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於林毅夫

最近幾天, 網傳兩位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和張維迎, 就國家實施產業政策是否必要, 爭論得很厲害。 我作為吃瓜群眾, 也忍不住想說兩句。

1 正如馬克思所說, 自從資本主義誕生之日起, 全球人類就逐漸連為一體了。 全球化是沛然莫之能禦的歷史趨勢。 最近二三十年來, 由於互聯網的迅速發展, 全球化勢頭更加猛烈。 任何民族、任何國家, 無論從這場遊戲中受益還是受損, 想要脫離這場遊戲而自成一體, 是絕對不可能的。 因此, 國家是否實施產業政策, 以及產業政策的效果如何, 不僅取決於國內形勢, 而且取決於國際形勢。

2 在目前弱肉強食的世界格局下, 林毅夫的比較優勢理論和張維迎的自由競爭理論都太天真了。 像中國這樣的後發展國家搞所謂“動員體制”是歷史的必然。 搞了不一定成, 不搞肯定不成。 最終成與不成, 有一定偶然性。 在這種情況下,

你說搞還是不搞?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即使最後被拍死在沙灘上, 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中國作為一個疆域和人口大國, 天然與西方構成激烈的競爭甚至衝突關係, 不可能像韓國、新加坡等小國那樣, 即使靠給西方當小弟也能活得挺好。

3 在動員體制下, 國家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劃者、組織者和實施者。 只要搞動員體制, 就一定會有產業政策。 產業政策是國家進行社會動員的必然手段。 但這種產業政策, 不應該是林毅夫說的利用比較優勢, 而應該是反覆運算開發、重點突破。 林毅夫的理論實際等於接受西方主導的全球經濟分工, 入其彀中, 顯然是找死的節奏。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實施的“兩頭在外, 大進大出”政策, 就是實踐比較優勢理論的產物,

其經驗和教訓值得認真總結。

4 而張維迎的理論就更有意思了, 還真以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 世界就變成美好的人間?不平等作為一種具有全球性和歷史性的結構, 並不是吃素的。 在不平等的結構下, 並不是人人都有創新的自由和空間。 即使在這個人人都高唱創新的時代, 食利資本壓制創新的案例比比皆是。 在某些條件下, 資本對利潤的追求會驅動創新, 但對利潤的追求與對創新的追求並不總是一致, 這是很顯明的道理。 我們不僅要考察那些在資本的加持下創新成功的案例, 還要研究那些在資本的忽視、鄙視或壓制下創新失敗的案例。 任何社會, 如果只看成功者, 都是無限美好的。

5 一個國家的產業政策不當, 會有意無意地壓制創新。 這是事實。 與此同時, 也不要忽視:第一, 國際不平等對創新的壓制作用; 第二, 一個國家產業政策的出臺及其效果與國際不平等之間複雜的因果關係。

6 在智慧經濟時代, 動員體制及其產業政策手段面臨新的困境。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像現在這樣, 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更加依賴人的智慧和創新, 而動員體制和國家產業政策由於強調一致性、組織性和紀律性, 會在一定程度上妨礙創新。 然而, 沒有任何一種體制和經濟手段是完美的、毫無負作用的。 把自由競爭誇得像花一樣, 無論從哪方面都是站不住腳腳的。

7 每個國家的體制和政策選擇都受到歷史和外部環境的約束,

從而迴旋的餘地是很不一樣的。 怎樣充分利用各種迴旋餘地, 更好地調整體制和政策, 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 採取浪漫主義態度是不行的, 浪漫主義, 無論是左的或右的, 都很危險, 要避免。

————————

轉自:政眼

歡迎關注“元浦說文”頭條號

金元浦 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

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文化部動漫類教材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傳媒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博導

“元浦說文”由中國人民大學金元浦教授創辦。 目標在於速遞文化資訊、傳播深度思考、彙集文化創意產業的業界和學術精英, 搭建產學研的合作橋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