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直播:第十一屆桂林米粉文化節

今年2月, 2018年度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候選工程初評會在北京召開, 我縣靈渠進入初評候選名單。 為加快推進2018年度靈渠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評審,

近日, 國際灌排委員會主席瑞因德、副主席丁昆侖、秘書長潘迪亞、辦公室主任高黎輝等9位專家到我縣進行實地考察。

興安縣領導黃欽、經友新等人熱情接待了專家組全團成員。 在興安縣領導胡琳、伍發進以及縣靈渠申遺辦、縣水利局部分領導和專家的陪同下, 專家組考察了靈渠鏵嘴、大小天平、水街、北渠的竹枝堰和南渠的一支渠、三支渠、大灣陡、鸞塘堰、趙家堰等節點, 專家組對靈渠的科學價值和在歷史上的交通和灌溉作用給予了高度讚賞, 並對靈渠水利灌溉申報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從挖掘、整理、保護三個方面提出了寶貴意見與建議。

在嚴關鎮江西坪村三米驛站, 現場展示的打糍粑、手工米花糖、王氏鐵鍋煮茶等傳統小吃製作, 讓外國專家們感受了靈渠灌溉作用的成果和有代表性的興安特色美食, 他們還參與打糍粑活動, 親身體驗了一把民俗風情。

靈渠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人工運河, 與都江堰、鄭國渠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水利工程”。 1988年靈渠被國務院核准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更新後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7年被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靈渠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西元前214年),全長36.4 公里,它溝通了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是中國南北水上運輸的重要通道和周邊農業生產的主要水源。

靈渠所流經之地屬湘桂走廊,沿途土地肥沃,歷代統治者都注重農業生產的發展,重視發揮靈渠的灌溉作用,自唐宋時期就有引渠水灌田的記載。歷史上主要是引渠水自流灌溉農田,或者用水推動竹筒水車、龍骨水車提水灌溉農田。現代則主要依靠堰壩、支渠和水輪泵來灌溉。靈渠水利遺產要素構成完整,不僅保留了管道全程,還保存有不同功能的水利設施,形成了一套集陡門、堰壩、水涵、支渠等為一體的水工系統,具有航運、灌溉、防洪、排澇、供水等功能,且一直保持著原有的灌溉系統。1926年和1938年桂黃公路、湘桂鐵路相繼通車,靈渠的水上運輸功能逐漸消失,但灌溉功能進一步加強,並一直延續至今,灌溉面積已達6.5萬畝,靈渠灌區是興安縣糧食和經濟作物生產的主要基地。

1988年靈渠被國務院核准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更新後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7年被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靈渠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西元前214年),全長36.4 公里,它溝通了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是中國南北水上運輸的重要通道和周邊農業生產的主要水源。

靈渠所流經之地屬湘桂走廊,沿途土地肥沃,歷代統治者都注重農業生產的發展,重視發揮靈渠的灌溉作用,自唐宋時期就有引渠水灌田的記載。歷史上主要是引渠水自流灌溉農田,或者用水推動竹筒水車、龍骨水車提水灌溉農田。現代則主要依靠堰壩、支渠和水輪泵來灌溉。靈渠水利遺產要素構成完整,不僅保留了管道全程,還保存有不同功能的水利設施,形成了一套集陡門、堰壩、水涵、支渠等為一體的水工系統,具有航運、灌溉、防洪、排澇、供水等功能,且一直保持著原有的灌溉系統。1926年和1938年桂黃公路、湘桂鐵路相繼通車,靈渠的水上運輸功能逐漸消失,但灌溉功能進一步加強,並一直延續至今,灌溉面積已達6.5萬畝,靈渠灌區是興安縣糧食和經濟作物生產的主要基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