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世界讀書日|宋志平:做企業為什麼要讀書?

“做企業為什麼要讀書?”

這也是中國建材集團董事長宋志平

在2015年“讀書會”上的講話。

讓我們一起來讀書吧!

做企業需要我們讀書。

做企業是個比較複雜的工作, 也是個比較難的工作。 做企業, 不管你是管理企業的, 還是搞技術、搞業務的, 企業裡的事情, 一部分靠你的經驗、你的實踐, 另一部分就是靠你的學習。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 做企業不可能無師自通, 完全憑經驗。 要站在他人的肩膀上, 要多學習, 才能做好企業。 認真讀書和勤奮工作, 這兩個加在一起, 這樣的幹部就能夠進步很快。 俗話講,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這個“士”, 就是指讀書學習的人。 就企業管理而言, 一部分歸結為技術層面, 還有一部分歸結為藝術層面, 無論是技術還是藝術, 都需要去學習。 學習多了靈感就出來了, 就有藝術性了。 不學習, 沒知識, 既不可能精通管理的技術, 也不可能昇華出管理的藝術。

我們企業裡的管理者, 有的是讀者型的, 有的是聽者型的, 我主張大家做企業領導, 既要是讀者型, 自己讀得下去, 讀得懂, 願意學習, 又要是聽者型, 人家給你講, 你能聽得清楚。 有的人只喜歡聽, 不喜歡讀, 有些報告連看都不看, 願意聽人說說;有的人呢, 不愛聽, 什麼都要寫個東西給他看。 我主張既讀又聽, 讀用眼睛, 聽用耳朵, 人的五官都是有用的, 不應偏廢。 管理知識、技術知識、專業知識, 這些都需要向書本學習。 我們企業裡, 大凡認認真真讀書的人, 都做得不錯。 過去怕有書呆子, 現在書呆子少了, 現在的人們太靈活, 不少人都不願讀書了, 我倒希望大家有那麼一點“書呆子”精神。 乘坐高鐵時就會發現, 幾乎周圍每個人都在玩手機。
當然, 手機也是學習工具, 上面有資訊, 也可上網看電子書。 但我看到的是, 大多數人是在玩遊戲或收發短信, 很少有人拿著一本書在看, 這和日本新幹線上人人捧本書看的情形形成很大反差。 手機、IPAD, 也是傳播書的一種方式, 比如電子書, 也是讀書的方式。 網上那些碎片化的資訊, 我們也要瞭解。 但是, 也要讀書, 讀書能説明我們構建起知識系統化的框架。 上網學習, 能幫我們最快獲得資訊, 知道今天發生了什麼事, 有什麼最新觀點, 也是我們現代人必不可少的。 但要把碎片的資訊構成一個系統知識, 還得靠書本完成。

培養專注精神需要我們讀書。

讀書需要坐得住、靜得下心來。 每個人如果一天能讀一小時書, 這就不簡單。

我指的不是學生, 而是工作了的人。 中國建材集團18萬人, 如果平均每人每天讀一小時書, 那我們這個公司真的會很厲害。 讀書, 容易把心靜下來, 認認真真地思考。 同樣, 做企業也需要這種專注的精神, 心氣浮躁、上躥下跳, 是做不成事的。 讀書的時候, 會讓人保持安靜、淡定。 這也是對人的訓練, 陶冶人的情操、性格, 鍛煉人的耐力、定力。 這是做企業所需要的品質。 讀書, 是作風養成的一個好方式。

社會的快速發展需要我們讀書。

書實際是用文字記載的知識、思想和邏輯, 讀好書就等於能和偉人、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和企業家等優秀的人士對話, 讀書也常能印證我們自己一些經驗和感受, 我們有時常為一些書的觀點拍案叫絕,

