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學不扎實,初中徒傷悲!各年級12條“潛規則”,家長必看!

點擊上方“成長閱讀匯”, 選擇“置頂公眾號”

閱 讀 更 多 育 兒 文 章, 做優秀父母

小學成績優異和初中的表現

小學時成績優異的和成績平平的在初中的表現:

小學成績優秀的學生(各期考試96分以上)進入初中大部分成績還是不錯的;

小學成績中等的學生(各期考試90—95分)進入初中後很有一部分能進入優生行列;

小學成績差的學生(各期考試85分以下)進入初中後成績卻很難上去, 甚至跟不上。

注:以上分數劃分非絕對, 僅根據我孩子班級和部分學校班級情況瞭解的而劃分並不科學, 因各校考試難易有別,

有些學校可能80分以上就是優生, 60分以下才是差生。 孩子成績優劣指的是分數一貫如此, 並不是偶爾考差了就成差生了。

“初一相差不大, 初二始分高下, 初三天上地下。 ”沒錯, 這“天壤之別”其實就是在3年1000個日夜中細微差異的累積導致的。 初中三年會遇到各種問題,

不同的解決方式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你準備好了嗎?

01

初一“潛規則”

1.把初一當初三過的都笑到了最後。 但可惜的是, 至少80%的孩子都等到初三才知道著急。

2.六年級到初一的差距超大, 大到從聽課、到內容、到作業、到態度、到思維方式都要進行轉變。 小學階段的一些無關痛癢的表現, 可能導致初中全盤皆輸, 就比如做計算不喜歡用演草紙這麼一件小事兒, 多少孩子因為這個在中考丟了小10分, 人生軌跡就這麼改變了。

3.不得不承認, 現在中考考察更多的是細心, 而不是難題的能力。 要調整學習方向, 平時練習的思路也要轉變。

4.真正優秀的享有優質高中資源的前20%的學生中的絕大多數, 根本就沒盯著中考, 人家盯著的是“簽約”,

是不是你連簽約是啥都不知道?做家長的還不趕緊去瞭解瞭解!提前規劃!

5.初一的所有課程都不難, 初一的各種統考也都不難, 數學隨隨便便就可以拿個90多分, 但你要知道, 壞習慣改不了, 學習方式不轉變, 初二一定出問題。

6.如果你孩子並不是特別牛, 並且你現在的想法是“萬一我孩子不行初三補課”。 那我建議, 你還是把錢花到初一吧。 有這種想法的多半初三錢也花了, 但成績還那樣!

常見問題

1.孩子不適應

進入初中後, 課程一下增加到7門;而且老師的教學方式也從小學的要求孩子學, 變成需要孩子主動學。 不少家長擔心孩子能否適應這些變化。

此外, 進入初中, 學習競爭更加激烈, 考試也會增多, 孩子壓力會越來越大。

公辦初中還好, 現在不能擇校了, 生源相對比較均衡。 如果在民辦, 因為都是擇優錄取的學生, 大家的底子都很不錯。 所要承受的競爭壓力將會更大, 如果孩子在小學一直較優秀, 到了初中可能會出現一些落差。

✔建議:

首先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孩子壓力很的大一部分是來自父母。 初中剛開始, 先讓孩子去適應, 不要制定太大目標或對孩子要求過高。 初一先把基礎打牢, 為以後做準備。

另外, 父母也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誰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風順, 都會遇到生活中的種種困難, 經受大大小小的挫折。

如果孩子見了困難就害怕, 遭受挫折就退縮, 那麼孩子時刻都會受到心理壓力的煎熬, 遇到挫折承受不了打擊, 困難沒有來臨時害怕它到來,

因此身心疲憊, 對成長十分不利!

平時就要鼓勵孩子勇於嘗試, 不要害怕失敗, 家長也要多疏導, 及時關心孩子身心健康!

2.初中要不要補課

進入初中後, 課程難度也隨之加大, 那初中到底要不要給孩子補課?初中本來科目多, 作業量就大, 孩子休息時間越來越少, 有的學校還搞週末拓展班進行內培, 那孩子的休息時間就更少了!是否要給孩子在外培訓就很糾結了!

✔建議:

根據孩子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不盲目跟風!首先大家要明白補課的目的, 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均不相同。 一段時間的學習後, 學生之間的成績自然會出現一些分層。

因此在這一範圍內另外佔用一點課外時間進行補習是很有必要的!就算校內補課, 學校也是根據孩子情況來補得,分為培優補差,所以家長也要先考慮孩子情況,哪種用於因材施教,查漏補缺的補課才是值得考慮的!

