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隱形貧困怎麼了?我們過得好著呢

最近, 網路上一個新詞突然火了起來:隱形貧困人口。

既然是熱詞, 想必一定戳中了很多小夥伴的內心, 不知你是不是和小諾我一樣,

有一種“對噢, 我好像過的很好, 但是卻一分錢存款沒有“的幡然醒悟。

如此精准的形容簡直讓我想用小拳拳砸人胸口。 但是看著看著, 又突然頓悟:

怎麼了?

年輕人隱形貧困又怎麼了?

小諾今天神經病了麼?並沒有, 接下來就把我是如何想清楚這件事兒的過程分享給大家:

首先呢, 咱們需要定位一下自己隱形貧困的真正原因:

1隱形貧困的成因

1、消費升級的欲望

隨著如今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 物質上的不斷升級, 總能激發人們想要消費的欲望, 或是將已有的消費進行升級。

這種追求物質的行為也像是一種身份象徵, 一方面滿足自己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另一方面也是換取某種社交的通行證, 希望以一定的物質基礎得到別人的接納和認同。

2、比拼式、享受式消費方式

另一方面, 都市化的城市生活, 會給年輕一代造成比拼式或是享受式的消費方式。

各大社交平臺、各種娛樂軟體, 似乎總會時不時向公眾散發一種靠消費能力倒推一個人的地位、品味如何的導向。

因此, 也就有越來越多收入有限, 但消費起來沒有上限的人出現, 來證明自己也能消費、享受的起。

3、超前消費意識

去年美聯儲發佈的《美國家庭經濟狀況報告》中曾有過一個有趣的實驗:

如果突發意外, 需要支付醫療費用, 能否拿得出400美刀的急救錢?結果有44%的美國人拿不出來。

在這部分人中45%的人表示將使用信用卡支付, 但不得不逾期還款;27%的人表示完全無法承擔這筆錢;15%的人只能向親朋好友借錢。

可以發現, 在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的庇護下, 普遍人會產生超前消費的意識。

那麼, 我隱形貧困了, 就真的那麼恐怖麼?

並~不~是~

2我就是這樣安於隱形貧困的

有些時候, 如果沒有足夠的金錢抵禦風險, 但是有一定的手段應對風險, 起到的效果甚至比有存款更管用。

美國人之所以不留備用現金, 以信用卡作為支付方式, 原因在於, 美國當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和信貸體系, 讓他們即使口袋裡不留錢, 也仍有信心。

就像當今社會下的很多隱形貧困人口, 他們之所以敢做月光, 或者不考慮後果的大肆花銷, 不去存錢, 是因為他們擁有安於隱形貧困的底氣, 他們有能力處理好隨時可能突發的經濟事件。

當發生突發狀況時, 有幾十萬的保額的保單來保障有錢應對, 你可以有錢治病, 不用擔心丟掉工作後的經濟損失;還有的人提早為父母配置保險, 這樣當他們真的有一天罹患疾病時, 不用因為醫療費短缺, 自己又沒有額外存款來解決而自責。

其實, 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 無論持何種消費觀都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利, 如果你已經做到了將保障配置齊全, 面對經濟風險也有辦法規避, 即使月光無存款, 也不用承受這樣那樣的道德壓力。

並且可以在你每個月買買買之餘, 將一部分花銷用於保險配置, 這類花銷雖然沒有一雙鞋, 一個包所帶來的滿足感直接, 但它就是可以在面臨風險的時候, 為你提供對抗風險的能力。

所以說, 機智如本諾。

雖然看似是月光, 甚至可以為了心儀的東西而負債, 實際上人家在消費時早已做好了風險規避, 因此花起來也更有底氣。

當然, 如果你是連想去消費的經濟基礎都沒有的顯性貧困人口, 那麼還是先努力賺錢才是。

更多精彩歡迎來官微:靈智優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