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物為什麼會死亡?

永生並不適合種群的生存。

關於死亡, 有些真相需要說一下。

死亡來源於死亡的基因, 生物體的自然死亡遵從基因的調控機制,

當細胞分裂到一定次數之後, 死亡基因觸發, 抑制細胞的分裂, 生物從此衰老死亡。

有意思的是, 對整個生物大種群來說, 死亡並不是隨著生命一起出現, 地球上早期的生命幾乎都有永生的能力, 他們的基因裡沒有死亡基因, 直到數億年後, 死亡基因突然出現才造成了現在大部分生物都有的生老病死的局面。

但進化總是客觀的, 大自然不會做無意義的事情, 死亡的出現一定有它的道理, 那死亡對物種來說到底有什麼用?它憑什麼比永生更好?

答案在於維持種群基因的穩定性。

我們知道, 進化始于基因變異, 方向由環境決定。 對有性生殖的動物來說, 繁殖方式為父母各貢獻一半遺傳物質, 再通過基因重組的方式形成新的基因, 這樣就能保證下一代的基因都和上一代的基因不同, 基因不同所以生物的性狀也不同, 當種群的生存環境發生變化時, 由於有性生殖類的生物每一代的基因都不一樣, 總有一些個體或群體正好有不同的性狀從而能夠適應環境活下來,

這就保證了物種的繁衍。

那這跟死亡有什麼關係呢?

雖然有性生殖的方式給種群基因帶來了多樣性, 但並不是所有的基因都有利於種群的發展, 所謂物極必反, 基因過度的多樣性同樣也增大了出現有害基因的幾率, 且如果有害基因出現在了性染色體上, 這將直接影響種群性別的穩定性, 同時有害基因還有可能傳遞到整個種群, 這會造成整個種群的滅亡。 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 死亡機制就出現了。 可以說死亡的出現就是為了消滅種群中的有害基因, 或者說死亡的出現將基因過度多樣化的勢頭給拉了回來。

那為什麼原始生物沒有死亡基因呢?死亡基因怎麼來的?

關於原始生物為什麼沒有死亡基因, 可以這樣理解:為了物種多樣性或者說為了基因多樣性。

生命誕生初期, 生物種類少, 基因單一, 生命形式也非常單一, 可以說都是單倍體, 無性生殖生物, 對整個生物圈來說, 要想當生命在地球上良好的繁衍下去, 需要大量的複雜的基因, 怎麼會讓死亡出來限制基因的擴張呢。

當有一天基因變得足夠複雜時, 部分生物的基因突變出來了一種死亡基因, 但那時的死亡基因並沒有太特殊, 它在整個基因組裡沒太大地位。 生物的基因繼續擴張著, 前面說過, 基因變異有產生有害基因的可能, 這一天有害基因終於出現了。 它非常可怕, 性狀非常明顯, 由於那些生物沒有死亡基因, 他們不停地繁殖, 整個種群都有了有害基因, 最終在有害基因的作用下整個種群滅亡。

有害基因沒有出現在其他物種裡嗎?有!但他們擁有死亡基因, 死亡基因通過死亡機制及時的制止住了有害基因的傳播, 從此, 擁有死亡基因的生物慢慢建立了優勢, 才有了現在生機勃勃的地球。

得失平衡, 雖然死亡是個體的悲哀,但死亡也是種群的大幸,若是沒有死亡,生物的出現可能只能在地球上曇花一現。

雖然死亡是個體的悲哀,但死亡也是種群的大幸,若是沒有死亡,生物的出現可能只能在地球上曇花一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