往往是因為它印證了自己潛意識中的觀點。 現在社會變革、技術發展非常之快, 新的知識、新的理論、新的技術都需要我們借助書本進行學習, 很多東西, 都要從一些新的書籍中學到, 所謂“秀才不出門, 全知天下事”。 不只是管理的新方法, 包括技術的新理論、專業上的新知識, 等等, 這些都是我們要通過不斷讀書加以掌握的, 尤其現在社會各方面變化這麼快, 更需要多讀一些不同領域的前衛和前沿的新書。

讀書對於世界觀的養成非常重要。

習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表示,自己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讀書已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其實,讀書是人生的美德,是人生的幸福、人生的態度,也是人生修行的階梯,可以提升人的境界。讀書可以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讀書可以提高我們的綜合能力和工作能力。

剛才我說,讀書的人,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如果是不讀書的人、不學習的人,別說“三日”,就是“三年”,你再去看他,不僅沒變化,反而還落後了。讀書除了填充必要的知識外,也是對人進行的必要的邏輯訓練,能夠培養一個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讀書可以增加人的智商和情商。

讀書可以訓練人的大腦。我們從小讀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古代四大經典名著,如果能好好地讀一讀,不僅智商會提高,情商也會提高。這些書,對於人格的養成,對於智商、情商的提高,都是非常重要的。

讀書可以以文會友。

建議大家讀哪些書?

一是政治政策和社會發展方面的,如《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之江新語》《中國道路》《21世紀資本論》《文明的代價》等。

二是經濟類和企業管理類的書,與做企業相關,剛才大家讀書講的創新類的書都是屬於這類的。大家要多讀一些與工作相關的行業、專業和業務的書,搞財務的,多看點財務、會計的書,搞電腦的,多讀些IT方面的書,每年讀幾本新書。

三是讀一點有思想性的書,例如人物傳記之類的。像《亞科卡自傳》,多年來一直很受歡迎,中信出版社再版了,還是很暢銷。亞科卡是個有思想的企業家,他的思想、觀點有不少閃光點。亞科卡的人物傳記開始叫《反敗為勝》,後來改為《亞科卡自傳》。書的扉頁上寫著一句話:“我知道,世界上沒有不付代價的午餐,我知道家庭的溫暖對人的重要,我知道即使天崩地裂也要勇往直前,這就是美利堅精神”。這種精神,對於中國的企業家也很重要。這就是一種企業家精神,英雄主義的精神。

最後我還主張讀一點文學類的書。管理大師德魯克有本書叫《旁觀者》,這是他認為自己寫得最好的一部書,是本回憶錄。在這本書中,他認為,對於管理者而言,兩種培訓最為重要:一個是短篇小說的寫作,另一個是詩歌賞析。短篇小說的寫作,是刻畫人的心理,反映的是對於人的理解。做企業的領導人,要會理解人,要理解到什麼程度呢,要理解到能刻畫人的程度。詩歌賞析,是對情感的理解。我是喜歡詩歌的,如《再別康橋》《雨巷》《致橡樹》《我愛這土地》,這些詩歌都有很深厚的情感。一個人如果喜歡詩歌,他的情感訓練就有了。朗誦詩歌要讓人眼淚嘩嘩直流才行,這就對感情有理解了。德魯克說,這些對管理者來說至關重要。對人不理解,對情感不理解,要做好管理,那是很難的。我們集團的人文環境是“三寬三力” ,其中“三寬”,就是強調對人的理解。我建議文學類、詩歌類的書,大家多看一看,詩歌沒有新舊之分,也不用讀那麼多,挑選精彩的,放在書包裡,空閒或出差時翻一翻,背幾首。你要在飛機上讀讀唐詩、宋詞,自己陶冶了情操,旁邊的人看到了也會很羡慕你的。有位老領導給我說,多背點古詩,還可以防止老年癡呆症。

