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潮賽丨輿論勿停留在“打得好!”而應督促“改得好!”

2018-05-01 16:58 | 浙江新聞用戶端 評論員 | 徐亞麗

4月29日, 滴滴司機毆打乘客張恒先生事件引起了輿論關注。 目前, 司機帳戶已被緊急凍結, 並被通知前往派出所配合警方調查。

滴滴公司已聯繫乘客致歉且墊付被打乘客醫療費用, 配合警方調查處理此事。

由於滴滴公司、司機和乘客對於事件的一些關鍵細節各執一詞, 因此在這場羅生門中真相並未完全浮出水面。 但是不管是哪一方的說辭與真相的距離更近, 或者這個新聞接下來還會發生怎樣的反轉, 乘客被毆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司機要承認錯誤並為此付出相應的責任無可厚非。 這不是《動物世界》, 問題不是打一頓就能解決的, 這心頭氣是撒了, 但卻無事化小, 小事化大了。 既然是口頭協商不了的, 那就尋求投訴機制, 走正常的司法程式。 暴力最終不能成為自身的保護傘, 也許恰恰相反, 是把自己拖入深淵的魔鬼。

這不是說乘客就無可指摘的了, 天下為爐, 誰都在苦苦煎熬, 司機已經提出取消訂單不收取費用, 那乘客是不是也應該拿出一份寬容去體諒。 當然這並不是道德綁架, 投訴是乘客的合法權利。 可是司機也不會是無緣無故的施暴者, 雖然滴滴公佈乘客有侮辱性的攻擊話語還有待進一步佐證, 但一個巴掌拍不響。

乘客和司機雙方的粗暴行為都有欠妥當, 但是比這更讓人揪心的是網路輿論中的暴力。 這本是一件簡單的乘客與司機的普通糾紛問題, 但戲劇性的是, 乘客張恒是滴滴公司的投資方。 公正地來講, 投資方的身份對事件的唯一影響應該是使事件成為熱點。 但是從現在的輿論看來, 正是因為張恒的這一特殊身份,

反而讓很多網友叫囂“打得好!”。

他們認為, 張恒仗勢欺人, 不尊重司機, 活該被打。 表面上網友們這是在為平凡崗位的滴滴司機打抱不平, 實則是對暴力不由分說的認可。 無論張恒是普通乘客還是投資方, 都不應該收到被毆打的待遇。 在事件水落石出前, 網友們就單方面的判定孰是孰非。 很明顯, 這種過猶不及的伸張正義需要理性的沉澱。 倘若張恒沒有任何身份背景, 甚至是一個弱勢群體, 那麼事件的輿論是否又會呈現倒戈的態勢?事件不應該牽扯當事人的背景, 而應該將關注點放在查明事情的真相, 拿出充分的證據, 以及事件的處理結果上。 網友們抱團站隊高呼“打得好!”不僅折射出群體滿足消費暴力的快感,

更折射出社會對一些群體的不信任和抵觸心理。

誠然, 滴滴打車平臺給人們的出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 但平臺自身也存在著諸多急需解決的問題, 比如滴滴不像傳統的計程車公司, 會對司機進行崗前培訓;滴滴司機的行為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監管範圍;監管機制和投訴機制也有待完善。 經過這次的事件, 滴滴公司應該思考改變, 如何優化管理司機隊伍以及增強客服的水準, 提供安全又溫馨的服務。 否則就算沒有這次一個叫做張恒的乘客爆料, 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有下一個張恒出現, 或者以眾怒的形式將滴滴公司的問題抖露出來。 而作為滴滴平臺的消費者, 我們在圍觀的同時, 更應該將力量放在督促滴滴整改上,

畢竟這也是在維護自身的利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