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閩西北低產桃園改造豐產芙蓉李園技術

閩西北低產桃園改造豐產芙蓉李園技術

福建省西北部, 武夷山南側的清流縣長校鎮與毗鄰連城縣的四堡鎮小區域內, 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 年平均氣溫17.9℃, 年平均降雨量1738mm, 平均海拔350m。 自20 世紀80 年代初期起墾山開園, 大量種植水蜜桃, 且多用毛桃砧, 在高峰期兩鎮種植面積近2333.3hm2。 由於所在區域周邊沒有大型工業區污染, 地質條件得天獨厚, 特別是土壤中富含微量元素硒, 果品上佳, 享譽省內外。 自20 世紀90 年代中期由於桃園老化, 大量當地果農仍在老桃園上復種水蜜桃。 至2000 年前後, 大面積復種水蜜桃的果園迅速老化。

當地曾先後在山地老果園小面積種植蜜雪梨、柑桔、紅心李等品種, 均未能達到效果。 在各種引種、試種過程中, 芙蓉李漸凸顯優勢, 使得當地水果產業走出困境。 現將桃園改造成芙蓉李園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老化水蜜桃園認定

水蜜桃(prunus persica), 原生長於中國, 薔薇科桃亞屬的落葉小喬木。 桃樹對氣候條件要求不嚴格, 我國除了極冷和極熱的地區外均有栽培, 喜光, 光照不足時, 枝葉易徒長, 果實品質差。 種植地地下水位高的土壤粘重時, 易造成根系分佈淺, 樹體易早衰。 桃樹根系好氧性強, 較適於土質輕鬆排水通暢的沙質壤土;石灰質含量高的園地易發生黃葉病;桃園應建在土質輕鬆、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的緩坡地上。

這類地質排水良好、光照充足, 樹體生長健壯, 枝條成熟度好, 可增強抗旱和抗寒能力。 過於粘重或過於肥沃的土壤易徒長、流膠嚴重。 桃不耐貯運, 應儘量避免在老桃園重建新桃園, 實踐證明, 桃樹重茬時樹勢衰弱, 產量下降, 或生長幾年後突然死亡;也有的出現新梢短, 葉失綠、鬚根少、流膠病嚴重、樹不長的現象。 究其原因, 是因為桃樹對重茬反應敏感, 桃樹殘根分解產生的氫氰酸、甲醛等毒害物質, 能夠抑制重茬樹根系的呼吸作用, 並能殺死幼根和新根。 通常表現生長衰弱、產量低或生長幾年後突然死亡等異常現象;有的出現新梢短、葉片發黃、鬚根少、流膠、潰瘍、木質部和韌皮部變褐等症狀。 重茬桃樹生長不良和易衰亡的原因很複雜,
各個果園亦不盡一致。 老化期桃園特點:樹體平衡破壞,組織老化;根系吸收和葉片光合作用能力降低, 樹體衰老;果實口感和品質下降。 桃樹育苗圃進行重茬時, 往往出現生長慢、葉色淡, 葉變小變薄, 發根少、根瘤病重等不良後果。 初種桃園15 年, 重茬桃園8~9 年, 出現以上症狀的, 可以確定為老化期低產桃園。

2 老化水蜜桃園改種芙蓉李前的土壤改造在緩坡地適宜種植芙蓉李的老水蜜桃園, 全園整株從基部砍伐, 在小寒節氣前後, 用小型挖掘機全園深挖50cm整理成3.5~4m寬平臺, 平臺上每隔4m 挖長80cm×寬80cm×深80cm 的小坑。 去除全園老樹根、殘枝。 全園用100~150kg/667m2 石灰消毒和中和pH值。 以備來年春節種植芙蓉李。

3 高產芙蓉李的種植

芙蓉李屬薔薇科李屬植物,

為落葉性小喬木。 在閩西北高溫、高濕條件下生長旺盛, 結果早、產量高, 易管理, 果實營養豐富, 形美質優, 汁多核小, 鮮食、加工兼宜, 果大, 品質優, 口感好, 深受消費者喜愛。

3.1 芙蓉李生長結果習性

3.1.1 樹體生長頂端優勢很明顯, 樹勢強。 芙蓉李枝條頂部或靠近剪口的芽萌發抽生的枝條多且長, 幼齡樹容易徒長, 枝梢可達1~2m, 但基部的芽則處於隱芽狀態, 未受刺激一般不易萌發。 芙蓉李幹性較弱, 但又生長旺盛, 常造成叢狀長枝多, 在幼齡期應注意疏剪過密枝以改善光照。

