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茶樹”的葉子,都能泡茶嗎?並不能

1773年的冬天, 幾艘滿載的英國商船抵達波士頓港。 當晚, 一群喬裝成原住民莫霍克人(英式英語稱為“莫西幹人”)的革命分子, 趁著月黑風高登上這些商船, 把342箱茶葉統統掀進了水裡。 這就是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 北美人民要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 英國政府覺得好氣啊一定要加強控制, 矛盾不斷激化。 最終, 引發了美國獨立戰爭。

茶:“怪我咯?我是受害者好麼!”

慘遭傾倒的茶Camellia sinensis並不長在英國, 它的原產地是千里之外的中國, 學名中sinensis意指“來自中國的”。 大半個世紀之後, 血液裡流淌著茶的英國人, 開始走私鴉片到茶的老家, 以改變茶等“中國製造”在歐洲市場大受歡迎而英國產品在中國賣不動的狀況。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今天, 在老家的茶一般是這樣的。

茶樹, 真的可以長成樹

茶主要原產於中國南方, 在印度、斯里蘭卡、非洲、日本、東南亞等地也有廣泛種植。 茶樹喜歡生長在濕潤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現在有些品種也能忍受海洋性氣候, 生活在稍冷的地區。

我們熟悉的茶個頭可能比小朋友還矮。

它們通常是常綠灌木或小型喬木, 人工栽培的多為灌木, 喬木型的主要是野生古茶樹, 大葉種茶樹會是半喬木型的。 茶“樹”確實是樹, 它們的原始型態是喬木, 灌木是人工培育的結果。 為了採摘方便, 茶樹一般被修剪到1米多高。

長成喬木的古茶樹。

茶樹的花很小, 直徑大約只有2.5到4釐米, 白色或淺黃色。 茶樹會結籽, 但是用種子繁殖的後代外形、產量、品質等都與親本有較大差異, 所以現在基本上都採用壓條、扡插或嫁接等方式無性繁殖。 茶農都希望茶樹們都使勁長葉子, 又不指望靠它開花結果來繁殖, 所以一般會及時修剪, 不讓它開花。

茶樹花, 即使特寫也比山茶花低調很多。

茶樹的葉子會被製成茶葉, 根據加工工藝的不同, 一般分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六大類。 理論上每棵茶樹的葉子都可以被加工成任何一種茶葉, 但是茶樹品種繁多, 不同品種的茶樹適合加工成的茶葉還是不一樣。

採茶。

春天的茶(比如明前綠茶)格外鮮嫩,因為此時茶葉中會帶來鮮爽口感的糖、氨基酸、葉綠素含量較高,而會帶來苦味、澀味的花青素、茶多酚等含量較低。

所謂明前茶,就是清明節前採制的茶葉,比如明前龍井。圖為首次殺青後的。

可不是叫“茶”就能喝

可以喝的茶,屬於山茶科山茶屬,同屬還有很多種常見的不能喝的“茶”:山茶(C. japonica)是觀賞花卉,能開出大朵的花,花的顏色也很多;油茶(C. oleifera)的種子富含脂肪,可以用來榨茶油。

觀賞品種的山茶花有著豔麗的花朵(左),油茶的果實內會有黑褐色的種子(右)。

另外,還有著名的“澳洲茶樹精油”,這個“茶”也有人喝,這位神人就是最早到達澳洲的英國人——庫克船長。他在澳洲發現一種樹有異香,當地原住民也告訴他這種樹的葉子有奇效,庫克船長就用這葉子泡茶喝,並把這種樹稱為tea tree。實際上,這種“茶樹”是桃金娘科的互葉白千層(Melaleuca alternifolia),俗稱澳洲茶樹。通常所說的茶樹精油就來自於它。

