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始分高下,初三天上地下丨中學學習“潛規則”

中學學習中廣泛流傳這麼一句俗語:“初一相差不大, 初二始分高下, 初三天上地下。 ”這樣的大白話背後揭露了中學不同年級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隨著年級的升高而逐漸形成了“天壤之別”。 實際上, 造成這種現象的源頭便是初中三年求學過程中日積月累的差異。 每一個年級都有其困難, 不同的解決方法則會影響不同的結果。 下面, 就讓小黑板與你探討中學學習過程中會碰見的“潛規則”, 以及如何正確應對它們。

正在成長的中學生畫像

初一

1:

小升初的差異是全方位的, 上到聽課、思維方式, 下到作業、學習態度都要進行轉變。 小學階段的一些無關痛癢的表現, 可能導致初中全盤皆輸, 譬如過度依賴計算器而不進行運算演練, 中考時便輸在計算上, 便與本該獲得的分數擦肩而過。

建議:小升初的全方位差異容易在孩子身上表現成抵觸行為。

不適應新的學習壓力, 也就難以適應新的學習氛圍。 由於課程數目的增加與難度的擴張, 家長應該提供適當的機會讓孩子適應, 不必一開始就給予過高的期待, 徒增孩子壓力。 至於是否應該在這個階段為孩子補課, 仍然需要根據孩子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不盲目跟風!首先大家要明白補課的目的, 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均不相同。 一段時間的學習後, 學生之間的成績自然會出現一些分層。 家長要先考慮孩子情況, 那種用於因材施教, 查漏補缺的補課才是值得考慮的!而學生也應當勇敢嘗試, 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2:

中學考試更多的是考察一個人的細心程度, 而不是解決難題的能力。

建議:要調整學習方向,

平時練習的思路也要轉變。 初一應該將基礎打牢, 知識大廈沒有穩固的根基自然容易坍塌。

3:

初一的課程都不難, 考試也不會很難, 輕鬆拿高分的科目不代表後勁十足, 影響後續進步的關鍵是學習習慣, 壞習慣改不了, 學習方式不轉變, 初二一定出問題。

建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不妨參考他人經驗:錯題本, 圖像背詞法, 睡前醒後背單詞……他人的經驗或許是老生常談, 但也可以試著一用, 倘若適合自己, 便繼續用下去, 或是稍加改造, 根據自身學習狀態而讓其變得與自己更相符。

沒有適應中學學習, 便會產生厭煩心理

初二

1:

許多人把初二的新難關想成了物理, 但實際上, 初二最大的問題在於數學。

建議:物理作為新學科, 每一個學生的起點都一樣。 但影響物理的關鍵便是數學, 像語文和英語主要是詞彙量的積累, 每一個年級之間的差距並不如數學明顯, 因為初二是代數思想開始建立的初期, 更是初中幾何難度提升的關鍵節點。 倘若這時候的數學基礎沒打扎實,

那麼在初三乃至高中都有極大的影響。

2:

初二更大的BOSS並不是在學習, 而是青春期。 不光家長受罪, 孩子自身也會受罪, 莫名的躁動、莫名的煩躁、莫名的多愁善感和莫名的自尊心都會襲來。

建議:青春期最需要的其實是他人細緻的關懷, 這時候孩子的內心非常脆弱, 所以才像刺蝟一樣讓人接近就感到疼痛。 可一旦你能走進孩子的內心, 你就看得到他們柔軟的一面。 這時候, 家長要做的是“疏”而非“堵”, 適當的引導, 並且給予他們自己的空間, 當孩子在自己的天地靜下來換位思考後, “叛逆”的情況也就少了。

初三

1:

整不過中考, 肯定就被中考整。 一人中考, 全家備戰。

建議:與僅僅多事、叛逆的初一初二相比, 升入初三後家長們幾乎更難省心。 許多孩子突然變得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開始對父母不尊、不敬、不服,還對父母的反應與批評極端敏感,與父母的衝突越來越激烈;他們突然有了一些古怪的行為問題,如緘默、關門獨處、答非所問、凝神靜思、甚至出現情感問題......

因為青春期的年齡特點,初三的孩子思想也變得成熟起來,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①對人生、對身邊的問題有了自己的看法 ;②對父母的教育態度、教育方法有著自己獨特的感悟。

青春期容易引發家庭矛盾

初三學生因為家庭的期望,因為自己給自己的壓力,一系列的問題都壓在細小的身軀裡,讓他們無法喘息。在青春期荷爾蒙的刺激下,開始對感情有了朦朧的看法。家長在面對這樣的狀況時,同樣需冷靜對待,不應一度強加壓力于孩子身上,也不要過多地談及大道理,可以通過交流自己在青春期的經驗,或是試圖瞭解他們所接觸的文化產品(如動畫、電腦遊戲),試著以此為視窗打開心扉,從而真正與孩子做到精神上的交流。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認可自己,才能一家人共同面對中考大敵,取得滿意的成績。

