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2年前被放在火車北站 荷蘭女孩回成都尋根

現在的蘇丹

蘇丹和帶她回家的保育員阿姨合照

尋根

“找到根了, 我的心裡才踏實。 我不恨生父生母, 不管他們貧窮還是富有, 我都想找到他們, 見上一面。 ”

感謝

除了尋根, 蘇丹還有一個心願, 就是想找到照片中的保育員。 “我想感謝她, 讓我沒了父母之後還能感受到呵護。 ”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蘇丹親生父母的消息, 請聯繫成都商報熱線86612222

1996年3月, 成都的天氣還有點涼, 剛出生幾天的一個女孩被放在火車北站。

北站的工作人員撿到她時, 發現她身上有張紙條, 只寫了“生日1996年3月3日”這樣的資訊。

隨後, 小女孩被送到成都市兒童福利院, 取名“蘇丹”。 5個月後, 來自荷蘭的范思乾夫婦收養了小蘇丹, 並在她的荷蘭名字中保留了“蘇丹”二字。 如今, 出落成大姑娘的蘇丹想尋找親生父母, 看看他們的樣子。 蘇丹說, 雖然她在荷蘭生活得很好, 但總是感到落寞, 因為不知道自己是誰, 從何而來。

除了尋根, 蘇丹還有一個心願, 找到照片中的保育員, 那個曾經在週末把她帶回家照顧的好心阿姨。 “我想感謝她, 讓我沒了父母後還能感受到呵護。 ”

出生3天被放火車北站

好心保育員週末帶她回家

火車北站工作人員發現小蘇丹時,

她還在繈褓中, 身上有張紙條, 寫著“生日1996年3月3日”。 由於找不到親生父母, 蘇丹隨後被送到成都市兒童福利院。 福利院老師後來告訴蘇丹的養父, 蘇丹被遺棄那天好像是1996年3月6日, 剛出生3天。

在蘇丹的出生公證書上有張照片, 她頭戴一頂毛線帽子, 身上被裹得嚴嚴實實, 她猜想這也許是自己被撿到時拍下的。 同年4月, 蘇丹的體檢報告顯示, 已經1個月大的她身長49釐米, 體重9斤, 身體狀況正常。 蘇丹在福利院從春天生活到夏天, 當時福利院的一個保育員經常在週末把她帶回家照顧。 蘇丹翻出一張和保育員阿姨的合照, 照片裡, 蘇丹紮著朝天辮, 胳膊緊緊摟著保育員。

1996年8月, 來自荷蘭的范思乾夫婦收養了蘇丹, 並在她的荷蘭名字中保留了“蘇丹”二字。

自懂事起, 蘇丹就知道自己來自中國四川, 養父母從來沒有對她隱瞞過。 因為長相不同, 上學時常有同學對蘇丹很好奇, 問她從哪裡來。 從哪裡來?這也是蘇丹一直在追問的事。 養父母把收養她時拿到的公證書、體檢報告、收養證、蘇丹小時候的照片都妥善保管著。 在蘇丹的成長過程中, 她獲得了養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愛, 生活幸福, 但這種不知道自己是誰、從何而來的心結時常讓她感到落寞。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2007年回成都尋找無果

羡慕妹妹和家人有聯繫

不能生育的范思乾夫婦在領養蘇丹後, 又從中國臺灣領養了蘇丹的妹妹。 2007年夏天, 養父母帶著蘇丹和妹妹來到中國尋根, 先後到了火車北站和福利院,

但對蘇丹的身世一無所獲。

去了洛帶古鎮、看了大熊貓、吃了成都美食後, 蘇丹帶著遺憾離開成都。 他們一家人隨後去往中國臺灣, 看望妹妹的親生父母。 被領養後, 妹妹和自己的父母還一直保持聯絡。 最近幾年, 妹妹幾次到家鄉的兒童福利院做義工, 順便探望親生父母。 這讓蘇丹很羡慕。

小時候, 蘇丹想找親生父母沒有成功。 現在她長大了, 又不敢找。 “他們願意接納我嗎?”看到成都商報幫助荷蘭華裔女孩劉雨菲尋找父母的消息後, 蘇丹思考再三, 終於下了決心, 要找。

