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把紫砂壺,顧景舟用了120多件工具才做好!

顧景舟的掇球壺

文丨砂海墨韻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在紫砂壺的製作過程中也需要許多工具, 而且為了不同的壺型, 有時還需要製作特定的工具。


▲顧景舟先生工作臺

使用到的工具越多, 也說明各處打磨的越精細, 顧景舟先生就曾經製作過一把紫砂壺, 用到了一百二十多件工具!

這把壺, 就是掇球, 這也是顧景舟先生仿邵大亨的第一件作品。

▲景舟掇球

壺身作扁球形, 直頸曲流, 鼓腹臥足。 扁球形蓋, 球形鈕, 環形柄長而垂。

整個器身以大、中、小三個球體迭積而成, 形制完美, 造型莊重, 氣度不凡。

從顧景舟先生的工作臺也可以看出制壺工具之多, 製作之精, 這把掇球也是從邵大亨和程壽珍兩人的掇球上演進而來, 是博采眾家之長的作品。

大亨掇球

▲大亨掇球

大亨掇球, 胎土細膩, 通身光素無紋, 壺面光滑可見, 完全是用簡練線條來體現其內蘊, 昂揚挺拔。

大亨的掇球壺身更顯豐腴, 上部收斂而下部舒展, 體現的飽滿而挺拔的壺身。

壽珍掇球

▲壽珍掇球

壽珍掇球, 則是壺口再放寬, 壺頸再度拉高, 壺蓋呈則飽滿的半圓, 充滿張力, 壺嘴增加曲線的彎度。

壽珍的掇球在整體的比例上調整, 突出的是圓的概念, 是幾何之美。

景舟掇球

而顧氏掇球, 在這兩者的器形上取之長處而有了更為獨特的氣韻。

相比邵大亨之掇球, 則略顯內斂;比程壽珍之掇球,

則更顯古樸意味。

而當年顧老在製作這件掇球壺時, 更是打磨數月之久, 在壺蓋的口線、壺嘴的延展角度等細節處的處理, 足以再三品味。

此壺在製作時使用了一百二十多件工具,並且這一套工具就是專門為制此掇球壺而備的,成品自然讓人欣喜、讚歎。

超越技術層面來看,顧壺一直都有一種獨特的文人氣韻,這是制壺者的文化、修養的體現,一把壺精氣神的體現也正是在此。

臺灣收藏家黃正雄先生就曾這樣說過,只要把顧先生的壺放在面前,你就會想起四個字:弘道養正

什麼是法度,什麼是精湛,什麼是大默如雷,這把掇球壺便是最好的注解。

此壺在製作時使用了一百二十多件工具,並且這一套工具就是專門為制此掇球壺而備的,成品自然讓人欣喜、讚歎。

超越技術層面來看,顧壺一直都有一種獨特的文人氣韻,這是制壺者的文化、修養的體現,一把壺精氣神的體現也正是在此。

臺灣收藏家黃正雄先生就曾這樣說過,只要把顧先生的壺放在面前,你就會想起四個字:弘道養正

什麼是法度,什麼是精湛,什麼是大默如雷,這把掇球壺便是最好的注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