3.初中的孩子進入青春期,不與家長溝通

不少家長覺得,孩子進入初中後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跟家長溝通也少了,平時在家多說幾句可能就覺得煩了!很多父母都擔心,如果開學後,孩子遇到問題又該如何及時溝通呢?特別是一些寄宿的孩子,週一到週五還見不到面。

✔建議:

首先要信任孩子,向孩子敞開自己,平時不妨和孩子聊聊自己青春期時遇到的困惑、壓力,做過哪些傻事。展現一個不完美,但真實,可親近的家長形象給孩子。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父母儘量做到客觀評價,不能簡單地將錯誤都歸咎于孩子,或者對孩子進行否定。這樣會讓孩子極度反感,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理解孩子的困難,多鼓勵孩子,與孩子一起尋找解決的方法!

02

初二”潛規則“

1.大部分人都把新初二的難關當成了物理,其實並不是。一個從0開始學的學科能難到哪兒去?初二最大的問題在於數學,語文和英語一般不會看出什麼明顯的難度提升,但數學截然不同,初二是代數思想開始建立的初期,更是初中幾何難度提升的關鍵節點。可以這麼講,初二數學學蒙了,估計到高三你都不一定醒的過來。

2.初二最大的BOSS並不是學習,而是青春期,這簡直是鬼故事級別的。不光家長受罪,孩子自身也會受罪,莫名的躁動、莫名的煩躁、莫名的多愁善感和莫名的自尊心都會襲來。青春期最需要細緻的關懷,這時候的孩子的內心其實是最脆弱了,所以才像刺蝟一樣長滿了刺。只要你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你就看得到ta柔軟的一面。那些青春期跟孩子“幹”起來的家庭,100%是家長全責,等同於追尾。

3.如果初一過的緊張,初二又能hold住孩子的青春期,那麼恭喜你,做好後勤工作,多跟孩子聊天,多給孩子鼓勵,多學學做飯就可以了。而這些問題裡面要是有一樣沒有解決,那初二最大的任務,就是解決它。

常見問題

1.早戀

“不許跟某某聊天,打招呼也不行,每天晚上必須說一遍喜歡我。”宋女士幫兒子整理書桌,發現一張語言曖昧的紙條,一看便知是女生寫的,而有如此語言,說明兒子與這個女孩的關係已經非同尋常。宋女士本想好好教訓一頓兒子,晚上便親自接兒子放學,誰知在學校門口,卻看到好幾對男生女生手把手親密地往前走。

某中學教育處主任介紹,早戀現象主要集中于初二年級,同學之間肆無忌憚地開玩笑,部分男女生表現過分親密。

2.上網

初中階段,初二學生上網最多,尤其是男生,有的幾乎一有閒置時間就泡在網吧裡打遊戲,餓了就在網吧幹吃速食麵,有的甚至蹺課上網。

這些學生往往很難管教,有時即使老師在網吧裡把他們帶回學校,對其進行教育或者懲罰,也往往收效甚微,沒過幾天,又重回網吧。

有老師在與學生談心時發現,一部分學生也知道沉迷網吧對自己的危害,甚至下決心離開網吧,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抵禦不住網吧的誘惑。

3.學習成績下降

在學習上,初二是一個分水嶺。有一部分學生存在畏難情緒,將心思用在學習之外,成績迅速下降,對學習失去興趣,自暴自棄,從此一蹶不振。這樣的同學到了初三往往很難有所突破,中考的失利難以避免。

4.逆反心理嚴重

初二學生的另一特點是不服管教。一些同學對老師、家長的批評不再虛心接受,而是反駁、頂撞,甚至嘲笑師長。越是父母、老師不讓做的事,他們越起勁,一定要和師長對著幹。

✔建議: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家長應該成為孩子成長的陪伴者,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去想、去做自己的事情。在孩子的青春期階段給予有的放矢的關心。切不可通過偷看日記等方式瞭解孩子。想瞭解孩子,一個不錯的辦法是瞭解孩子喜歡的音樂、書籍、電影等。

人一生可以不做壞事,但絕不可能不做錯事。初二是孩子最容易“惹事”、“犯錯”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發展順利,固然幸運;產生了一點麻煩,一些困惑,也不必緊張。我們應該認識到,犯錯是孩子的權利,也是走向成熟的必備代價。

希望家長要有這個思想準備,有這個信心和耐力,有這個認識高度,有教育孩子健康發展的能力,讓初二年級這個“事故多發階段”平穩度過。

03

初三“潛規則”

