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那個拿3億創業的富二代,曾在澳洲餐館刷盤子到淩晨1點……

我們生活在一個尊重財富的時代, 社會的財富觀往往直接顯現在家庭教育上。 在我年幼時, 鼓勵孩子吃苦還是普通家庭最為盛行的教育方式, 如今卻大為不同。

父母自己吃過的苦不想讓孩子再承受一次, 於是傾盡所有, 要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 只要孩子好好學習, 便有求必應, 奉行所謂的“精英主義教育”, 其實是一步步將孩子推進溺愛的深淵。 也正因為這種教育現狀, 一個新的人群正在形成, 那就是窮人家的“富二代”。

生活條件是決定孩子一生的唯一關鍵因素嗎?我在3個家庭得到了不同的答案。

1.澳洲亞裔家庭

觀點:創造條件讓孩子在集體中鍛煉成長

去往墨爾本的飛機上, 我和鄰座的華裔太太相談甚歡。 她有兩個女兒, 會在每年暑期帶他們去中國上海參加夏令營, 一方面學習中文, 另一方面要讓孩子接受集體生活的鍛煉。

相比於一些中國家庭,

她的育兒理念很超前:

語言的本質是交流, 在玩樂中學習新的語言, 孩子就能有更多與世界交流的可能性。

而且, 孩子不能圈養在家裡, 集體環境能讓他們明白自己並不是世界的中心。

2.中國富裕家庭

觀點:做什麼都不容易, 但你仍要努力嘗試

我大學的時候曾在一家咖啡館兼職。 某個週末, 一位穿著精緻的中年女子推開店門, 原來, 她是想帶兒子來體驗一下咖啡製作的過程。 一杯咖啡從無到有要經歷繁瑣的步驟, 小男孩眼睛不眨地學了1個小時, 也沒能完成一杯。

正在他垂頭喪氣的時候, 這位媽媽說到:“我就是想讓你知道, 在這個世界上, 做什麼都不容易, 但你仍要努力嘗試, 我們再試一次吧。 ”

3.中國富豪家庭

觀點:你必須完成所有吃苦的積累, 才能擁有財富

我曾在採訪中與一個富二代有過短暫的交流。 他出生于一個富豪家庭, 父親是地產大亨, 在北京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擁有多個樓盤。 幼年時, 父母送他來澳洲讀書, 小小年紀便闖蕩國外, 受了不少的苦, 但也培養了他獨立的個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18歲上大學那一年, 父母表示只承擔他的學費和住宿費, 生活上的花銷要自己想辦法。 他回憶起那個時候, 說為了攢伙食費, 曾在餐館打工, 刷碗到淩晨1點, 只是因為夜班的薪水會高一點。

畢業回國時, 他拿著自己的創業方案找到父親,

試圖申請一筆啟動資金。 但父親卻說, 如果你想要創業, 就要想辦法自己融資。 於是他拿著方案, 敲開每一個投資機構的大門, 最終拿到了3億融資。 當然, 這筆資金裡也有來自父親的支持。 現在, 他的生意做的如火如荼, 之前打工吃苦的經歷, 幫了他很大的忙。

他父親的教育方式很簡單, 欲戴王冠, 必承其重, 你只有完成底層的積累, 才能擁有財富。 即使是在富人家庭裡, 也絕不提倡一夜暴富的神話。 父母對他的教育之嚴格, 令我汗顏。

即使是在富人家庭裡,也絕不提倡一夜暴富的神話。父母對他的教育之嚴格,令我汗顏。

4.這三個家庭的教育方式帶給我們很多啟示

啟示一:孩子,你並不是世界的中心

中國奉行計劃生育多年,獨生子女的教育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對於許多家庭來說,孩子是唯一的寶貝,過分寵溺難免使得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

