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潘家園街道清理垃圾有了長效機制 “隨手拍”報導引起高度重視

2018年4月25日訊, 潘家園文化苑是周邊居民們休閒活動的好去處, 但小空場門前的一處垃圾堆讓居民們心煩, 上週三本報報導了此事。 垃圾問題立即引起了潘家園街道的高度重視, 問題馬上解決了。 這一處垃圾的偶然出現, 也給街道相關科室帶來了很深的思考, 如今不僅垃圾沒了, 街道還專門設計了一套緊密的聯動機制, 從此轄區內綠化垃圾清運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資料圖 潘家園文化苑 龔躍賢攝

垃圾清理催生長效機制

上週三本報報導後, 潘家園街道辦事處採用應急處理辦法, 在當天夜裡, 便將潘家園文化苑門前的這一堆垃圾徹底清理乾淨。 天明時, 工作人員又對原來垃圾堆積的地方, 進行了再消毒處理。

對於潘家園街道來說, 僅僅清理了一處垃圾, 並不是“句號”, 由此街道連同各相關部門, 分析垃圾出現的成因, 討論避免的辦法,

一套長效機制制定出來。 到本週一, 街道城建科又與綠化部門進行了會商, 這套長效機制趨於完善。

各方聯動責任落實到人

記者從潘家園街道瞭解到, 潘家園文化苑門前有一處綠化生產垃圾堆放點, 簡單來說, 修剪下來的樹枝、樹葉等, 白天會暫時堆放在這裡, 到了夜間, 再由綠化養護部門清運走。 以前和綠化養護部門對接的是街道城建科, 部門對部門的對接方式上如果出現了溝通不暢, 街面上的垃圾就可能越來越多。 現在解決的辦法也有了, 街道和綠化養護部門均設置了專人, 對綠化生產垃圾問題對接溝通, 責任落實到人, 避免了以往資訊不暢的情況。

“日常巡護也必須加強。 ”街道環衛工作綠化站、環衛中心、綠化養護三方同時加強巡視,

形成聯動, 同時, 把管家制管理也有效利用起來, 讓居民、志願者、專業隊伍都成為發現問題的參與者。 問題被及時發現後, 由街道聯繫管理主體進行解決, 督促其在24至48小時內解決, 如果短時間內處理困難, 街道也會採取應急處理措施, 由此做到日產日清。

綠化垃圾納入管理範圍

從以前的情況來看, 由於綠化生產垃圾的特殊性, 這類垃圾是不在監管督促範圍內的, 現在, 街道也重新明確了概念, 在精細化管理過程中, 綠化生產垃圾同樣納入日常考核範圍。

在本週一街道與綠化養護部門的協商會上, 雙方明確, 自此街道轄區內不再設立街面綠化生產垃圾的臨時堆放點, 一直存在的3個街面臨時堆放點將取消,

按照標準, 街面上不再產生任何類型的垃圾。 “我們各方都認識到, 環境問題不是某一家的問題, 必須要有系統的聯動機制, 不推諉, 大家共同維護我們身邊的環境。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