1.學吧,孩子們,非要等到初三下學期,同學裡簽約好幾個了,你才發現你必須學習了麼?咋學?這時候還不應試為主,什麼弱學啥,合理規劃,少玩少睡覺多做題吧。

2.你整不過中考,中考就肯定整你了,每年大約有40%的孩子沒有普通高中上,必須去職高。

3.“初三就像在打戰,打的是一場人生之戰,如果打贏了,未來的人生道路將平坦順利;如果輸了,未來的人生道路無疑將佈滿荊棘。”初三的孩子,較之于初一初二,情緒情感更容易波動,上一秒還在大笑,下一秒可能就變得很沮喪;許多在初一初二學習成績不錯的孩子,到了初三,起伏卻很大 。

常見問題

1.親子關係緊張

與叛逆、多事的初一初二相比,升入初三的孩子更不讓家長省心。他們突然變得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敢反抗權威,對父母不尊、不敬、不服,還對父母的反應與批評極端敏感,與父母的衝突越來越厲害;他們突然有了一些古怪的行為問題,如緘默、關門獨處、答非所問、凝神靜思......

鑒於這樣的年齡特點,他們的思想也變得成熟起來,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對人生、對身邊的問題有了自己的看法

對父母的教育態度、教育方法有著自己獨特的感悟。

2.壓力陡增

對孩子來說,初三是學習生涯的轉捩點,因此在這場“中考大戰”的準備階段,孩子的壓力可謂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 中考給孩子帶來的壓力關鍵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➀ 自我壓力

一方面,進入初三,學業壓力明顯增大,從家中的叮囑、老師的教育聲中,孩子們已經明白了中考的重要性。他們的腦海中也形成了這樣一種意識:成績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唯一因素,而考入名校則是通往幸福人生的唯一捷徑。

➁ 家庭壓力

孩子壓力的形成和家庭有著直接關係,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所以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特別高,期望很大。有的家長總是向孩子灌輸“你是我們家的未來和全部”“我們家的未來就全靠你 了”這樣的思想;

➂ 社會壓力

無法瞭解社會人才需要的方向,對人才的認識較為片面 、單一,認為一旦達不到預期目標就會被社會所不容,於是心裡就會產生恐慌感。

3.青春期問題爆發

初三是孩子青春問題集中的爆發的高危期,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有時候會讓家長有無能為力的挫敗感,在無法教育的情形下,家長選擇了退縮。初一初二僅是青春期問題的一個醞釀期,而初三則是集中爆發期。

孩子在初一初二有厭學傾向,到了初三,則徹底厭學了;

孩子在初一初二對異性有好感,到了初三,則真正早戀了;

孩子在初一初二有蹺課、打架的行為,到了初三,此種現象變得更為普遍;

......

✔建議:

有句話說得好:“所以親子關係的改善,必先由家長做出一些改變。”面對這些稀奇古怪、讓人捉摸不透的九年級孩子,家長要想改變與孩子的關係,唯有從自身做起。在家長自我反省、積極尋變的處理模式 下,你也會漸漸看到孩子做出積極的回應。

● 做好家校溝通工作

不要把初三的孩子當成大人,雖然他的年齡增長了、個子長高了,但心智還不成熟,因此還需要家長的説明。

這就要求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時刻掌握孩子的情 況,一旦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解決。這個瞭解孩子情況的管道在哪裡呢?就 在老師哪裡。

● 與孩子的朋友保持聯繫

孩子長大了,進入青春期,由於生理和心裡特點的變化,使得他們喜歡把心事告訴朋友,按他們的話就是“朋友年齡相近,想法也相同”,但這一時期的孩子終歸是孩子,他們還不具備處理問題的能力,有了煩惱和問題,唯一能做的僅僅是向朋友傾訴,傾訴完了,他們依然手足無措。

因此, 如果家長從孩子的朋友著手,與其保持聯繫,那麼就可以掌握孩子的第一手資料,從而發現孩子的問題,並幫助其解決。

● 再有道理的話,都不要說3遍以上

用道理教育孩子,講了一兩遍就打住,這是對孩子的一種信任嗎,有了信任這個前提,孩子會乖乖聽話,以此同時他還會產生這樣一種心理:父母對我這麼放心,我一定不能辜負他們。這樣,父母的目的不就達到了嗎 ?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搶0元試聽資格,名師線上一對一,名額有限!!!