“我很好奇親生父母的長相, 我看起來會更像誰呢?”蘇丹笑著說, 突然臉色又沉了下去, “其實, 如果能見到他們, 我很想問, 當初為什麼不要我了。 ”

“我想找到父母, 找到他們我心裡才踏實”

大學畢業後,蘇丹在荷蘭找了一份金融方面的工作,生活安穩,還有一個相戀多年的男友。“從高中起我們就認識了,感情一直很好,其實我還在等他向我求婚呢。”蘇丹說完,害羞地笑了。男友知道蘇丹來自中國,也想陪蘇丹再回一次成都,看看她的家鄉。

4月30日,成都商報記者聯繫到成都市兒童福利院蔣院長,她告訴記者,關於被收養兒童的資訊,福利院在辦理收養手續時,全部提供給了收養人,包括出生證明、身份公證書等資料。現在過去二十幾年了,福利院也沒有更多資訊。而保育員流動性比較大,想找到當年照顧她的那個人,難度很大。

在尋親這件事上,蘇丹說要感謝養父母,他們一直鼓勵她尋根。“他們知道這對我意味著什麼,找到根了,我的心裡才踏實。我不恨生父生母,不管他們貧窮還是富有,我都想找到他們,見上一面。”

還想找當時的保育員

感謝她“把小小的我帶回家”

能健康長大,過上幸福的生活,蘇丹很感激養父母。每年養父母的生日、父親節、母親節,蘇丹都會在自己的“臉書”(Facebook)上寫一段祝福。

除了尋根,蘇丹還有一個心願,就是想找到照片中的保育員,那個曾經在週末把小小的她帶回家照顧的好心阿姨。“我想感謝她,讓我沒了父母之後還能感受到呵護。”

在蘇丹的“臉書”上,“來自哪裡”那一欄,她寫的是“四川省成都市”,“成都是我的家鄉啊,我的根,這是我想告訴別人的事。”成都商報記者 趙瑜

(圖由受訪者提供)

同步播報

3歲被“送養”與父母失聯

30年後終於找到家

30年來,曹蜜蜜的身世就像她的名字一樣,是一個養父母不能說的“秘密”。這個1984年出生的女孩,在3歲時被父母送養給一個中間人口中的“富裕家庭”,但最後卻到了一個已“收養了兩個孩子”的家庭。不過,她一直沒有忘記老家的模樣:灰磚、黑瓦,屋後有一片竹林。她通過電視、網路看到很多失散多年的孩子都成功找到親生父母後,就開始發佈尋親資訊。今年4月29日,經過河南、重慶、四川多地志願者的努力,她終於如願見到了親生父母。

女兒被“送養”後

父母再無她的消息

當再次見到30年前送人的二女兒後,梁德芬才猛然發現,她這些年一直以為女兒過得好的想法,只是一廂情願。

時間回到1987年。梁德芬說,當時由丈夫陳洪榮的嬸娘牽線,在華鎣雙河鎮明光廠幾位大娘的遊說下,將只有3歲的二女兒陳志紅交給該廠的一位職工(趙某),他答應幫二女兒找一戶“富裕人家”。這個決定,對於陳洪榮夫婦而言,既無奈又充滿誘惑。

梁德芬說,當年家裡靠務農養育三個孩子,壓力很大,明光廠的趙某說,他家有個親戚,女的在河北一家銀行上班,男的是開大車的,家裡沒孩子,二女兒送去後,相當於是從“糠籮篼”跳到了“米籮篼”。不過,將二女兒送走後,陳洪榮夫婦就後悔了。第二天,他們想去要回來,可人家說已被帶走了。梁德芬說,後來,他們想知道二女兒在河北過得好不好,就多次找趙某打聽情況。趙某說,“孩子一家先是搬到山東,後來又移民新加坡了,過得很好。”聽到這個消息,陳洪榮夫婦也就相信了。

“消失”的女兒

很小的時候就要下地幹活

事後證明,陳志紅當年經趙某之手被送走後,並沒有像他給陳洪榮夫婦承諾的那樣,是在河北一個富裕家庭生活,而是被趙某的親戚(陳志紅的養母)帶到河南省滑縣留固鎮一個村子裡生活。陳志紅到養母家後,才發現養母家裡已有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和她一樣,都是“抱養”的,因為養母當時不能生育。