長期堅持。

我從小喜歡讀書,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現在眼睛花了,讀幾頁就累了,就在屋裡轉幾圈,再接著讀。大家要趁著年輕多讀書,書中知識會讓人受用終生的,如果老了,想讀都讀不了了,眼睛不允許了。我的床前有個塑膠筐,裡面放著我精選的二三十本書,過段時間等這些書看完了,再換一批書放進去,這些年塑膠筐也換了好多個了。毛主席說過,讀馬列,堅持數年必有好處,強調的是讀書貴在堅持。但是堅持讀書,也不是讀不下去硬要讀,我發明了一種方法叫“混讀”,即這本讀累了讀那本,我認為不同書的內容佔用大腦不同部位,例如,讀管理累了可以讀讀文學,讀經濟累了可讀讀歷史,當然實在累了也可聽聽音樂、幹點家務,想讀了再讀,但讀書一定要堅持下去,要逐漸培養讀書興趣,把興趣培養出來了就愛上讀書了。有人閑余時喜歡打牌,那也是因為產生了興趣。如果有了讀書的興趣,可能就不只想著打牌,而是想抓緊時間讀書了。習總書記插隊時,為找歌德的《浮士德》,走了好幾十裡路才借到。那個時候,看書只能借。記得1966年-1976年,也就是從文革到我上大學前這十年間,那時候書店裡書很少,但我卻沒少讀書,都是從民間去找,大家互相之間借著讀,許多名著都是那個階段讀的,找來的書大都舊舊的,每頁紙都被翻得卷卷的。

學以致用。

參加工作了以後,讀的書大多跟工作相關,能指導工作。讀書對我來講常起到“引發劑”的作用,書中一些重要觀點我都會舉一反三地思考,也常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聯繫起來思考。其實書中的觀點不一定都正確,但可以讓你聯想,或許你會得出截然相反的觀點,也是很重要的收穫。這些年我無論做什麼事,都會先讀些相關的書,看看前人有什麼建樹。比如,2005年中國建材集團搞董事會試點,當時我找來了美國人寫的《公司治理》和《魚從頭爛》兩本書認真研讀,結合企業自身實際寫了兩篇文章,一篇是《做積極的董事長》,另一篇是《董事會的本質》,這兩篇文章對於國企董事會運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即使到今天,我的這兩篇文章仍徝得大家參考。再比如,2009年我去國藥集團做董事長,那年“十一”國慶日放長假,我居然憋在家裡用七天時間讀了醫藥方面的八本書,在腦子裡建立起醫藥行業的框架。正因為如此,在國藥工作五年間,沒有人把我當外行。讀書要讀好書,有選擇地讀,做到學以致用。現在市面上的書有很多,大家形容為書海,找本好書就像大海裡撈針,如管理方面常常十年左右才會有本出類拔萃的書。這些年我出差,尤其是去香港、臺灣、新加坡時,都要去書店待上半天,每次去挑幾本好書。書不是都值得讀,有不少槍手寫了很多書,一點可讀性也沒有,還耗費時間和精力。但是比較精彩的書一定要讀,比如《從0到1》《第二次機器革命》,這些熱銷書都是不錯的,既結合實際,寫得又非常好。我常想,所謂好書,應是讓你心頭一震,眼前一亮,一定是回答了你心中的最想回答的問題,讓你有如獲至寶旳感覺,恨不得立即翻讀,讀起來愛不釋手,讀完後還要珍藏起來。記得過去有人說一生裡要“吸好煙,喝好酒,讀好書”,之於我是一生裡唯讀了不少好書,煙是不沾的,酒量很差基本上不喝,我還保存一些好書,內容很好但不是眼前工作急需,我想退休後再細細的讀。讀書是一件對人終生有益的事,人的一生真的要活到老、學到老、讀到老。

