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電商遇到電競 隴南特產升仙」人厚道,藥地道——宕昌中藥材戰隊

宕昌縣隸屬于甘肅省隴南市, 位於甘肅省南部, 隴南市西北部。 宕昌作為地名始于東晉梁勤建立的宕昌國, 隋初改宕州, 此後建制多經變革,

至1954年正式設立宕昌縣。

宕昌縣中藥材資源豐富, 自古就有“千年藥鄉”、“天然藥庫”之美譽。 全縣境內有中藥材資源690多種, 野生400多種, 其中有收購量的就有142種, 居全省中藥材品種資源首位, 是全國重要中藥材主產區之一, 其中當歸、黨參、大黃、黃芪四大宗中藥材先後通過農業部地理標誌認證。

宕昌縣先後被評為“最美中國·目的地城市”、“中國綠色名縣”、“中國最佳文化生態旅遊目的地”、“中國低碳旅遊示範縣”、“中國紅色經典旅遊勝地”等。 境內有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等名勝。

哈達鋪當歸

哈達鋪當歸種植區域主要位於宕昌縣北部的岷山山系與西秦嶺交錯邊緣地帶。 區域內有哈達鋪鎮等十三個(鎮), 種植面積9.2畝, 產量達2.3萬噸。 哈達鋪當歸的栽培史堪稱源遠流長。

北魏宣武帝正始二年(西元505年)北魏封宕昌王世子梁彌博為宕昌王, 是年, 梁彌博向南梁貢獻甘草、當歸。 這是哈達鋪當歸見於史籍的最早準確年代。 我國現存的最早“本草”《神農本草經》《漢代醫簡》、《居延漢簡》、《敦煌漢簡》等史書都有記載宕昌當歸的文字, 唐代蘇敬編著《新修本草》雲:“當歸今出當州, 宕州最良, 多肉少枝氣香。 ”

哈達鋪當歸其生產歷史悠久, 產量可觀, 質優品高, 現已深受國內外商人的厚愛。 宕昌作為當歸的主產區, 全縣31個鄉(鎮)均有種植, 哈達鋪、理川最具岷歸的生產條件, 是生長的良好地區。

宕昌縣把推進中藥材標準化生產作為提升中藥材品質效益的重要舉措來抓, 按照建設“綠色、道地”藥源基地的要求, 加強與科研院校和製藥企業的合作, 採取“政府抓規劃指導、公司(院校)合作建基地、技術人員跟蹤服務、鄉村兩級狠抓落實、縣上適當落實補助”的方式,

通過積極開展農民科技培訓, 嚴格按照中藥材標準化種植技術, 加大關鍵技術的推廣普及, 加快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 有效提升了全縣中藥材標準化種植水準。

2014年全縣中藥材總面積達到40萬畝,其中當歸7.2萬畝,當歸產業已成為宕昌最具特色,最有潛力的重點支柱產業,為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發揮著重要作用,它的發展前景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

宕昌黨參

宕昌黨參品質優良,馳名中外。早在清光緒三十三年(西元1874年)外銷300餘擔。

民國32年(西元1943年)總銷量為500擔,每擔重360斤,共計18萬斤。黨參在全縣各地均能生長,從1965年以後逐漸變為家種,80年代始大量種植。種植面積最多的有獅子、新寨、官亭、竹院、好梯、南陽等地。全縣年種植面積4000畝以上,總產量50萬斤。1984年獲外經部《出口商品榮譽證書》,年出口20-30萬斤,創外匯30萬美元。

宕昌大黃

大黃別名生軍、將軍、錦文、葵葉大黃等。為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在宕昌各地均有栽種,種植面積大的地方有竹院、好梯、獅子、官亭、秦峪、新寨、南河等鄉鎮,1984年曾獲外經部“出口商品榮譽證書”,2015年,宕昌大黃通過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

宕昌縣是大黃的主產區之一,聞名國內外的“璿黃”就產在禮縣的璿水鄉和宕昌的竹院鄉一帶。大黃已成為宕昌五大主導藥材產品之一。

宕昌大黃早在唐代時便由野生變為家種,世代相傳栽培技術,俗稱“中國大黃甲天下,銓水大黃享盛名”。宕昌縣南陽地區與銓水山川相連,河流貫通,土質、水分、氣候相同,兩地所產的“雙鹿牌大黃”,質優品高,遠銷歐洲各國。

