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走上戰場時的那份遺書原來有這麼多作用?很多軍人都不知道

生死觀之塑激發“兩不怕”精神

“我是王傑部隊的一員, 如果上戰場, 我會像老班長那樣奮不顧身……”前不久, 下士王佳峰把剛寫好的家信寄回家。 該旅開展“假如明天上戰場, 留給親人一封信”活動兩年來, 他已經寫了5封這樣的信。

“其實, 我們都是當成遺書寫。 ”王佳峰表示。 這封信, 從旅領導到剛下連的新兵, 人人都寫, “當你能坦然寫完這封信時, 才真正像一名軍人。 ”

這類家信的誕生緣於兩年前的一次思想情況調研。 作為王傑“兩不怕”精神的發祥地, “隨時準備上戰場、隨時準備灑熱血、隨時準備打勝仗”是該旅培養合格軍人的標準。 但調研中, 近四分之一的官兵坦言“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真的要上戰場”。

忘戰必危, 如何讓“兩不怕”精神走進新時代官兵的心中, 成為擺在旅黨委面前的一個重大現實課題。 在完成戰鬥精神培育現狀和官兵心理現狀兩項評估後, 旅黨委一班人決定將生死觀教育作為突破口。

為此, 他們開展《假如明天上戰場、留給親人一封信》活動, 從旅長、政委開始人人寫信, 原件寄回家裡, 謄抄的一份放在後留包中, 每半年修改一次。

“如果一名軍人不敢直面戰場、直面生死, 結果不是被和平打敗, 就是被自己打敗。 ”旅領導告訴記者, “讓官兵的思想先進入戰場, 強化官兵備戰打仗和不怕犧牲意識, 完成思想上的自我昇華, 才能做到平時訓練不怕苦、上了戰場不怕死。 ”

“遺書難以書寫, 但軍人必須敢寫;生死難以啟齒, 但軍人必須敢說。 ”每個寫過信的官兵都經歷了一次直面生死的體驗。 坦克五連四級軍士長周亮把信寄回家後, 很快收到妻子的回信。 看到信中的一句“放心去為祖國戰鬥, 你要真犧牲了, 照顧孩子和爸媽還有我”, 這名坦克特級駕駛員淚流滿面。 從此, 周亮訓練更加刻苦。 他說:“為了愛我的人,

我必須練強本領, 在戰場上打贏敵人, 讓自己活著回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