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第一批90後”體背後,是俗套單一的成功價值觀

作者/溫瓊

隨著之前“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新聞的刷屏, “第一批”體大有越演越烈之勢。 隨意流覽社交平臺, 類似“第一批90後已經年薪百萬”“第一批95後已經開始相親”的標題比比皆是。

面對種種標籤, 不少人直言連朋友圈都不敢刷了。 畢竟, 在各式各樣“第一批”體的渲染下, 難免會讓人心理上產生波動。

“第一批”體風行的背後, 主要閃爍著自媒體的影子。 縱觀這類文章, 大多是以個例視作整體, 再配上“第一批”的聳人標題, 一驚一乍間, 吸引他人的目光。 比如“第一批90後已經年薪百萬”, 作為一個常識, 創業成功者裡少不了90後, 但同樣還有更多其他年齡的人群。 放眼現實, 能夠實現年薪百萬的90後又有多少呢?不過, “第一批”體或過甚其詞, 卻也是社會青年群體情緒的一種折射。

“第一批”體著實擊中了現代社會的一個痛點:焦慮。 應當看到, 今天的年輕人物質之憂越來越小,

精神之慮卻並不輕鬆。 加班加點的忙碌、結婚買房的焦慮、找不到奮鬥目標的成長壓力……共同構成了當前年輕人的心理焦慮圖景。 以第一批90後為例, 還未來得及獲得80後的成就, 又面臨95後乃至00後的窮追不捨。 在這種形勢下, 面對“第一批90後已經年薪百萬”“第一批95後已經開始相親”等“第一批”體渲染的“現實氛圍”, 內心的波瀾顯然不是保溫杯中的一把枸杞就能夠緩解的。 雖然明知與事實不符, 卻也很難讓人坦然自若。

其實, “第一批”體遵循的是“到什麼年齡就應該做什麼事”的傳統邏輯, 背後仍是俗套、單一的成功價值觀。 到了年紀就結婚、年紀輕輕年薪百萬……哪怕已經離婚, 也是比同齡人成功的存在。 隨著時代的發展, 晚婚已成為一種主動選擇,

財富標準也從來框定不住“成功”。 當面對個別同齡人完成甚至超前完成傳統觀念下所謂的“年齡段任務”時, 內心固然有焦慮, 但相信大多數人並不會因此就放棄自己的成長路線, 跟隨他人的腳步。 從這個角度看, 人們對“第一批”體的熱議, 恰恰也反映出當前社會價值多元、選擇多樣的一面。

在選擇中焦慮, 在焦慮中堅持, 這就是生活的常態。 仔細觀察身邊年輕人的生活, 可謂十分“糾結”。 一邊說“單身狗”受到了萬點傷害, 一邊卻主動選擇單身;一邊無數次下定決心奔向詩和遠方, 一邊又在燈火通明的寫字樓中奮鬥不止。 不過, 這種互相矛盾卻又纏綿交織的情愫, 不也正是現代年輕人對待生活的複雜態度的刻畫嗎?

某種程度上, “第一批”體和之前刷屏的“30歲年薪20萬很失敗”“在北京, 年入百萬隻算剛剛脫貧”等言論的套路並無二致:均在販賣焦慮。 我們不被這種文體點燃焦慮、影響成長軌跡的同時, 要認識到90後確實已經踏上時代舞臺, 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主力軍。 這也意味 90後亟待真正成長起來, 勇於面對職場、家庭、社會的種種難題。 焦慮與心安間, 在理想與現實間, 需要始終保持奮鬥的姿態。

這正是:在生活的道路上, 90後奮鬥的影子無處不在。

回復以下關鍵字看往期精彩內容

評論大賽︱評論之星︱大賽︱大學生群︱我要投稿︱評論女神︱評論男神︱月度之星︱王昱︱伍瑞冰︱紅辣椒︱紅辣椒評論︱紅網評論︱時評之道︱時評︱研討會︱時評研討會︱佳作評選︱雜文︱評論員︱評論媛︱女作者︱女評論員︱時評家︱評論家︱楊國煒︱鄢烈山︱曹林︱評委︱佳作︱投稿︱信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