友。 在柏林的求學生活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的思想, 但1838年5月父親去世令他在經濟上陷入拮据。 現存德國聯邦檔案館的柏林洪堡大學於1841年3月30日出具的離校證明寫道,
馬克思“在紀律上無大過, 但在經濟上曾因債務問題被起訴”。 經濟上的困頓就此伴隨著馬克思的一生。

1840年, 普魯士新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在即位後迫害自由主義民主人士, 嚴格審查出版物。 柏林洪堡大學也隨即失去學術自由。 由於馬克思的博士論文裡哲學高過神學的立場不可能為柏林洪堡大學反黑格爾的教授所接受, 所以馬克思索性註銷了在該校的學籍, 將博士論文改寄給薩克森-魏瑪-艾森納赫大公國的耶拿大學審查博士資格, 並於1841年4月順利獲得耶拿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當年7月, 馬克思離開柏林, 再沒有回過這座城市。

今日柏林:馬克思形象仍然鮮活

百餘年後, 隨著民主德國在1949年建立, 馬克思主義在東德成為官方意識形態,

馬克思像和以他命名的廣場、街道出現在東德的各個城市。 德國薩克森州工業城市開姆尼茨也改名為卡爾·馬克思城, 以紀念這位先哲。 但隨著1990年德國重新統一, 民主德國不復存在, 不僅卡爾·馬克思城變回了開姆尼茨, 很多馬克思像也被移走, 馬克思廣場和街道也再度更名。 不過, 德國首都柏林並未遺忘曾經在此求學的馬克思, 那裡至今仍然保留著宏偉的卡爾·馬克思大街和馬克思-恩格斯廣場等以馬恩命名的地方。

如今, 民主德國及其所代表的現實社會主義雖然在德國已經不復存在, 但民主德國曾經的首都柏林仍然是德國當之無愧的“紅都”。 在2016年舉行的柏林地方選舉中, 誕生於馬克思時代工人運動的社民黨拿到了市議會160個議席中的38席, 領先在德國聯邦政府執政的基民盟7席,德國左翼黨和綠黨各拿到27席。這三支左派政黨一併擁有超過半數席位,在柏林聯合執政,開創了德國左派在聯邦州層面聯合執政的先河。

今天,馬克思的形象在柏林仍然鮮活。柏林市中心施普雷河畔的馬克思-恩格斯廣場仍然矗立著兩人的銅像。不時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在銅像前合影留念,時而有人獻花向兩人致敬。而在馬克思曾經就讀的柏林洪堡大學,一走進門廳就可以看到迎面牆上鐫刻著馬克思的名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這句話出自《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最後一條,於1953年鐫刻,在德國重新統一後的改名潮中得以倖存。或許這本身也佐證了真理經得起時間和社會變革的考驗。

領先在德國聯邦政府執政的基民盟7席,德國左翼黨和綠黨各拿到27席。這三支左派政黨一併擁有超過半數席位,在柏林聯合執政,開創了德國左派在聯邦州層面聯合執政的先河。

今天,馬克思的形象在柏林仍然鮮活。柏林市中心施普雷河畔的馬克思-恩格斯廣場仍然矗立著兩人的銅像。不時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在銅像前合影留念,時而有人獻花向兩人致敬。而在馬克思曾經就讀的柏林洪堡大學,一走進門廳就可以看到迎面牆上鐫刻著馬克思的名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這句話出自《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最後一條,於1953年鐫刻,在德國重新統一後的改名潮中得以倖存。或許這本身也佐證了真理經得起時間和社會變革的考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