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華西村:讓年輕人創業“淬火”

不久前, 在江蘇省江陰市華西鎮華西村黨委副書記孫海燕的帶領下, 35名華西村青年前往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檯子鄉哇麻村參加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 與當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

這是華西村對年輕人的一種特殊鍛煉, 自2013年起, 華西村每年都要組織企業青年骨幹到貴州、青海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目前已有200多名年輕人參加過社會實踐。

在華西村黨委書記吳協恩看來, 這是給年輕人“淬火”, 一方面讓他們瞭解西部農村, 另一方面是為了吃苦, 體會華西村當年創業的艱辛。

2013年, 41名35歲以下的華西村青年一起去貴州省貴陽市開陽縣禾豐鄉穿洞村參加社會實踐。

臨行前, 吳協恩叮囑了大家三點:一要肯吃苦, 二要能表率, 三要有收穫。

“住在毛坯瓦房裡, 牆壁沒有粉刷, 孩子們平時都吃不到雞蛋, 吃飯只有一盤炒南瓜。 ”那裡的境況讓華西村青年吳麗萍至今印象深刻。

喂豬、割稻子……這些看似簡單的農活, 從華西村來的年輕人起初幹得很吃力。 割了兩壟水稻, 吳麗萍的手上就起了水泡。

但他們堅持了下來, 逐漸融入了當地生活, 農活也幹得越來越有模有樣。

這次實踐活動還讓吳麗萍“結了一門親”。 她的房東有個9歲的孫女娟娟(化名), 孩子雙腿殘疾, 不能行走。 但娟娟告訴吳麗萍:“我不想一直待在家裡, 我想和別的孩子一樣能夠走路。

在華西村舉辦的“我有一個夢”活動中, 吳麗萍把娟娟帶到了華西村, 發動大家為她捐了5萬元作為康復訓練費用。 現在, 娟娟已經能走路了, 上小學五年級, 成績全班第二名。

華西村村民朱孫華在這次實踐活動中最大的收穫, 是體會到了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本色”, “想到我們華西村當初也是這樣創業幹起來, 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們不能忘記本色, 要把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帶到工作中。 ”

“青年時代多體驗一點艱苦, 多感受一些老一輩的不易, 有利於走好一生的路。 年輕人對自己有了更高要求, 才能夠憑自己的能力造福家鄉、造福社會”。 吳協恩說。

2017年5月, 為了讓年輕人充分展示才智, 華西村黨委設立了“華西青年智慧論壇”,

每月一期, 每期設定不同的主題, 由青年主講。 每期《華西月刊》也都會刊登青年的“金點子”。

在去年11月舉行的青年智慧論壇上, 90後朱基芳提出, 華西模式應該跟上潮流, 適應新的商業形勢。 “我們的品牌要年輕化、接地氣, 擁抱互聯網時代的變化, 和年輕人做朋友, 大力發展B2C商業模式。 ”

朱基芳在華西村下屬的江蘇歐萊美鐳射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工作, 去年“雙11”活動中, 他們公司的銷售額突破1200萬元, 在天貓銷售排行榜上排名第八。

對電商頗有研究的朱基芳認為, 華西村應該把一些老品牌“改造”成年輕人喜歡的“新品牌”, 加強品牌宣傳, 把華西村的理念傳遞給用戶。

朱基芳的建議得到了華西村黨委的肯定, 在主題為“華西村的下一片藍海在哪裡”的青年智慧論壇上,

她獲得了金獎。 “這對我是一種認同和鼓勵, 更堅定了我的信念, 我會繼續鑽研, 爭取有更多創新。 ”朱基芳說。

從2017年起, 華西村開始進行用人制度改革, 不論是本村村民, 還是外來職工, 都規範競聘, 實現同工同酬。 通過這一改革, 去年有49人辭職, 55人成功競聘上崗。

汪方能是華西村股份有限公司特種化纖廠副總經理, 從中石化辭職到華西村工作已經有15年。 汪方能介紹說, 目前公司的3名高層負責人, 有兩個是外來的, 中層員工有80%是外來的。

“華西村吸引人才, 尊重人才, 對我們這樣的專業人才非常信任, 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汪方能說, 在化纖行業特別困難的時候, 華西村的領導對他們十分信任,

支持企業從原來的服裝面料向生產濕巾、面膜等新產品轉型, 公司最終實現逆市增長, 近十年來都沒虧損過。

“對於年輕人, 既要鼓勵他們勇於創新, 又要鼓勵他們敢於嘗試。 ”吳協恩認為, 年輕人就要敢想敢幹, “摔倒了也沒關係, 站起來, 拍拍灰, 繼續走!”

責編:賈志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