被送到河南後,陳志紅改名“曹蜜蜜”。陳志紅說,養父母一家的經濟條件並不好,自己很小的時候,就要做飯、下地幹活……養母後來還生了一個孩子。“我一直記得小時候的家是灰磚、黑瓦房,屋後是一片竹林,家裡有個姐姐常帶我到竹林玩。”陳志紅說,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她就想找到親生父母。

2009年8月,陳志紅通過電視、網路看到很多失散多年的孩子,都成功找到了親生父母,她也試著在“寶貝回家”網上發佈了尋親資訊。2012年5月,陳志紅在志願者的説明下採集了DNA樣本。

多地志願者幫忙

失散30年的她找到了家

2015年2月,經重慶志願者聯繫,陳志紅與丈夫拿著一張兒時的照片(趙某把孩子送到養母家後拍的)前往重慶尋親。遺憾的是,幾十個家庭的DNA入庫比對結果都不相符。

2018年新春伊始,陳志紅的養母終於提供了當初那個中間人趙某的聯繫方式。此時,趙某已90多歲,患上老年癡呆症。重慶當地志願者通過社區做通趙某兒子的思想工作。他說,陳志紅的親生父母應該是廣安的。廣安當地的志願者得知這個資訊後,積極幫陳志紅發佈尋親資訊。

幸運的是,梁德芬的一位親戚看到了這條尋親資訊,而照片裡的陳志紅和其親生姐姐長得十分相似。3月25日,廣安志願者對陳洪榮夫婦進行血樣採集,當天將血樣寄給警方。經警方核實,曹蜜蜜就是陳洪榮夫婦當年送養出去的二女兒——陳志紅。

4月29日,在志願者的幫助下,陳志紅攜丈夫和一對8歲的雙胞胎兒子回到她的出生地——華鎣市華龍街道沙壩村一組,終於清楚地看到了那個時常在她夢中出現、又特別模糊的家,以及讓她魂牽夢縈的家人。

“他們(親生父母)當年也有他們的難處,我也不怪他們。所以這次見面,也沒有怎麼提過去那些事情了。”陳志紅說,對於過去,自己不想再追究什麼,只希望餘生能夠與親生父母、姐姐弟弟一起好好生活。

周松林 成都商報記者 王超

找到他們我心裡才踏實”

大學畢業後,蘇丹在荷蘭找了一份金融方面的工作,生活安穩,還有一個相戀多年的男友。“從高中起我們就認識了,感情一直很好,其實我還在等他向我求婚呢。”蘇丹說完,害羞地笑了。男友知道蘇丹來自中國,也想陪蘇丹再回一次成都,看看她的家鄉。

4月30日,成都商報記者聯繫到成都市兒童福利院蔣院長,她告訴記者,關於被收養兒童的資訊,福利院在辦理收養手續時,全部提供給了收養人,包括出生證明、身份公證書等資料。現在過去二十幾年了,福利院也沒有更多資訊。而保育員流動性比較大,想找到當年照顧她的那個人,難度很大。

在尋親這件事上,蘇丹說要感謝養父母,他們一直鼓勵她尋根。“他們知道這對我意味著什麼,找到根了,我的心裡才踏實。我不恨生父生母,不管他們貧窮還是富有,我都想找到他們,見上一面。”

還想找當時的保育員

感謝她“把小小的我帶回家”

能健康長大,過上幸福的生活,蘇丹很感激養父母。每年養父母的生日、父親節、母親節,蘇丹都會在自己的“臉書”(Facebook)上寫一段祝福。

除了尋根,蘇丹還有一個心願,就是想找到照片中的保育員,那個曾經在週末把小小的她帶回家照顧的好心阿姨。“我想感謝她,讓我沒了父母之後還能感受到呵護。”

在蘇丹的“臉書”上,“來自哪裡”那一欄,她寫的是“四川省成都市”,“成都是我的家鄉啊,我的根,這是我想告訴別人的事。”成都商報記者 趙瑜

(圖由受訪者提供)

