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精准扶貧”是什麼?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

【中國扶貧動態】:★刊發扶貧政策資訊 ★報導扶貧工作動態★反映扶貧工作問題

點擊右上方的紅色按鈕, 關注【中國扶貧動態】, 獲取更多重要政策資訊

導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 脫貧攻堅成為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 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提出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理念, 明確脫貧工作需要下一番功夫, 要求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的問題。

“精准扶貧”是什麼?

圖片來自網路。

精准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 是指標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戶狀況, 運用科學有效程式對扶貧物件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 一般來說, 精准扶貧主要是就貧困居民而言的, 誰貧困就扶持誰。

“精准扶貧”思想的提出

“精准扶貧”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 習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准扶貧”的重要指示。 2014年1月, 中辦詳細規制了精准扶貧工作模式的頂層設計, 推動了“精准扶貧”思想落地。 2014年3月, 習近平參加兩會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要實施精准扶貧,

瞄準扶貧對象, 進行重點施策。 進一步闡釋了精准扶貧理念。 2015年1月, 習近平總書記新年首個調研地點選擇了雲南, 總書記強調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 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5個月後, 總書記來到與雲南毗鄰的貴州省, 強調要科學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 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 並提出扶貧開發“貴在精准, 重在精准, 成敗之舉在於精准”。

“精准扶貧”的舉措和政策

隨著扶貧工作進入衝刺期, 單純依靠一個政策、一項舉措讓上百萬人脫貧已不現實, 扶貧政策邊際效應不斷遞減。 順應這一趨勢, 針對不同致貧原因分類施策, 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職業技能培訓、整村推進、易地搬遷、保障兜底等舉措將成為扶貧開發工作“主軸”。

而這些舉措的實施, 將形成巨大的規模效應, 給中國經濟下一步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圖片來自網路

一、六個精准

扶持物件精准、專案安排精准、資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戶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脫貧成效精准

二、四個施策

堅持分類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

三、五種管道

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易地搬遷安置一批、通過生態保護脫貧一批、通過教育扶貧脫貧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四、十項工程

幹部駐村幫扶、職業教育培訓、扶貧小額信貸、易地扶貧搬遷、電商扶貧、旅遊扶貧、光伏扶貧、構樹扶貧、致富帶頭人創業培訓、龍頭企業帶動。

“精准扶貧”的多元主體

習總書記表示“我們堅持動員全社會參與, 發揮中國制度優勢, 構建了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 形成了跨地區、跨部門、跨單位、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主體的社會扶貧體系。 ”

眾人拾柴火焰高。 我國已將每年的10月17日設為“扶貧日”, 不少人將“1017”諧音為“邀您一起”,意在最廣泛地動員社會力量投入扶貧濟困工作。目前,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互為支撐,拓展著全新的扶貧格局。從各方“單打獨鬥”到整合資源“握拳出擊”,這也是精准扶貧思維的重要體現。從各地實踐看,在吃透當地情況的基礎上,搞對症下藥、靶向治療,常常成效更加明顯。以政府一元主體為核心的扶貧計畫往往多依賴于行政力量,搞大水漫灌、一刀切,從而忽視市場與社會,群眾不但沒有富起來,大量的投入還打了水漂。

精准扶貧的思路動員了我國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廣泛參與到扶貧的行列中來,開創了多維聯動的社會扶貧新格局,真正反映民情民心,將脫貧致富帶入到尋常生活中。

圖片來自網路

扶志與扶智

扶貧扶貧,關鍵是一個“扶”字。給錢給物,只能解一時之困,合理安排扶貧專案和扶貧資金,恢復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才能斷掉窮根、開掘富源。習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開髮式扶貧方針,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既扶貧又扶志,調動扶貧物件的積極性,提高其發展能力,發揮其主體作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貧困人口致貧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讀不起書,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沒有勞動能力,有的缺乏啟動資金,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安格斯·迪頓認為,沒有國家與積極活躍的公民的有效互動,就很難形成戰勝全球貧困所需要的增長。精准扶貧不是強行脫貧,而是要拔除貧根。用科學的態度營造起扶貧扶志扶智的制度環境,轉變一些地區“等靠要”觀念,才能解決“人的素質性脫貧”問題,引導民眾主動參與鄉村建設。說到底,扶起貧窮的人們,最終是要讓他們自己站立。精准扶貧擺脫了以往社會保障制度中被動盲目投入的趨勢,政府著力于建設一個環境,培育脫貧的能力。

主編:《中國扶貧動態》編輯部

投稿郵箱:757666366@qq.com

歡迎來稿來信,歡迎留言,反映扶貧工作問題,您的關注就是對扶貧工作最大的支援!

點擊右上方的紅色按鈕,關注【中國扶貧動態】,獲取更多重要政策資訊。

不少人將“1017”諧音為“邀您一起”,意在最廣泛地動員社會力量投入扶貧濟困工作。目前,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互為支撐,拓展著全新的扶貧格局。從各方“單打獨鬥”到整合資源“握拳出擊”,這也是精准扶貧思維的重要體現。從各地實踐看,在吃透當地情況的基礎上,搞對症下藥、靶向治療,常常成效更加明顯。以政府一元主體為核心的扶貧計畫往往多依賴于行政力量,搞大水漫灌、一刀切,從而忽視市場與社會,群眾不但沒有富起來,大量的投入還打了水漂。

精准扶貧的思路動員了我國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廣泛參與到扶貧的行列中來,開創了多維聯動的社會扶貧新格局,真正反映民情民心,將脫貧致富帶入到尋常生活中。

圖片來自網路

扶志與扶智

扶貧扶貧,關鍵是一個“扶”字。給錢給物,只能解一時之困,合理安排扶貧專案和扶貧資金,恢復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才能斷掉窮根、開掘富源。習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開髮式扶貧方針,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既扶貧又扶志,調動扶貧物件的積極性,提高其發展能力,發揮其主體作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貧困人口致貧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讀不起書,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沒有勞動能力,有的缺乏啟動資金,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安格斯·迪頓認為,沒有國家與積極活躍的公民的有效互動,就很難形成戰勝全球貧困所需要的增長。精准扶貧不是強行脫貧,而是要拔除貧根。用科學的態度營造起扶貧扶志扶智的制度環境,轉變一些地區“等靠要”觀念,才能解決“人的素質性脫貧”問題,引導民眾主動參與鄉村建設。說到底,扶起貧窮的人們,最終是要讓他們自己站立。精准扶貧擺脫了以往社會保障制度中被動盲目投入的趨勢,政府著力于建設一個環境,培育脫貧的能力。

主編:《中國扶貧動態》編輯部

投稿郵箱:757666366@qq.com

歡迎來稿來信,歡迎留言,反映扶貧工作問題,您的關注就是對扶貧工作最大的支援!

點擊右上方的紅色按鈕,關注【中國扶貧動態】,獲取更多重要政策資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