2:

初三的孩子,較之于初一初二,情緒情感更容易波動,上一秒還在大笑,下一秒可能就變得很沮喪;許多在初一初二學習成績不錯的孩子,到了初三,起伏卻很大 。

家長不應給予過重的壓力

建議:社會、家庭以及個人的壓力都讓本就敏感的心變得更為脆弱。

家長這時候要做的有三點:

1:做好家校溝通工作

初三的孩子一步步朝著大人轉變:他的年齡增長了、個子長高了,心智也在逐漸成熟,但是還不夠,因而仍然需要家長的説明。這就要求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時刻掌握孩子的情況,一旦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解決。

而瞭解孩子情況的管道便在於與學校、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可以通過家長會等方式與孩子同學的家長、老師保持聯絡,共同交流解決問題的心得,也可以共同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

2:與孩子的朋友保持聯繫

由於青春期孩子生理和心裡特點的變化,使得他們喜歡把心事告訴朋友,因為“年齡相近的朋友,想法也相近”。但孩子終歸是孩子,他們仍然不具備處理問題的能力,因此有了煩惱和問題,唯一能做的僅僅是向朋友傾訴,傾訴完了,他們依然手足無措。如果家長從孩子的朋友著手,與其保持聯繫,那麼就可以掌握孩子的情況,從而發現孩子的問題,並幫助其解決。

3:再有道理的話,都不要說3遍以上

大道理人人都會說,而一旦用在教育孩子身上,便會說個不停。事實上,一個道理講了一兩遍就可以打住,因為叛逆,同樣的道理反復提及可能會引起孩子的逆反。而只說一次或二次,這也是對孩子的一種信任。有了信任這個前提,孩子便會試著向父母的想法靠近。況且事不過三,反復提及,好道理都成了一種牢騷。

文| 挪窩的森林 編輯| 井上

許多孩子突然變得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開始對父母不尊、不敬、不服,還對父母的反應與批評極端敏感,與父母的衝突越來越激烈;他們突然有了一些古怪的行為問題,如緘默、關門獨處、答非所問、凝神靜思、甚至出現情感問題......

因為青春期的年齡特點,初三的孩子思想也變得成熟起來,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①對人生、對身邊的問題有了自己的看法 ;②對父母的教育態度、教育方法有著自己獨特的感悟。

青春期容易引發家庭矛盾

初三學生因為家庭的期望,因為自己給自己的壓力,一系列的問題都壓在細小的身軀裡,讓他們無法喘息。在青春期荷爾蒙的刺激下,開始對感情有了朦朧的看法。家長在面對這樣的狀況時,同樣需冷靜對待,不應一度強加壓力于孩子身上,也不要過多地談及大道理,可以通過交流自己在青春期的經驗,或是試圖瞭解他們所接觸的文化產品(如動畫、電腦遊戲),試著以此為視窗打開心扉,從而真正與孩子做到精神上的交流。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認可自己,才能一家人共同面對中考大敵,取得滿意的成績。

2:

初三的孩子,較之于初一初二,情緒情感更容易波動,上一秒還在大笑,下一秒可能就變得很沮喪;許多在初一初二學習成績不錯的孩子,到了初三,起伏卻很大 。

家長不應給予過重的壓力

建議:社會、家庭以及個人的壓力都讓本就敏感的心變得更為脆弱。

家長這時候要做的有三點:

1:做好家校溝通工作

初三的孩子一步步朝著大人轉變:他的年齡增長了、個子長高了,心智也在逐漸成熟,但是還不夠,因而仍然需要家長的説明。這就要求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時刻掌握孩子的情況,一旦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解決。

而瞭解孩子情況的管道便在於與學校、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可以通過家長會等方式與孩子同學的家長、老師保持聯絡,共同交流解決問題的心得,也可以共同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

2:與孩子的朋友保持聯繫

由於青春期孩子生理和心裡特點的變化,使得他們喜歡把心事告訴朋友,因為“年齡相近的朋友,想法也相近”。但孩子終歸是孩子,他們仍然不具備處理問題的能力,因此有了煩惱和問題,唯一能做的僅僅是向朋友傾訴,傾訴完了,他們依然手足無措。如果家長從孩子的朋友著手,與其保持聯繫,那麼就可以掌握孩子的情況,從而發現孩子的問題,並幫助其解決。

3:再有道理的話,都不要說3遍以上

大道理人人都會說,而一旦用在教育孩子身上,便會說個不停。事實上,一個道理講了一兩遍就可以打住,因為叛逆,同樣的道理反復提及可能會引起孩子的逆反。而只說一次或二次,這也是對孩子的一種信任。有了信任這個前提,孩子便會試著向父母的想法靠近。況且事不過三,反復提及,好道理都成了一種牢騷。

文| 挪窩的森林 編輯| 井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