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我國創建“風雲”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報導 4月24日, 中國“風雲”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發佈。 一旦遭受颱風、暴雨、強對流、森林草原火災、沙塵暴等災害,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只要申請啟動該機制, 將於第一時間獲得“風雲”衛星高頻次雲圖及相關定量產品, 為防災減災救災提供及時資訊保障。

“風雲”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由中國氣象局建立。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可通過世界氣象組織常任代表或其指定連絡人申請啟動該機制。 機制生效後, 中國氣象局將調動值班的“風雲”氣象衛星,

對受災區域進行5-6分鐘一次的高頻次區域觀測, 處理生成圖像和定量產品, 並通過中國氣象局資料廣播系統、國際互聯網及衛星廣播直接接收等方式提供給申請方。

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趨多趨強, 對人類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極大威脅, 而氣象衛星已成為防災減災不可或缺的工具。 截至目前, 我國有9顆“風雲”氣象衛星在軌運行, 實現了“多星在軌、統籌運行、在軌備份、適時加密”的業務佈局。 “風雲”氣象衛星已被世界氣象組織納入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 成為全球綜合地球觀測系統的重要成員, 同時也是國際減災憲章機制的值班衛星, 正在為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500家使用者提供衛星資料和產品。

據悉, 從1998年靜止氣象衛星“風雲二號”投入運行以來, 中國對在西太平洋生成、登陸或影響我國的颱風實現了監測全覆蓋。 近日, 世界氣象組織對中國靜止氣象衛星協助加強印度洋區域觀測表示了新期待。

“風雲”氣象衛星將進一步為“一帶一路”空間資訊走廊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貢獻力量。 中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在正式投入業務運行後將向國內和國際使用者提供資料和產品。 此外“風雲二號”最後一星計畫于成功發射後專注為中國西部地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天氣預報、防災減災等提供科技支撐。

責任編輯:安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