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刷碼乘車 定制公交 移動支付打開智慧公交新天地

擁擠、沒座位、等車時間長……公共交通的這些劣勢正在逐漸消退。 越來越多的公共交通企業主動擁抱“互聯網+”, 移動支付、雲計算、大資料等先進技術開始廣泛應用在公交領域, 為群眾出行、企業運營、政府管理帶來極大便利。

4月18日, 由阿裡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聯合主辦的“2018公共交通出行峰會”在浙江杭州舉行, 吸引了超過千名管理部門、公交企業和“互聯網+公交”運營商代表。 論壇上, 公交移動支付、互聯網+公交出行商業模式等話題成為關注點, 與會者普遍認為:移動支付開啟了公共交通互聯網化的“新天地”,

智慧公交將帶來公交服務品質的新一輪提升。

零錢使用率大幅下降

“以前, 我們面對大量零錢時的心情很複雜。 看著是在收錢, 實際是在花錢。 ”江西九江市公共交通集團公司的苦惱引發了與會公交企業的共鳴, 公交票款的人工清點成本曾一直居高不下。

杭州市公共交通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存錢介紹, 開通移動支付之前, 杭州公交日均零錢收入約170萬元, 占票款金額的48%, 需要一個200人的團隊進行清點。 2017年6月, 杭州主城區實現公交移動支付全覆蓋, 零錢使用率下降了20%以上。

今年3月, 石家莊主城區公交實現移動支付全覆蓋, 當月客流量是石家莊地鐵開通以來首次實現大幅回升, 完全回到地鐵開通之前的客流量。

廣州羊城通副總經理蘇浩偉表示, 移動支付接入公交不只是解決乘車的問題, 更激發了公交行業的內在創新。 “隨著公共交通資料平臺的不斷完善, 乘客不僅可以看到車輛到站時間、車輛擁擠程度等資訊, 還能夠瞭解沿途網站的衣食住行資訊, 甚至定制專屬線路。 ”蘇浩偉說。

“支付寶正積極探索開發‘即時公交’‘地鐵Wi-Fi’等增值服務。 ”螞蟻金服集團城市服務總經理劉曉捷表示, 移動支付是“互聯網+公共交通”發展的新起點, 互聯網新技術與公共交通行業正由此從“連接”向“融合”轉變, 實現公共交通服務品質提升和商業模式創新。

劉曉捷介紹, 2017年國內已有超過50座城市通過支付寶實現公交移動支付。 今年, 公交移動支付覆蓋將超過100座城市,

雲計算、地圖導航、辦公協同也將在整合後服務於公共交通領域。

公交支付資料助力服務品質提升

“始于支付, 超越支付。 ”如何通過提升公交服務品質, 已經成為行業關注的新熱點。

在互聯網+公交出行商業模式探索分論壇上, 以移動支付技術為基礎、為公共交通企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小碼聯城, 分享了基於移動支付資料的“共用微巴”出行模式。

小碼聯城CEO盧祖傳介紹, 與定制公交服務相比, 共用微巴的資料更加精准。 “‘共用微巴’根據歷史支付等資料精准定位乘客出行需求, 並提供‘移動端+線下月臺’全呼叫的公交出行服務。 ‘共用微巴’基於全新的智慧調度系統, 定方向不定月臺, 實現出行需求內網站全覆蓋。

”盧祖傳說。

傳統公共交通服務更偏向於網站, 而“共用微巴”則直接服務于乘客。 目前, 這一模式正在部分城市開展試點, 未來還將引入人工智慧和輔助駕駛等功能。

小碼聯城作為公共交通互聯網運營商, 早在2016年10月就與武漢公交開展合作, 使武漢成為全國最早開通公交移動支付的城市之一。

之後, 武漢公交與小碼聯城基於乘客刷碼資料, 聯合開發了智慧調度系統, 實現了精准、即時資料獲取以及輔助運營調度、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 2017年12月, 武漢公交單日刷碼量達到101萬人次, 成為全國首個單日刷碼量超過百萬的城市。