茶樹精油的茶樹長這樣。這都敢喝,庫克船長果然很有探險精神,同時也對茶愛得深沉。

再來看看好喝的茶

在中國,茶最早是被當做藥的;至唐朝才變成飲料,喝法類似現在日本的抹茶;到了明清,用水沖泡茶葉的喝法才漸漸流行開來。後來,茶的花式喝法越來越多,比如調和(blending)是將不同的茶葉按比例混合,以獲取新的口味、色澤等;調味(flavouring)則是在茶葉中加入其它香味,最經典的就是茉莉花茶和伯爵茶了。今天遍佈大街小巷的各種奶茶,應該是花式最多的一大種喝法。

伯爵茶是加入了柑橘類香料的調味紅茶,比如最經典的格雷伯爵茶中加入了佛手柑油。

講到奶茶,不得不提Chai。印度傳統奶茶Masala Chai(Masala的意思是混合香料),口味充滿異域風情。這種奶茶的底茶通常選用大吉嶺或阿薩姆等紅茶,因為它們味道濃郁,不易被其他香料掩蓋。(注意:“阿薩姆”本身並不是某種奶茶,它是印度東北部的一個邦,阿薩姆邦的茶樹生產的紅茶就是阿薩姆紅茶)。

阿薩姆是繼中國以後第二個商業茶葉生產地區,這裡出產的栽培種適合製成紅茶。

至於香料,主要有生薑、小豆蔻、肉桂、八角、胡椒、丁香、甘草……這就好比每家都有獨特的紅燒肉做法一樣,在印度,家家戶戶也都有不同的奶茶做法,香料的種類和比例各不相同。當然,幾分糖也是根據個人口味來添加的。

製作Chai,需要準備的材料包。

前陣子熱映的印度電影《起跑線》中,男主在諮詢怎樣辦理貧困戶證明時,路邊突然冒出一個小哥端著一杯茶向男主兜售成功秘訣。這個茶攤賣的就是Chai,那辛辣而獨特的香氣幾乎透過螢幕溢了出來。

和榴槤一樣,Chai讓愛的人愛到上癮,怕的人聞之喪膽。

Masala Chai,領會精神,腦補口味。

語言記錄了茶的旅程

說起來,Chai可比Tea聽起來更像“茶”呢。在離中國很近的日本和韓國等國家,“茶”的發音也和我們的普通話的“茶”類似,因為他們很早就把“茶”字借去用了。在其他外語中,“茶”這個詞的發音基本上分成兩種:Te系列和Cha/Chai系列。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茶是在什麼時候、從哪裡傳到哪個國家/地區的。

說起來,茶可能是最有浪漫色彩的飲料了。

Te這組發音,源自閩南語。荷蘭人把這個發音帶到了歐洲,所以現在歐洲很多語言中“茶”的發音都屬於這一組,包括英語的Tea。

英國電影《帕丁頓熊2》裡,保安追壞人都捨不得放下茶杯。

Cha/Chai則源自粵語,葡萄牙人把這個讀音帶到了印度。在經過波斯的時候,波斯語喜歡加-yi的尾碼,所以茶就變成了Chai,然後傳到俄羅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地。

茶就這樣走遍了世界,也讓世界充滿了活力。

1940年,英國正處於二戰中最艱難的時期,畫家受國際茶葉市場拓展董事會委託,創作了這幅《茶讓世界復活》,詭異的英式幽默(比如:“撒哈拉沙漠,沒有水可以用來泡茶”)成功振奮了英國人。圖片:bl.uk

採茶。

春天的茶(比如明前綠茶)格外鮮嫩,因為此時茶葉中會帶來鮮爽口感的糖、氨基酸、葉綠素含量較高,而會帶來苦味、澀味的花青素、茶多酚等含量較低。

所謂明前茶,就是清明節前採制的茶葉,比如明前龍井。圖為首次殺青後的。

可不是叫“茶”就能喝

可以喝的茶,屬於山茶科山茶屬,同屬還有很多種常見的不能喝的“茶”:山茶(C. japonica)是觀賞花卉,能開出大朵的花,花的顏色也很多;油茶(C. oleifera)的種子富含脂肪,可以用來榨茶油。