↓↓↓

學校也是根據孩子情況來補得,分為培優補差,所以家長也要先考慮孩子情況,哪種用於因材施教,查漏補缺的補課才是值得考慮的!

3.初中的孩子進入青春期,不與家長溝通

不少家長覺得,孩子進入初中後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跟家長溝通也少了,平時在家多說幾句可能就覺得煩了!很多父母都擔心,如果開學後,孩子遇到問題又該如何及時溝通呢?特別是一些寄宿的孩子,週一到週五還見不到面。

✔建議:

首先要信任孩子,向孩子敞開自己,平時不妨和孩子聊聊自己青春期時遇到的困惑、壓力,做過哪些傻事。展現一個不完美,但真實,可親近的家長形象給孩子。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父母儘量做到客觀評價,不能簡單地將錯誤都歸咎于孩子,或者對孩子進行否定。這樣會讓孩子極度反感,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理解孩子的困難,多鼓勵孩子,與孩子一起尋找解決的方法!

02

初二”潛規則“

1.大部分人都把新初二的難關當成了物理,其實並不是。一個從0開始學的學科能難到哪兒去?初二最大的問題在於數學,語文和英語一般不會看出什麼明顯的難度提升,但數學截然不同,初二是代數思想開始建立的初期,更是初中幾何難度提升的關鍵節點。可以這麼講,初二數學學蒙了,估計到高三你都不一定醒的過來。

2.初二最大的BOSS並不是學習,而是青春期,這簡直是鬼故事級別的。不光家長受罪,孩子自身也會受罪,莫名的躁動、莫名的煩躁、莫名的多愁善感和莫名的自尊心都會襲來。青春期最需要細緻的關懷,這時候的孩子的內心其實是最脆弱了,所以才像刺蝟一樣長滿了刺。只要你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你就看得到ta柔軟的一面。那些青春期跟孩子“幹”起來的家庭,100%是家長全責,等同於追尾。

3.如果初一過的緊張,初二又能hold住孩子的青春期,那麼恭喜你,做好後勤工作,多跟孩子聊天,多給孩子鼓勵,多學學做飯就可以了。而這些問題裡面要是有一樣沒有解決,那初二最大的任務,就是解決它。

常見問題

1.早戀

“不許跟某某聊天,打招呼也不行,每天晚上必須說一遍喜歡我。”宋女士幫兒子整理書桌,發現一張語言曖昧的紙條,一看便知是女生寫的,而有如此語言,說明兒子與這個女孩的關係已經非同尋常。宋女士本想好好教訓一頓兒子,晚上便親自接兒子放學,誰知在學校門口,卻看到好幾對男生女生手把手親密地往前走。

某中學教育處主任介紹,早戀現象主要集中于初二年級,同學之間肆無忌憚地開玩笑,部分男女生表現過分親密。

2.上網

初中階段,初二學生上網最多,尤其是男生,有的幾乎一有閒置時間就泡在網吧裡打遊戲,餓了就在網吧幹吃速食麵,有的甚至蹺課上網。

這些學生往往很難管教,有時即使老師在網吧裡把他們帶回學校,對其進行教育或者懲罰,也往往收效甚微,沒過幾天,又重回網吧。

有老師在與學生談心時發現,一部分學生也知道沉迷網吧對自己的危害,甚至下決心離開網吧,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抵禦不住網吧的誘惑。

3.學習成績下降

在學習上,初二是一個分水嶺。有一部分學生存在畏難情緒,將心思用在學習之外,成績迅速下降,對學習失去興趣,自暴自棄,從此一蹶不振。這樣的同學到了初三往往很難有所突破,中考的失利難以避免。

4.逆反心理嚴重

初二學生的另一特點是不服管教。一些同學對老師、家長的批評不再虛心接受,而是反駁、頂撞,甚至嘲笑師長。越是父母、老師不讓做的事,他們越起勁,一定要和師長對著幹。

✔建議: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家長應該成為孩子成長的陪伴者,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們去想、去做自己的事情。在孩子的青春期階段給予有的放矢的關心。切不可通過偷看日記等方式瞭解孩子。想瞭解孩子,一個不錯的辦法是瞭解孩子喜歡的音樂、書籍、電影等。

人一生可以不做壞事,但絕不可能不做錯事。初二是孩子最容易“惹事”、“犯錯”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發展順利,固然幸運;產生了一點麻煩,一些困惑,也不必緊張。我們應該認識到,犯錯是孩子的權利,也是走向成熟的必備代價。