武漢公交刷碼資料顯示:有10%的乘客需換乘兩次;出行距離超過3公里的乘客路線中, 30%沒有地鐵和公交接駁線路。

通過對資料的挖掘和分析, 武漢公交針對需求較大區域實施了線網優化和增加線路, 減少乘客換乘次數, 提高公交出行效率。

武漢公交集團資訊中心主任肖英介紹, 2017年, 武漢公交共優化線路11條, 新增了20條空白線路, 增加運營里程達到196公里, 常規公交客運量自2013年以來首次出現增長, 接近15億人次。

商業模式創新 公共交通觸電新零售

越來越多的市民將交通卡換成電子虛擬卡, 傳統的通卡公司面臨著極大挑戰。 “交易手續費、沉澱資金、售卡費曾是通卡公司的主要盈利模式。 ”杭州市民卡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戟說, 當實體卡變成虛擬卡, 所有盈利模式被打破。

但機遇也隨之而來。 蔡戟告訴記者, 互聯網是一個更為廣闊的平臺, 通卡公司可以更加輕鬆地接觸到用戶。自2013年轉型以來,杭州市民卡形成了以帳戶、自付、信用、資料等功能為基礎,從單一交通卡業務轉向更多應用場景的平臺,涵蓋了公共交通、醫療保障、互聯網金融、支付、消費、征信等領域。

在符合使用者隱私、脫敏的情況下,杭州市民卡與合作機構只用了半個月就上線了“掃碼騎車”功能。2017年,在杭州“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中,杭州市民卡實現了市民卡服務、公交服務等50多項業務線上辦理。

今年1月,西安地鐵全線開通移動支付,依靠大資料等先進技術應用,嘗試將地鐵業態結構與商業生態圈結合,推出地鐵運營的新零售概念。

西安地鐵運營分公司技術部部長任潔介紹,西安地鐵將把地鐵4號線打造成“網紅地鐵”,通過對移動支付資料的挖掘分析,將網站對應的購物主題進行了整理,開闢4個“互聯網+”購物主題的網站,有美妝站、快時尚站、科技站和零食站。

市民通過西安地鐵App,不僅能夠乘坐地鐵,還將獲取最貼合個性需求的生活和服務資訊,實現商品、商戶的線下宣傳和線上載體有機融合。西安地鐵的每座車站、每節車廂,甚至車票都將與眾不同,市民也將從“坐”地鐵變成“逛”地鐵。

通卡公司可以更加輕鬆地接觸到用戶。自2013年轉型以來,杭州市民卡形成了以帳戶、自付、信用、資料等功能為基礎,從單一交通卡業務轉向更多應用場景的平臺,涵蓋了公共交通、醫療保障、互聯網金融、支付、消費、征信等領域。

在符合使用者隱私、脫敏的情況下,杭州市民卡與合作機構只用了半個月就上線了“掃碼騎車”功能。2017年,在杭州“最多跑一次”的改革中,杭州市民卡實現了市民卡服務、公交服務等50多項業務線上辦理。

今年1月,西安地鐵全線開通移動支付,依靠大資料等先進技術應用,嘗試將地鐵業態結構與商業生態圈結合,推出地鐵運營的新零售概念。

西安地鐵運營分公司技術部部長任潔介紹,西安地鐵將把地鐵4號線打造成“網紅地鐵”,通過對移動支付資料的挖掘分析,將網站對應的購物主題進行了整理,開闢4個“互聯網+”購物主題的網站,有美妝站、快時尚站、科技站和零食站。

市民通過西安地鐵App,不僅能夠乘坐地鐵,還將獲取最貼合個性需求的生活和服務資訊,實現商品、商戶的線下宣傳和線上載體有機融合。西安地鐵的每座車站、每節車廂,甚至車票都將與眾不同,市民也將從“坐”地鐵變成“逛”地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