擠時間讀。

上班時間很忙,不能上班時間讀書。我說“把時間用在學習上”,是指業餘時間、下了班以後多看書,睡覺之前、早上起床或是出差的時候、在飛機上,利用點點滴滴的時間來讀書,日積月累,擠時間去讀書。我現在除工作外業餘時間是這樣安排的:每天早飯時上網看新聞,中午午休時看郵件和資料,晚飯散步後讀兩個小時左右的書,睡前再閱覽一遍當天的報紙。我也訂了幾本高端雜誌,都會在出差時帶著在飛機或火車上讀。週末和節假日一般安排寫作,寫作過程中也要大量讀書參考,常常邊寫、邊思、邊讀,這些年我先後出版的幾本管理書籍都是利用節假日完成的。

講究方法。

要學會讀書,懂得精讀和泛讀。有的人讀完後,書中內容能講得非常清楚,作者想表達什麼都能說得很清晰。有的人看了半天,也說不清楚。要提高讀書的品質。怎麼讀呢?書,尤其是西方作者的書,一本書裡總有那麼幾個觀點,剩下的都是求證過程。西方人認為證明很重要,他們會在書中呈現大量的圖表和數位。但關鍵的觀點就那麼幾句話。我們如果沒有大量的時間,只要知道書中的主要觀點、重要內容就可以了,不必每頁都去看,要學會流覽,把握重點,懂得取捨。

當前電子書、網路發展得很快,但不管什麼形式,都是書,電子書和紙質書各有優勢,很難互相替代,可以互為補充。英格爾斯在《人的現代化》一書中寫到,現代化為什麼會這麼快呢?他認為,企業的設立,工廠和組織使人迅速現代化,工廠是人現代化的基礎,把人從農耕社會解放出來。還有一個是電視,電視也是現代化傳播的重要工具,比如在美國街頭發生的一樁事情,英國人可能會第一時間通過電視知曉。電視傳播的速度很快,大家知道資訊的時間都差不多。現在,網路速度更快了,手機成了移動終端。讀書有了新的工具。所以,我們要把電子書和紙質書結合起來使用學習。總之,通過讀書,要獲取資訊,獲取知識,獲取思想,這些對於每一個現代人來說都是必需的,也是做企業所需要的。

宋志平董事長不僅自己論筐讀書,而且還先後出版了《包容的力量》《央企市營》《整合優化》《國民共進》《我的企業觀》《經營方略》等多部文集。

讀書對於世界觀的養成非常重要。

習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表示,自己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讀書已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其實,讀書是人生的美德,是人生的幸福、人生的態度,也是人生修行的階梯,可以提升人的境界。讀書可以幫助我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讀書可以提高我們的綜合能力和工作能力。

剛才我說,讀書的人,士別三日刮目相看,如果是不讀書的人、不學習的人,別說“三日”,就是“三年”,你再去看他,不僅沒變化,反而還落後了。讀書除了填充必要的知識外,也是對人進行的必要的邏輯訓練,能夠培養一個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讀書可以增加人的智商和情商。

讀書可以訓練人的大腦。我們從小讀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古代四大經典名著,如果能好好地讀一讀,不僅智商會提高,情商也會提高。這些書,對於人格的養成,對於智商、情商的提高,都是非常重要的。

讀書可以以文會友。

建議大家讀哪些書?

一是政治政策和社會發展方面的,如《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之江新語》《中國道路》《21世紀資本論》《文明的代價》等。

二是經濟類和企業管理類的書,與做企業相關,剛才大家讀書講的創新類的書都是屬於這類的。大家要多讀一些與工作相關的行業、專業和業務的書,搞財務的,多看點財務、會計的書,搞電腦的,多讀些IT方面的書,每年讀幾本新書。

三是讀一點有思想性的書,例如人物傳記之類的。像《亞科卡自傳》,多年來一直很受歡迎,中信出版社再版了,還是很暢銷。亞科卡是個有思想的企業家,他的思想、觀點有不少閃光點。亞科卡的人物傳記開始叫《反敗為勝》,後來改為《亞科卡自傳》。書的扉頁上寫著一句話:“我知道,世界上沒有不付代價的午餐,我知道家庭的溫暖對人的重要,我知道即使天崩地裂也要勇往直前,這就是美利堅精神”。這種精神,對於中國的企業家也很重要。這就是一種企業家精神,英雄主義的精神。