希望家長要有這個思想準備,有這個信心和耐力,有這個認識高度,有教育孩子健康發展的能力,讓初二年級這個“事故多發階段”平穩度過。

03

初三“潛規則”

1.學吧,孩子們,非要等到初三下學期,同學裡簽約好幾個了,你才發現你必須學習了麼?咋學?這時候還不應試為主,什麼弱學啥,合理規劃,少玩少睡覺多做題吧。

2.你整不過中考,中考就肯定整你了,每年大約有40%的孩子沒有普通高中上,必須去職高。

3.“初三就像在打戰,打的是一場人生之戰,如果打贏了,未來的人生道路將平坦順利;如果輸了,未來的人生道路無疑將佈滿荊棘。”初三的孩子,較之于初一初二,情緒情感更容易波動,上一秒還在大笑,下一秒可能就變得很沮喪;許多在初一初二學習成績不錯的孩子,到了初三,起伏卻很大 。

常見問題

1.親子關係緊張

與叛逆、多事的初一初二相比,升入初三的孩子更不讓家長省心。他們突然變得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敢反抗權威,對父母不尊、不敬、不服,還對父母的反應與批評極端敏感,與父母的衝突越來越厲害;他們突然有了一些古怪的行為問題,如緘默、關門獨處、答非所問、凝神靜思......

鑒於這樣的年齡特點,他們的思想也變得成熟起來,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對人生、對身邊的問題有了自己的看法

對父母的教育態度、教育方法有著自己獨特的感悟。

2.壓力陡增

對孩子來說,初三是學習生涯的轉捩點,因此在這場“中考大戰”的準備階段,孩子的壓力可謂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 中考給孩子帶來的壓力關鍵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➀ 自我壓力

一方面,進入初三,學業壓力明顯增大,從家中的叮囑、老師的教育聲中,孩子們已經明白了中考的重要性。他們的腦海中也形成了這樣一種意識:成績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的唯一因素,而考入名校則是通往幸福人生的唯一捷徑。

➁ 家庭壓力

孩子壓力的形成和家庭有著直接關係,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所以家長對孩子的要求特別高,期望很大。有的家長總是向孩子灌輸“你是我們家的未來和全部”“我們家的未來就全靠你 了”這樣的思想;

➂ 社會壓力

無法瞭解社會人才需要的方向,對人才的認識較為片面 、單一,認為一旦達不到預期目標就會被社會所不容,於是心裡就會產生恐慌感。

3.青春期問題爆發

初三是孩子青春問題集中的爆發的高危期,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有時候會讓家長有無能為力的挫敗感,在無法教育的情形下,家長選擇了退縮。初一初二僅是青春期問題的一個醞釀期,而初三則是集中爆發期。

孩子在初一初二有厭學傾向,到了初三,則徹底厭學了;

孩子在初一初二對異性有好感,到了初三,則真正早戀了;

孩子在初一初二有蹺課、打架的行為,到了初三,此種現象變得更為普遍;

......

✔建議:

有句話說得好:“所以親子關係的改善,必先由家長做出一些改變。”面對這些稀奇古怪、讓人捉摸不透的九年級孩子,家長要想改變與孩子的關係,唯有從自身做起。在家長自我反省、積極尋變的處理模式 下,你也會漸漸看到孩子做出積極的回應。

● 做好家校溝通工作

不要把初三的孩子當成大人,雖然他的年齡增長了、個子長高了,但心智還不成熟,因此還需要家長的説明。

這就要求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時刻掌握孩子的情 況,一旦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解決。這個瞭解孩子情況的管道在哪裡呢?就 在老師哪裡。

● 與孩子的朋友保持聯繫

孩子長大了,進入青春期,由於生理和心裡特點的變化,使得他們喜歡把心事告訴朋友,按他們的話就是“朋友年齡相近,想法也相同”,但這一時期的孩子終歸是孩子,他們還不具備處理問題的能力,有了煩惱和問題,唯一能做的僅僅是向朋友傾訴,傾訴完了,他們依然手足無措。

因此, 如果家長從孩子的朋友著手,與其保持聯繫,那麼就可以掌握孩子的第一手資料,從而發現孩子的問題,並幫助其解決。

● 再有道理的話,都不要說3遍以上

用道理教育孩子,講了一兩遍就打住,這是對孩子的一種信任嗎,有了信任這個前提,孩子會乖乖聽話,以此同時他還會產生這樣一種心理:父母對我這麼放心,我一定不能辜負他們。這樣,父母的目的不就達到了嗎 ?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搶0元試聽資格,名師線上一對一,名額有限!!!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