觀賞品種的山茶花有著豔麗的花朵(左),油茶的果實內會有黑褐色的種子(右)。

另外,還有著名的“澳洲茶樹精油”,這個“茶”也有人喝,這位神人就是最早到達澳洲的英國人——庫克船長。他在澳洲發現一種樹有異香,當地原住民也告訴他這種樹的葉子有奇效,庫克船長就用這葉子泡茶喝,並把這種樹稱為tea tree。實際上,這種“茶樹”是桃金娘科的互葉白千層(Melaleuca alternifolia),俗稱澳洲茶樹。通常所說的茶樹精油就來自於它。

茶樹精油的茶樹長這樣。這都敢喝,庫克船長果然很有探險精神,同時也對茶愛得深沉。

再來看看好喝的茶

在中國,茶最早是被當做藥的;至唐朝才變成飲料,喝法類似現在日本的抹茶;到了明清,用水沖泡茶葉的喝法才漸漸流行開來。後來,茶的花式喝法越來越多,比如調和(blending)是將不同的茶葉按比例混合,以獲取新的口味、色澤等;調味(flavouring)則是在茶葉中加入其它香味,最經典的就是茉莉花茶和伯爵茶了。今天遍佈大街小巷的各種奶茶,應該是花式最多的一大種喝法。

伯爵茶是加入了柑橘類香料的調味紅茶,比如最經典的格雷伯爵茶中加入了佛手柑油。

講到奶茶,不得不提Chai。印度傳統奶茶Masala Chai(Masala的意思是混合香料),口味充滿異域風情。這種奶茶的底茶通常選用大吉嶺或阿薩姆等紅茶,因為它們味道濃郁,不易被其他香料掩蓋。(注意:“阿薩姆”本身並不是某種奶茶,它是印度東北部的一個邦,阿薩姆邦的茶樹生產的紅茶就是阿薩姆紅茶)。

阿薩姆是繼中國以後第二個商業茶葉生產地區,這裡出產的栽培種適合製成紅茶。

至於香料,主要有生薑、小豆蔻、肉桂、八角、胡椒、丁香、甘草……這就好比每家都有獨特的紅燒肉做法一樣,在印度,家家戶戶也都有不同的奶茶做法,香料的種類和比例各不相同。當然,幾分糖也是根據個人口味來添加的。

製作Chai,需要準備的材料包。

前陣子熱映的印度電影《起跑線》中,男主在諮詢怎樣辦理貧困戶證明時,路邊突然冒出一個小哥端著一杯茶向男主兜售成功秘訣。這個茶攤賣的就是Chai,那辛辣而獨特的香氣幾乎透過螢幕溢了出來。

和榴槤一樣,Chai讓愛的人愛到上癮,怕的人聞之喪膽。

Masala Chai,領會精神,腦補口味。

語言記錄了茶的旅程

說起來,Chai可比Tea聽起來更像“茶”呢。在離中國很近的日本和韓國等國家,“茶”的發音也和我們的普通話的“茶”類似,因為他們很早就把“茶”字借去用了。在其他外語中,“茶”這個詞的發音基本上分成兩種:Te系列和Cha/Chai系列。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茶是在什麼時候、從哪裡傳到哪個國家/地區的。

說起來,茶可能是最有浪漫色彩的飲料了。

Te這組發音,源自閩南語。荷蘭人把這個發音帶到了歐洲,所以現在歐洲很多語言中“茶”的發音都屬於這一組,包括英語的Tea。

英國電影《帕丁頓熊2》裡,保安追壞人都捨不得放下茶杯。

Cha/Chai則源自粵語,葡萄牙人把這個讀音帶到了印度。在經過波斯的時候,波斯語喜歡加-yi的尾碼,所以茶就變成了Chai,然後傳到俄羅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地。

茶就這樣走遍了世界,也讓世界充滿了活力。

1940年,英國正處於二戰中最艱難的時期,畫家受國際茶葉市場拓展董事會委託,創作了這幅《茶讓世界復活》,詭異的英式幽默(比如:“撒哈拉沙漠,沒有水可以用來泡茶”)成功振奮了英國人。圖片:bl.uk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