最後我還主張讀一點文學類的書。管理大師德魯克有本書叫《旁觀者》,這是他認為自己寫得最好的一部書,是本回憶錄。在這本書中,他認為,對於管理者而言,兩種培訓最為重要:一個是短篇小說的寫作,另一個是詩歌賞析。短篇小說的寫作,是刻畫人的心理,反映的是對於人的理解。做企業的領導人,要會理解人,要理解到什麼程度呢,要理解到能刻畫人的程度。詩歌賞析,是對情感的理解。我是喜歡詩歌的,如《再別康橋》《雨巷》《致橡樹》《我愛這土地》,這些詩歌都有很深厚的情感。一個人如果喜歡詩歌,他的情感訓練就有了。朗誦詩歌要讓人眼淚嘩嘩直流才行,這就對感情有理解了。德魯克說,這些對管理者來說至關重要。對人不理解,對情感不理解,要做好管理,那是很難的。我們集團的人文環境是“三寬三力” ,其中“三寬”,就是強調對人的理解。我建議文學類、詩歌類的書,大家多看一看,詩歌沒有新舊之分,也不用讀那麼多,挑選精彩的,放在書包裡,空閒或出差時翻一翻,背幾首。你要在飛機上讀讀唐詩、宋詞,自己陶冶了情操,旁邊的人看到了也會很羡慕你的。有位老領導給我說,多背點古詩,還可以防止老年癡呆症。

長期堅持。

我從小喜歡讀書,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現在眼睛花了,讀幾頁就累了,就在屋裡轉幾圈,再接著讀。大家要趁著年輕多讀書,書中知識會讓人受用終生的,如果老了,想讀都讀不了了,眼睛不允許了。我的床前有個塑膠筐,裡面放著我精選的二三十本書,過段時間等這些書看完了,再換一批書放進去,這些年塑膠筐也換了好多個了。毛主席說過,讀馬列,堅持數年必有好處,強調的是讀書貴在堅持。但是堅持讀書,也不是讀不下去硬要讀,我發明了一種方法叫“混讀”,即這本讀累了讀那本,我認為不同書的內容佔用大腦不同部位,例如,讀管理累了可以讀讀文學,讀經濟累了可讀讀歷史,當然實在累了也可聽聽音樂、幹點家務,想讀了再讀,但讀書一定要堅持下去,要逐漸培養讀書興趣,把興趣培養出來了就愛上讀書了。有人閑余時喜歡打牌,那也是因為產生了興趣。如果有了讀書的興趣,可能就不只想著打牌,而是想抓緊時間讀書了。習總書記插隊時,為找歌德的《浮士德》,走了好幾十裡路才借到。那個時候,看書只能借。記得1966年-1976年,也就是從文革到我上大學前這十年間,那時候書店裡書很少,但我卻沒少讀書,都是從民間去找,大家互相之間借著讀,許多名著都是那個階段讀的,找來的書大都舊舊的,每頁紙都被翻得卷卷的。