大黃是中藥材的四大名藥之一,其藥理用途十分廣泛,主要功效為:破淤活血,攻下瀉熱,抗菌消炎,保肝利尿,調解免疫,延緩衰老,降脂減肥,抗腫瘤,止血止痛等。而且,還用於配製果糖、飲料、香料、釀酒和做工業染料等行業。

宕昌黃芪

黃芪,又名黃耆,為植物和中藥材的統稱。植物黃芪產於甘肅、內蒙古等地,以甘肅宕昌為最佳,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中藥材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托毒排膿、生肌等功效。

宕昌的確是天然中藥材的寶庫。在這天然寶庫中有許多優質中藥材其種群和性狀當地特有,宕昌黃芪就在於其中之一。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時珍曰】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今俗通作黃芪。南宋藥物學家【弘景曰】:“黃芪第一出隴西洮陽,色黃白,甜美,今亦難得,”洮陽指岷州,宕昌大部分地方過去屬岷州管轄。宕昌境內各個山上都產黃芪,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因此有時也叫宕芪。《神農草木經》列為上品。

終審 / 張雷雨

審核 / 趙炎強 編輯 / 楊鈞潔

公眾號ID:lndzsw2014

歡迎訂閱夢回隴南,獲取

2014年全縣中藥材總面積達到40萬畝,其中當歸7.2萬畝,當歸產業已成為宕昌最具特色,最有潛力的重點支柱產業,為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發揮著重要作用,它的發展前景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

宕昌黨參

宕昌黨參品質優良,馳名中外。早在清光緒三十三年(西元1874年)外銷300餘擔。

民國32年(西元1943年)總銷量為500擔,每擔重360斤,共計18萬斤。黨參在全縣各地均能生長,從1965年以後逐漸變為家種,80年代始大量種植。種植面積最多的有獅子、新寨、官亭、竹院、好梯、南陽等地。全縣年種植面積4000畝以上,總產量50萬斤。1984年獲外經部《出口商品榮譽證書》,年出口20-30萬斤,創外匯30萬美元。

宕昌大黃

大黃別名生軍、將軍、錦文、葵葉大黃等。為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在宕昌各地均有栽種,種植面積大的地方有竹院、好梯、獅子、官亭、秦峪、新寨、南河等鄉鎮,1984年曾獲外經部“出口商品榮譽證書”,2015年,宕昌大黃通過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

宕昌縣是大黃的主產區之一,聞名國內外的“璿黃”就產在禮縣的璿水鄉和宕昌的竹院鄉一帶。大黃已成為宕昌五大主導藥材產品之一。

宕昌大黃早在唐代時便由野生變為家種,世代相傳栽培技術,俗稱“中國大黃甲天下,銓水大黃享盛名”。宕昌縣南陽地區與銓水山川相連,河流貫通,土質、水分、氣候相同,兩地所產的“雙鹿牌大黃”,質優品高,遠銷歐洲各國。

大黃是中藥材的四大名藥之一,其藥理用途十分廣泛,主要功效為:破淤活血,攻下瀉熱,抗菌消炎,保肝利尿,調解免疫,延緩衰老,降脂減肥,抗腫瘤,止血止痛等。而且,還用於配製果糖、飲料、香料、釀酒和做工業染料等行業。

宕昌黃芪

黃芪,又名黃耆,為植物和中藥材的統稱。植物黃芪產於甘肅、內蒙古等地,以甘肅宕昌為最佳,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中藥材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托毒排膿、生肌等功效。

宕昌的確是天然中藥材的寶庫。在這天然寶庫中有許多優質中藥材其種群和性狀當地特有,宕昌黃芪就在於其中之一。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時珍曰】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今俗通作黃芪。南宋藥物學家【弘景曰】:“黃芪第一出隴西洮陽,色黃白,甜美,今亦難得,”洮陽指岷州,宕昌大部分地方過去屬岷州管轄。宕昌境內各個山上都產黃芪,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因此有時也叫宕芪。《神農草木經》列為上品。

終審 / 張雷雨

審核 / 趙炎強 編輯 / 楊鈞潔

公眾號ID:lndzsw2014

歡迎訂閱夢回隴南,獲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