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聽書”喚醒文字的聲音美

從紙質閱讀到電子閱讀再到有聲閱讀, 科技的進步為國民提供了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閱讀方式。 隨著當下人們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 “聽書”已經成為一種潮流。 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 2017年, 我國成年讀者的聽書率為22.8%, 較前一年的平均水準提高了5.8個百分點。 喜馬拉雅FM副總裁姜峰給出了一組數位:喜馬拉雅FM共有啟動用戶4.5億人, 主播超過500萬名, 活躍用戶日均收聽時長為128分鐘。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說:“有聲閱讀已經成為國民閱讀新的增長點, 移動有聲APP平臺已經成為聽書的主流選擇。

中國的文字有形有音有義, 無論是從紙質閱讀還是電子閱讀, 都是從形到義的閱讀, 都是用眼睛在閱讀, 因為中國不少文字仍然可以看出文字的起源, 或象形, 或形聲, 或會意, 從字形就可以知道字的意義。 這是閱讀的常用方式, 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有些字是從聲音而來, 如一些疊音字或擬音字, 這些字是由音而義的。 而且, 文字的最初流傳也可能就是口耳相傳, 因為最初的文字並非人人都有資格學習, 文字是部分人掌握的。 再有, 就是最初的詩歌經典就是以聲音的形式傳承下來的, 而不是我們想當然以為的紙質印刷, 紙質印刷傳承是在印刷術發明之後。

聲音傳承一直在繼續, 隨著文字的普及, 普通勞動人民也掌握了文字,

但是, 由於地域或發展, 聲音傳承卻弱了下來。 過去講究格律的詩歌, 現在似乎越來越不合轍押韻, 有些詩歌已經讀不出美感。 然而, 隨著普通話的普及, 特別是科技的發展, 一部書不僅依靠紙質傳播, 也可以通過聲音傳播, 用耳朵閱讀比用眼睛閱讀更方便, 最重要的有聲閱讀更能傳遞聲音美和韻律美。 比如, 有聲閱讀優美的散文, 可以繪聲繪色, 可以抑揚頓挫, 可以讀出散文應有的意境美。 特別是, 在你幹些注意力不需要那樣集中的工作時, 邊工作邊“聽”書就是一種藝術享受。 紙質閱讀和電子閱讀往往沒有這種藝術享受。 朗讀本身就是一種享受, 一種文化的藝術傳播。

“聽書”喚醒的是文字的聲音美。 由於書寫方式的改變,

不少人出現了“提筆忘字”的現象, 甚至出現會讀不會寫的現象。 現在要拯救漢字, 就必須提倡讀寫漢字, 漢字畢竟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我們的歷史就存在漢字中。 在筆者看來, “聽書”不只是喚醒文字的聲音美, 也是在喚醒記憶中的漢字。 現在電視上有關傳統漢字傳統詩歌傳統書信的節目之所以很火, 一是因為人們有新鮮感, 二是因為傳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三就是因為傳統漢字傳統詩歌是中國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根。 閱讀的意義之所以很大, 就是因為沒文化太可怕了。 現在“聽書”的崛起雖然是延續傳統, 但仍然豐富了閱讀方式, 是國民閱讀新的增長點。 紙質閱讀、電子閱讀、有聲閱讀, 不論採用何種方式,
只要閱讀就好, 因為閱讀就能提高自己, 就能提高國民素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