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義縣、北鎮、錦州的鼓樓哪個更漂亮?如今兩個拆了只剩一個成國寶

義縣古城鼓樓

義縣古城鼓樓:1953年時被拆除

義縣鼓樓, 位於原義州衛城十字街中心(今義縣縣城內東西南北四街的交叉點), 始建于明宣德元年(西元1426年),

樓高17.2米, 分為三層。 基座平面為正方形, 高如城牆, 下砌通向四條大街的十字券洞, 全部大青磚砌成, 分東、西、南、北各築拱形通道, 並有上樓的石梯。 二層平臺為眺望台, 四周牆上有垛口30個。

義縣鼓樓門洞

平臺上面為兩層樓閣, 均為磚木結構,

二樓內東南角木架上懸一口大鐘, 故稱鐘樓。 中間屋內有通往第三層的木梯。 三樓內架設了一面巨型牛皮大鼓, 故稱鼓樓。 樓頂為木架瓦蓋。 其樓重簷高聳, 氣勢巍峨壯美。

1953年時被拆除。

北鎮古城鼓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鎮古城鼓樓

北鎮鼓樓,

位於今錦州市北鎮市城內中心, 原為遼代顯州城南門, 明代擴地時保留下來。 遼東總兵李成梁、馬詠曾先後做過點將台, 清代改為鼓樓, 為二層單簷歇山式, 占地625平方米, 大木架結構, 重簷建于樓座之上。 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鼓樓的台基為磚砌, 東西長24米, 南北寬20米, 高8米;樓的上部有女牆, 中有券門, 門洞高6米, 寬4.5米;北面有門, 內有40級臺階可上樓臺;臺上正中為兩層0, 高8米, 有梯可攀。 清末民初曾屢加修葺。 1929年(民國十八年), 在南北兩面新添“幽州重鎮”、“冀北嚴疆”八個大字。 北鎮鼓樓對研究明代鐘鼓樓的建築結構、形式, 有重要價值。

錦州古城鼓樓:被日本人拆毀

錦州古城鼓樓

鼓鼓也叫鐘鼓樓, 明洪武間曹昭《格古要論》卷1載:“鼓樓曰譙樓”, 位於城內中心, 占地約300多平方米, 高15米, 周長70米。 台座為四方形,四是十字卷洞構成四面, 于洞內人來車往,暢通無阻。 鼓樓台座,四門門眉上鋃嵌石額,東書”皇恩浩蕩”,南書“四海升平”, 西書“萬國咸慶”, 北書”八方安泰”。 北門下部東側有一小門,鞠身拾級,

攀援可上。 台座上建兩層樓閣,周圍廊式,每面六柱五間,一層樓基在臺階上,四基石中間,均有入樓疊石臺階。 樓內有巨鐘大鼓。 至夜, 四門緊閉, 視漏刻以報時, 擊鼓報更, 鳴鐘打點。

宋詩人有“臥聽譙樓打五更”句。 樓頂重簷歇山式。

錦州古城鼓樓

鼓樓為“打更立鼓”,明初建,天啟年毀於火,崇禎八年(1635年)重修,台座上東南隅,原有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再修鼓樓碑記1塊,今早已不見,錦州鼓樓宏偉壯觀。

日軍侵入錦州後,於日偽時期1942年拆除。

日軍侵入錦州後,於日偽時期1942年拆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