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8個同學群毆睡覺打呼嚕的女生!歸根結底,還是家庭教育有問題!

昨天, 各大媒體爭先報導了又一起校園欺淩事件:

在浙江某職業技術學院讀書的小敏被兩個室友帶人群毆了十幾分鐘。 打人的是8個女生, 她們打人的理由是——小敏晚上睡覺打呼嚕, 讓大家沒法休息。 經檢查, 小敏除了外傷, 還有耳膜穿孔, 右耳喪失聽力。

每次看了類似的報導, 心中都隱隱疼痛。 我不停的反思, 這些孩子都怎麼了?為什麼總能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大打出手?打呼嚕或許真的讓人受不了, 但總有辦法解決吧。 比如:同學之間商量一下, 規定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 讓不打呼嚕的同學先睡,

然後打呼嚕的同學後睡, 這不就完美解決了嗎?

互相退一步, 我們會發現辦法總比困難多, 同學之間的這份友誼是多麼的難得呀, 為什麼非要因為這樣一些小事情弄得天翻地覆呢?這些事件的背後, 歸根結底還是家庭教育的問題。 如果家長在潛移默化裡能夠教導孩子做一個學會寬容的人, 又怎會出現這樣的校園欺淩事件呢?

我上大學那會兒, 住的是6人間, 而我們寢室只住了5個同學。 其中一個女生大一入校體檢的時候, 醫生就發現她血液有異常, 但後來複查也沒發現什麼大問題。 可她有一個“喜好”——每天早上在我們還沒有起床之前, 她就蹲在廁所拉肚子, 非要等到還有十分鐘上課了, 她才起來, 然後飛奔到教室。

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 她這個習慣真的持續了整整四年!剛開始我們也會不耐煩的催促, 叫她快一點兒, 但發現催促沒用後, 我們乾脆不催了, 只好跑到同一班級的另外寢室上廁所。

看著她每天都備受拉肚子的煎熬, 我們也勸她去醫院看看, 但她每一次都說去大醫院排隊掛號都很困難,

索性就不去了。 雖然偶爾我們內心也會有一些不滿, 但換個角度思考, 如果像拉肚子這種事情自己可以控制, 誰又願意成天待在臭臭的廁所裡。

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 退一步海闊天空。 作為父母, 我們不是應該有義務教會孩子學會寬容嗎?那麼, 我們可以怎樣做呢?

01潛移默化裡給孩子灌輸寬容待人的觀念

孩子從一出生就是一張白紙, 他最終能養成怎樣的性格, 能成為怎樣的人都是靠父母後天的教育和引導。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不要讓孩子去猜測你想說什麼, 很多道理如果爸媽不給孩子講明白, 孩子根本沒有辦法自己去理解。

很多家長總抱著僥倖的心理, 總想著這些小道理不用我教孩子, 等到孩子長大後, 他自然就明白了。 如果你這樣想, 那真的就大錯特錯了!作為父母, 我們應該在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的腦海裡存在寬容待人的意識。 如果我們總是不引導他們明白這些道理, 恐怕孩子越大, 越難理解這些為人處事的真諦。

02家長要做好言傳身教

孩子就好似父母的一面鏡子, 家長做什麼他就模仿什麼。 作為父母, 我們一定不能小瞧孩子的模仿水準, 那可真是一絕!

在生活中, 從一舉一動裡, 我們都應該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尤其是寬容待人這件事兒, 家長一定不能輕視。 如果家長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孩子又怎能從家長的身上學到寬容待人的品格呢?如果一個連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家長又有什麼資格去要求孩子做到呢?

03適當的時候可以利用反面教材引導孩子

比如:孩子只喜歡玩別人的玩具,卻捨不得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別的小朋友玩。久而久之,就沒有小朋友願意和他玩兒了,可孩子不僅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反而覺得是其他小朋友有問題。家長在引導的時候,一定不能怪其他小朋友做得不對,反而應該告訴孩子其他小朋友不跟他玩的原因是什麼,然後鼓勵孩子學會分享,這樣就能巧妙化解矛盾了。

在陪孩子閱讀的時候,也可以通過課本裡的某些案例來給孩子做一個正確的引導,讓孩子體會到不寬容的壞處,也讓孩子體會一下寬容別人的好處。

04教會孩子如何處理同學、朋友之間的關係

我相信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多多少少都會給家長抱怨某某人怎麼怎麼樣。面對孩子的抱怨,有些家長選擇無視,有些家長選擇敷衍了事。但我覺得家長們應該重視孩子的這些抱怨,很有可能孩子不是真的抱怨,只是處於迷茫階段,不知道該如何正確處理這些關係,所以希望得到父母的幫助和引導。

告訴孩子,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不可能每個人都活成你希望的樣子。所以,我們要學會接受別人的缺點,要學會做一個寬厚待人的人。遇到問題,我們要做好溝通,再一起想解決辦法,不要動不動就用暴力解決問題。

家庭教育遠比學校教育更重要,若發現孩子存在一些偏見,甚至有比較自私的念頭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及早的幫助孩子摒棄偏見,從而學會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別人。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曦曦媽說教育”,讓我們一同探討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

(本文原創,禁止任何平臺抄襲轉載,侵權必究)

如果家長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孩子又怎能從家長的身上學到寬容待人的品格呢?如果一個連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家長又有什麼資格去要求孩子做到呢?

03適當的時候可以利用反面教材引導孩子

比如:孩子只喜歡玩別人的玩具,卻捨不得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別的小朋友玩。久而久之,就沒有小朋友願意和他玩兒了,可孩子不僅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反而覺得是其他小朋友有問題。家長在引導的時候,一定不能怪其他小朋友做得不對,反而應該告訴孩子其他小朋友不跟他玩的原因是什麼,然後鼓勵孩子學會分享,這樣就能巧妙化解矛盾了。

在陪孩子閱讀的時候,也可以通過課本裡的某些案例來給孩子做一個正確的引導,讓孩子體會到不寬容的壞處,也讓孩子體會一下寬容別人的好處。

04教會孩子如何處理同學、朋友之間的關係

我相信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多多少少都會給家長抱怨某某人怎麼怎麼樣。面對孩子的抱怨,有些家長選擇無視,有些家長選擇敷衍了事。但我覺得家長們應該重視孩子的這些抱怨,很有可能孩子不是真的抱怨,只是處於迷茫階段,不知道該如何正確處理這些關係,所以希望得到父母的幫助和引導。

告訴孩子,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不可能每個人都活成你希望的樣子。所以,我們要學會接受別人的缺點,要學會做一個寬厚待人的人。遇到問題,我們要做好溝通,再一起想解決辦法,不要動不動就用暴力解決問題。

家庭教育遠比學校教育更重要,若發現孩子存在一些偏見,甚至有比較自私的念頭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及早的幫助孩子摒棄偏見,從而學會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別人。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曦曦媽說教育”,讓我們一同探討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

(本文原創,禁止任何平臺抄襲轉載,侵權必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