同步播報

3歲被“送養”與父母失聯

30年後終於找到家

30年來,曹蜜蜜的身世就像她的名字一樣,是一個養父母不能說的“秘密”。這個1984年出生的女孩,在3歲時被父母送養給一個中間人口中的“富裕家庭”,但最後卻到了一個已“收養了兩個孩子”的家庭。不過,她一直沒有忘記老家的模樣:灰磚、黑瓦,屋後有一片竹林。她通過電視、網路看到很多失散多年的孩子都成功找到親生父母後,就開始發佈尋親資訊。今年4月29日,經過河南、重慶、四川多地志願者的努力,她終於如願見到了親生父母。

女兒被“送養”後

父母再無她的消息

當再次見到30年前送人的二女兒後,梁德芬才猛然發現,她這些年一直以為女兒過得好的想法,只是一廂情願。

時間回到1987年。梁德芬說,當時由丈夫陳洪榮的嬸娘牽線,在華鎣雙河鎮明光廠幾位大娘的遊說下,將只有3歲的二女兒陳志紅交給該廠的一位職工(趙某),他答應幫二女兒找一戶“富裕人家”。這個決定,對於陳洪榮夫婦而言,既無奈又充滿誘惑。

梁德芬說,當年家裡靠務農養育三個孩子,壓力很大,明光廠的趙某說,他家有個親戚,女的在河北一家銀行上班,男的是開大車的,家裡沒孩子,二女兒送去後,相當於是從“糠籮篼”跳到了“米籮篼”。不過,將二女兒送走後,陳洪榮夫婦就後悔了。第二天,他們想去要回來,可人家說已被帶走了。梁德芬說,後來,他們想知道二女兒在河北過得好不好,就多次找趙某打聽情況。趙某說,“孩子一家先是搬到山東,後來又移民新加坡了,過得很好。”聽到這個消息,陳洪榮夫婦也就相信了。

“消失”的女兒

很小的時候就要下地幹活

事後證明,陳志紅當年經趙某之手被送走後,並沒有像他給陳洪榮夫婦承諾的那樣,是在河北一個富裕家庭生活,而是被趙某的親戚(陳志紅的養母)帶到河南省滑縣留固鎮一個村子裡生活。陳志紅到養母家後,才發現養母家裡已有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和她一樣,都是“抱養”的,因為養母當時不能生育。

被送到河南後,陳志紅改名“曹蜜蜜”。陳志紅說,養父母一家的經濟條件並不好,自己很小的時候,就要做飯、下地幹活……養母後來還生了一個孩子。“我一直記得小時候的家是灰磚、黑瓦房,屋後是一片竹林,家裡有個姐姐常帶我到竹林玩。”陳志紅說,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她就想找到親生父母。

2009年8月,陳志紅通過電視、網路看到很多失散多年的孩子,都成功找到了親生父母,她也試著在“寶貝回家”網上發佈了尋親資訊。2012年5月,陳志紅在志願者的説明下採集了DNA樣本。

多地志願者幫忙

失散30年的她找到了家

2015年2月,經重慶志願者聯繫,陳志紅與丈夫拿著一張兒時的照片(趙某把孩子送到養母家後拍的)前往重慶尋親。遺憾的是,幾十個家庭的DNA入庫比對結果都不相符。

2018年新春伊始,陳志紅的養母終於提供了當初那個中間人趙某的聯繫方式。此時,趙某已90多歲,患上老年癡呆症。重慶當地志願者通過社區做通趙某兒子的思想工作。他說,陳志紅的親生父母應該是廣安的。廣安當地的志願者得知這個資訊後,積極幫陳志紅發佈尋親資訊。

幸運的是,梁德芬的一位親戚看到了這條尋親資訊,而照片裡的陳志紅和其親生姐姐長得十分相似。3月25日,廣安志願者對陳洪榮夫婦進行血樣採集,當天將血樣寄給警方。經警方核實,曹蜜蜜就是陳洪榮夫婦當年送養出去的二女兒——陳志紅。

4月29日,在志願者的幫助下,陳志紅攜丈夫和一對8歲的雙胞胎兒子回到她的出生地——華鎣市華龍街道沙壩村一組,終於清楚地看到了那個時常在她夢中出現、又特別模糊的家,以及讓她魂牽夢縈的家人。

“他們(親生父母)當年也有他們的難處,我也不怪他們。所以這次見面,也沒有怎麼提過去那些事情了。”陳志紅說,對於過去,自己不想再追究什麼,只希望餘生能夠與親生父母、姐姐弟弟一起好好生活。

周松林 成都商報記者 王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