但在澳洲,大部分家庭都會養育多個子女,他們從小便需要學會與他人相處,要明白自己只是家庭的一名普通成員,不僅要承擔家庭的責任,更要並且融入其中。

這樣的教育幫助他們儘早的融入社會,明白自己並不是最特殊的一個。

啟示二:教育的目的地不是家庭和學校,而是社會本身

除了在家庭中學會融入和承擔,在澳洲,大部分孩子在高中時都要經歷一次社會實踐,這個階段他們不需要上課,而要把時間分配在社會工作中,以強化對社會的適應性。這種特別的體驗令許多孩子從中受益。

教育的結果並不體現在家庭中或是學校裡,人最重要經歷的是社會的考驗。你所經歷的事情和解決的問題,決定了你是否具備迎接生活洗禮的智慧。

事實上,富二代也並非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環境決定了他們想要得到認可,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實踐。普通家庭也不必過度寵溺,父母吃過的苦不想讓孩子再吃一次,如果事事都不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只會滋生懶惰和無能,即便走入社會也無用武之地。

啟示三:勿把成人的功利主義帶給孩子,不做“怪獸家長”

澳洲的教育環境不同於中國,想要讓孩子順利適應這裡的教育環境和生活方式,更要因地制宜。因為社會環境的差異,更要從多個方面入手,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

試著摒棄傳統教育中望子成龍的想法,學習成績好

固然重要,但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並不代表一切。獨立人格的培養能讓孩子受用一生,要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去成長。

不然就成了日本的“怪獸家長”,當你只在乎孩子的成績、百般抓狂的時候,孩子和父母之間便失去了愛的紐帶,更像是功利的交換。

真正的精英教育不是把孩子捧在蜜罐裡,也不是把學習當作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而是用科學的教育方式賦予孩子成為精英的可能性。

的確,比起讓孩子含著金湯匙出生,獨立、勤奮、才是你能給孩子最好的人生通行證。

即使是在富人家庭裡,也絕不提倡一夜暴富的神話。父母對他的教育之嚴格,令我汗顏。

4.這三個家庭的教育方式帶給我們很多啟示

啟示一:孩子,你並不是世界的中心

中國奉行計劃生育多年,獨生子女的教育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對於許多家庭來說,孩子是唯一的寶貝,過分寵溺難免使得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

但在澳洲,大部分家庭都會養育多個子女,他們從小便需要學會與他人相處,要明白自己只是家庭的一名普通成員,不僅要承擔家庭的責任,更要並且融入其中。

這樣的教育幫助他們儘早的融入社會,明白自己並不是最特殊的一個。

啟示二:教育的目的地不是家庭和學校,而是社會本身

除了在家庭中學會融入和承擔,在澳洲,大部分孩子在高中時都要經歷一次社會實踐,這個階段他們不需要上課,而要把時間分配在社會工作中,以強化對社會的適應性。這種特別的體驗令許多孩子從中受益。

教育的結果並不體現在家庭中或是學校裡,人最重要經歷的是社會的考驗。你所經歷的事情和解決的問題,決定了你是否具備迎接生活洗禮的智慧。

事實上,富二代也並非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環境決定了他們想要得到認可,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實踐。普通家庭也不必過度寵溺,父母吃過的苦不想讓孩子再吃一次,如果事事都不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只會滋生懶惰和無能,即便走入社會也無用武之地。

啟示三:勿把成人的功利主義帶給孩子,不做“怪獸家長”

澳洲的教育環境不同於中國,想要讓孩子順利適應這裡的教育環境和生活方式,更要因地制宜。因為社會環境的差異,更要從多個方面入手,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

試著摒棄傳統教育中望子成龍的想法,學習成績好

固然重要,但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並不代表一切。獨立人格的培養能讓孩子受用一生,要給孩子充分的空間去成長。

不然就成了日本的“怪獸家長”,當你只在乎孩子的成績、百般抓狂的時候,孩子和父母之間便失去了愛的紐帶,更像是功利的交換。

真正的精英教育不是把孩子捧在蜜罐裡,也不是把學習當作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而是用科學的教育方式賦予孩子成為精英的可能性。

的確,比起讓孩子含著金湯匙出生,獨立、勤奮、才是你能給孩子最好的人生通行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