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支筆裡看傳承 一杯水裡見精神——臨朐一中那些事

在這個播種希望的春天,

是什麼支撐起一所學校發展的新動能?

靠什麼擔當起立德樹人的新使命?

且讓我們走進臨朐一中,

從一支筆裡看傳承,

從一杯水裡見精神……

是手中那根拿起就放不下的教鞭——三尺講臺辛勤耕耘38年, 58歲的王傳平老師面對師資不足的問題, 主動要求增加工作量, 並義務為全校66個班級講授英語書法。

是面前那塊永不褪色的黨員示範崗——57歲的馮天安老師,

因身體原因定好了手術時間, 入院前一天, 他照常來到學校, 從早到晚一絲不苟地完成當天的教學工作。

是辦公桌上那一堆救急的藥品——52歲的李蘇軍老師, 突發心梗, 被同事送到醫院搶救一個多小時才脫離危險, 但為了不影響學生備考, 第二天他就瞞著醫生和家人回到班裡繼續佈置學習任務。

是手中那根用不完的粉筆, 記錄了多少知識與青春——張永國老師常說:“為了學生苦、為了學生累, 值!這是一名教師和班主任的天職。 ”

是案頭那只樸實的大杯子——一杯茶, 泡釅了, 放涼了, 卻顧不得喝。 吳光健老師笑著說:“這樣的茶正好,

課後來一杯, 提神又解渴。 ”

是面前那堆似乎永遠看不完的試卷——曹希穎老師說:“學生在等著呢, 怎麼能看不完?”試卷批改不過夜早已是一中教師的最低標準和工作習慣。

是一輛看似簡陋的小推車——“上面推著的可是我們的‘軍糧’。 ”身為備課組長, 為學生搜集資料、印發學案、搬運試題成了劉永成老師每天的必備功課。

是一隻似乎用不上的口罩——春天到了, 嚴重的過敏性鼻炎又犯了, 身兼級部主任、班主任、語文教師數職的王鵬老師給自己準備了口罩, 但口罩更多時間只能掛在下巴上。

是身旁斜放一隻的拐杖——高三青年教師王瑩,下課時不慎扭傷腳踝造成骨折,為了不耽誤學生,每天讓家人開車送自己到學校,拄著拐堅持為學生上課、輔導。

是胸前鮮明的值班牌——從早上迎來第一批學生,到晚上送走最後一批學生,臨朐一中全體幹部職工用最長情的陪伴,守望莘莘學子最美好的未來。

一支筆,寫下的是責任;一杯水,折射的是愛心;一塊值班牌,彰顯的是莊嚴的承諾:臨朐一中全體教職工必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承好傳統,激發新動能,樹立高標準,爭創高品質;一定要讓學生更加喜歡、讓家長更加滿意、讓社會更加認可!

是身旁斜放一隻的拐杖——高三青年教師王瑩,下課時不慎扭傷腳踝造成骨折,為了不耽誤學生,每天讓家人開車送自己到學校,拄著拐堅持為學生上課、輔導。

是胸前鮮明的值班牌——從早上迎來第一批學生,到晚上送走最後一批學生,臨朐一中全體幹部職工用最長情的陪伴,守望莘莘學子最美好的未來。

一支筆,寫下的是責任;一杯水,折射的是愛心;一塊值班牌,彰顯的是莊嚴的承諾:臨朐一中全體教職工必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承好傳統,激發新動能,樹立高標準,爭創高品質;一定要讓學生更加喜歡、讓家長更加滿意、讓社會更加認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