學以致用。

參加工作了以後,讀的書大多跟工作相關,能指導工作。讀書對我來講常起到“引發劑”的作用,書中一些重要觀點我都會舉一反三地思考,也常和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聯繫起來思考。其實書中的觀點不一定都正確,但可以讓你聯想,或許你會得出截然相反的觀點,也是很重要的收穫。這些年我無論做什麼事,都會先讀些相關的書,看看前人有什麼建樹。比如,2005年中國建材集團搞董事會試點,當時我找來了美國人寫的《公司治理》和《魚從頭爛》兩本書認真研讀,結合企業自身實際寫了兩篇文章,一篇是《做積極的董事長》,另一篇是《董事會的本質》,這兩篇文章對於國企董事會運作發揮了重要作用。即使到今天,我的這兩篇文章仍徝得大家參考。再比如,2009年我去國藥集團做董事長,那年“十一”國慶日放長假,我居然憋在家裡用七天時間讀了醫藥方面的八本書,在腦子裡建立起醫藥行業的框架。正因為如此,在國藥工作五年間,沒有人把我當外行。讀書要讀好書,有選擇地讀,做到學以致用。現在市面上的書有很多,大家形容為書海,找本好書就像大海裡撈針,如管理方面常常十年左右才會有本出類拔萃的書。這些年我出差,尤其是去香港、臺灣、新加坡時,都要去書店待上半天,每次去挑幾本好書。書不是都值得讀,有不少槍手寫了很多書,一點可讀性也沒有,還耗費時間和精力。但是比較精彩的書一定要讀,比如《從0到1》《第二次機器革命》,這些熱銷書都是不錯的,既結合實際,寫得又非常好。我常想,所謂好書,應是讓你心頭一震,眼前一亮,一定是回答了你心中的最想回答的問題,讓你有如獲至寶旳感覺,恨不得立即翻讀,讀起來愛不釋手,讀完後還要珍藏起來。記得過去有人說一生裡要“吸好煙,喝好酒,讀好書”,之於我是一生裡唯讀了不少好書,煙是不沾的,酒量很差基本上不喝,我還保存一些好書,內容很好但不是眼前工作急需,我想退休後再細細的讀。讀書是一件對人終生有益的事,人的一生真的要活到老、學到老、讀到老。

擠時間讀。

上班時間很忙,不能上班時間讀書。我說“把時間用在學習上”,是指業餘時間、下了班以後多看書,睡覺之前、早上起床或是出差的時候、在飛機上,利用點點滴滴的時間來讀書,日積月累,擠時間去讀書。我現在除工作外業餘時間是這樣安排的:每天早飯時上網看新聞,中午午休時看郵件和資料,晚飯散步後讀兩個小時左右的書,睡前再閱覽一遍當天的報紙。我也訂了幾本高端雜誌,都會在出差時帶著在飛機或火車上讀。週末和節假日一般安排寫作,寫作過程中也要大量讀書參考,常常邊寫、邊思、邊讀,這些年我先後出版的幾本管理書籍都是利用節假日完成的。

講究方法。

要學會讀書,懂得精讀和泛讀。有的人讀完後,書中內容能講得非常清楚,作者想表達什麼都能說得很清晰。有的人看了半天,也說不清楚。要提高讀書的品質。怎麼讀呢?書,尤其是西方作者的書,一本書裡總有那麼幾個觀點,剩下的都是求證過程。西方人認為證明很重要,他們會在書中呈現大量的圖表和數位。但關鍵的觀點就那麼幾句話。我們如果沒有大量的時間,只要知道書中的主要觀點、重要內容就可以了,不必每頁都去看,要學會流覽,把握重點,懂得取捨。

當前電子書、網路發展得很快,但不管什麼形式,都是書,電子書和紙質書各有優勢,很難互相替代,可以互為補充。英格爾斯在《人的現代化》一書中寫到,現代化為什麼會這麼快呢?他認為,企業的設立,工廠和組織使人迅速現代化,工廠是人現代化的基礎,把人從農耕社會解放出來。還有一個是電視,電視也是現代化傳播的重要工具,比如在美國街頭發生的一樁事情,英國人可能會第一時間通過電視知曉。電視傳播的速度很快,大家知道資訊的時間都差不多。現在,網路速度更快了,手機成了移動終端。讀書有了新的工具。所以,我們要把電子書和紙質書結合起來使用學習。總之,通過讀書,要獲取資訊,獲取知識,獲取思想,這些對於每一個現代人來說都是必需的,也是做企業所需要的。

宋志平董事長不僅自己論筐讀書,而且還先後出版了《包容的力量》《央企市營》《整合優化》《國民共進》《我的企業觀》《經營方略》等多部文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