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家長用“苦行”鍛煉子女 港媒:應關心孩子是否能承受

港媒稱, 中國家長教育研究所所長齊大輝說, 看到更多的中國家長帶孩子參加教育冒險活動是件好事。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29日刊登題為《進入野外:中國家長把孩子推向體能極致, 以教會他們求生技能》的報導稱, 北京的父親郭曉光(音)還沒有決定今年夏天帶10歲的兒子棟棟(音)去哪裡度假, 但如果過去幾年的旅行有指導價值, 棟棟應該準備一個救生包。

報導稱, 去年, 父子倆在美國西部旅行了40天, 以徒步、駕車和露營的方式走過了10個州、19個國家公園和4所大學。

他們總共徒步600公里, 驅車1.1萬公里, 在汽車或帳篷裡度過了大部分的夜晚。

郭曉光說:“我沒有選擇舒適的賓館, 而是特意設計了一個食宿不便的旅行路線。 ”

在前兩年, 郭曉光和棟棟在中國旅行, 經歷了類似的艱苦旅行條件。

報導指出, 郭曉光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棟棟這名獨生子品嘗一下艱難的滋味, 這與他在北京家中的舒適和關注形成了鮮明對比。

郭曉光說:“我想向他展示一個真實世界, 既有好的事物也有壞的事物。 ”他說:“在這次旅行中, 他不得不面對困難的情況, 獨自解決問題。 我稱之為生存經驗和艱苦條件教育。 ”

郭曉光是中國眾多父母中的一員, 他們讓孩子身處更為極端的條件中以擺脫“小皇帝綜合征”, “小皇帝”是指受到寵溺、甚至被寵壞的獨生子女,

他們是父母和祖父母們關注的中心。

中國家長教育研究所所長齊大輝說:“這意味著許多人覺醒了, 意識到培養孩子的毅力和忍受不利局面的能力非常重要。 ”

但他也說, 家長也應該確保孩子既安全又渴望去旅遊。

“成年人也應該在旅途中密切注意孩子的健康, ”齊大輝說, “孩子不應該被強制。 ”

對棟棟來說, 這段經歷是有益的, 但有時候是不愉快的。

郭曉光說, 這些旅行培養了兒子的紀律感並把紀律帶到了家中。

他說:“在旅行中, 棟棟幫助收拾了我的衣服和電器, 並將帳篷折疊起來。 他還會給我們的車加油。

“自從那次旅行以來, 他在家裡的紀律性更強, 每天早上準時起床。 他還養成了收拾東西的習慣, 飯後洗碗, 掃地。 ”

據《成都商報》報導,

郭曉光和棟棟的經歷與四川父親張偉(音)和他12歲的兒子圖圖(音)的經歷類似, 這對父子去年夏天從家鄉自貢到西藏拉薩經歷了50天的艱苦跋涉。

據報導, 三年前, 白雲鵬(音)和10歲的兒子白一鳴(音)從河南洛陽到陝西西安走了400公里的故事也被傳誦一時。

白一鳴說15天的徒步讓他感到精疲力竭, 但很有價值。

他說:“有時我們每天走40公里, 腳上起了水泡。 我產生了放棄的念頭。 我父親鼓勵我繼續下去。 當我們實現目標時, 喜悅壓倒了一切。 ”

報導稱, 但是, 兒童健康和教育學專家警告說, 不要讓孩子超過身體極限。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的吳遵民(音)說, 孩子應該追求適合自己年齡的活動。

上海英華兒童骨科醫生集團的醫生石東良(音)說,

不同的孩子能走的距離各不相同。 他說:“每個孩子都有很大不同。 一些5歲的孩子無法連續前行4公里, 而一些只有3到4歲的孩子每天能走18公里。 ”

他說, 家長應評估孩子是否有耐力來進行長途遠足, 並鼓勵孩子在出行前做定期運動。

報導稱, 對郭曉光來說, 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決定是每個家長做出的。

他說:“每個父母都愛他或她的孩子。 我認為我們應該以孩子接受的方式教育他們。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