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中國電信又……雙……叒……叕……涉水互聯網金融了

在互聯網金融領域, 保險已經成為最受矚目的細分市場, 受到了各路巨頭的關注和追逐。 近日, 繼BAT和美團等各大互聯網公司相繼拿下保險牌照之後, 中國電信也在拿到了保險仲介牌照。 中國電信甜橙金融旗下的甜橙保險, 成為首家由電信運營商全資控股的保險仲介平臺。 很多人在為電信“點贊”的同時, 也懷疑電信在保險市場上的努力, 會不會像之前的支付產品一樣庸碌無為。

社交、通訊和金融的攻守之道

這不是電信首次涉足金融領域, 電信於2011年3月推出的甜橙金融, 目前已經在移動支付、理財、征信、消費金融等領域完成佈局。 從其官網的資料看, 甜橙金融的帳戶用戶已突破1.5億, 翼支付也曾自稱是國內移動支付領域5強。 除了電信的翼支付, 中國移動的“和包支付”與聯通的“沃支付”同屬通訊系支付產品, 但也無一例外的庸碌無為。 此外, 在甜橙金融拿到保險仲介牌照之前,

中國移動也在2016年投資20億元入股招商仁和人壽保險公司, 拿到了保險牌照。

人們常說, 支付寶改變了銀行業, 微信衝擊了通訊業, 現在, 通訊行業的三大巨頭又紛紛跑到支付寶的地盤割地搶人了。 在此之前, 微信支付的推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支付寶的霸主地位, 而支付寶也多次試圖進入社交領域, 中國移動推出過對標騰訊QQ的飛信, 中國電信聯合網易推出對標微信的易信……總之, 微信支付寶和三大通訊運營商的錯綜複雜的關係, 現在我們已經很難厘清頭緒了。

現在, 社交、通訊和金融之間深度融合的可能性和巨大潛力, 已被騰訊和阿裡證明可行, 尤其是微信支付這些年快速發展,

可以說是最好的例證了。 不過, 微信和支付寶的成功, 也只是代表了互聯網公司做金融的運作模式, 三大運營商想要在金融領域分一杯羹, 打造有運營商特點的互聯網保險平臺, 又是否會重蹈此前在支付市場尷尬局面呢?

打造運營商特色的互聯網保險平臺

在過去, 無論是“沃支付”還是“翼支付”, 都在支付領域缺乏存在感, 很多電信用戶甚至都沒有聽說過“翼支付”這個品牌, 更遑論使用翼支付產品了。 因此, 儘管三大運營商擁有與微信等量齊觀的用戶基數, 但是無論聯通、移動還是電信, 用戶數和影響力都無法與微信支付同時而語。 有業內專家表示, 三大運營商在推出移動產品時, 結合相關通信場景固然可以快速切入並吸引第一批用戶,

但也限制了進一步擴張的步伐。

從甜橙保險的業務內容來看, 電信在保險方面的佈局也與電信場景深度契合。 不過, 考慮到支付和保險不同的行業屬性, 即使同樣的戰術沒能讓電信在支付領域刷到存在感, 並不意味這它在保險市場依然要重蹈覆轍。

從相關資料看, 甜橙保險涉足的具體業務都與電信主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在個人用戶方面, 甜橙保險推出了銀行卡資金安全保、翼支付帳戶安全保、碎屏險、通信詐騙險、各類財產險、意外險、健康險等;在企業用戶方面, 甜橙保險還推出小微商戶險、以及與電信場景相契合的智慧組網設備險、產品品質責任險等。

不同於移動支付的“兩強”局面,儘管保險領域不乏人壽、平安等傳統巨頭和眾安保險這樣的後起之秀,但無論是平安還是眾安都不具備“壟斷”市場的能力,這給很多中小企業以及其他行業的跨界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間。“外行”企業跨界進入保險行業的方式,無一不是結合其主營業務的場景。從滴滴和美團的案例來看,滴滴的“平臺司乘意外綜合險”和美團的“準時保”都在結合其原有的服務場景。

作為三大通訊運營商之一,電信在流量、場景、用戶數和現金類方面都有一定優勢,通過將保險與原有的通信場景深度契合,打造具有運營商特點的互聯網保險平臺,成為互聯網保險行業一匹黑馬並非沒有可能。

不同於移動支付的“兩強”局面,儘管保險領域不乏人壽、平安等傳統巨頭和眾安保險這樣的後起之秀,但無論是平安還是眾安都不具備“壟斷”市場的能力,這給很多中小企業以及其他行業的跨界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間。“外行”企業跨界進入保險行業的方式,無一不是結合其主營業務的場景。從滴滴和美團的案例來看,滴滴的“平臺司乘意外綜合險”和美團的“準時保”都在結合其原有的服務場景。

作為三大通訊運營商之一,電信在流量、場景、用戶數和現金類方面都有一定優勢,通過將保險與原有的通信場景深度契合,打造具有運營商特點的互聯網保險平臺,成為互聯網保險行業一匹黑馬並非沒有可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