3.1.2 葉芽具有早熟性。 芙蓉李的葉芽當年即可繼續萌發抽生枝條, 即2 次梢、3 次梢甚至4 次梢, 因而有利於樹冠的培養及早結、豐產。 生產上通過拉枝、疏刪、短截、摘心等修剪措施,

2~3 年即可培養成豐產樹冠。

3.1.3 隱芽。 壽命長芙蓉李的隱芽壽命可達數十年, 一旦樹體受到重修剪、機械傷或彎枝時, 易大量萌發不定芽, 並抽生徒長枝。 在生產上利用這一特性可有效進行更新修剪, 復壯樹勢。

3.1.4 休眠期。 要求有一定的低溫時段, 芙蓉李與其它落葉果樹一樣, 冬季休眠期要求有一定的低溫。 因此, 一般宜在海拔400m 以上的地區種植, 才能滿足其休眠的要求。

3.1.5 以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結果為主。 芙蓉李2~5 年生幼樹以中、長果枝結果為主, 但成年樹花束狀果枝和短果枝比例可達80%, 尤以花束狀果枝居多, 是重要的結果枝。 在2~3 年結果基枝上著生的花束狀果枝結果最佳。 因而, 修剪時通過培養花束狀果枝和短果枝來達到芙蓉李豐產、穩產栽培的目的。

3.1.6 具有中部結果優勢的特性。芙蓉李中部結果優勢,一是結果基枝和結果枝的中部花芽結果能力更強,坐果率高,果大且優;二是指從整體樹冠看,以樹冠中部結果最佳;三是指取營養枝上的中部芽段所育苗木種植後其結果性能較好。

3.2 建園與種植

3.2.1 根據李樹的生長特性,應選擇土層較深,土壤疏鬆肥沃且排水良好的緩坡地建園。平臺種植密度掌握在4m×4.)m 之間,視園地坡度而定,控制在40 株/667m2 以內為佳。因此,應根據行間距,按等高水準的要求開墾平臺,檯面寬3.5~4.5m,平臺外高內低,略向內傾斜,內側有溝、外有埂。平臺開好後,根據株距確定定植穴位置,挖0.8m×0.8m×0.8m 的大穴,填土時將表土放穴底,然後一層雜草(或稿稈、雜草、土雜肥)一層土,適當撒些石灰,分2~3 層壓埋,最上層應施餅肥1~1.5kg、鈣鎂磷0.5~1kg,或廄肥15~25kg 等,並與園土充分拌勻,然後築成高約30cm 的土墩,待穴內壓埋物充分腐熟,隔1~2 個月,直觀上可見土墩略下沉後,即表示壓埋的雜草(或稿稈、雜草、土雜肥等) 已腐熟,即可進行種植。

3.2.2 育苗。由於主要在老化桃園區內種植,應選擇李本砧木,禁用桃本砧木。苗床地應選用遠離果園的地力肥沃、水質好的農田。芙蓉李忌重茬,需重茬時,應選不同砧木。

3.2.3 選苗。種植芙蓉李一般在樹體休眠期種植,應選擇品種純正、根系發達、嫁接口癒合完好、有2~3 個分枝、無檢疫性病蟲害(根癌病)的健壯苗木。種好後,樹盤覆蓋稻草,有條件的可立一支柱固定樹體,每週澆水1 次,直至成活。

3.2.4 植後管理。定植後要及時解除嫁接口的薄膜,整形帶內,留飽滿芽,及時抹除不充實芽,以利成活。

3.3 土攘管理

由於區域內,絕大部分果園建立在紅黃壤山地,土壤酸性較強,有機質,氮,速效鉀均中低,鈣、鎂缺乏。應基肥秋施,結合擴穴改土,占全年施肥量的1/2~1/3。成年結果樹株施農家肥25kg、鈣鎂磷肥0.5kg,、尿素0.25kg、花前施氮磷鉀0.5kg,5 月間施壯果肥以鉀肥為主。株施氯化鉀0.5kg,結果量大的,還須補施複合肥0.25kg,以利樹勢恢復。

3.3.1 擴穴改土。在老桃園清園整理平臺時,已全園深翻,定植第2 年開始擴穴,一般在采果後至冬季落葉前進行,在定植穴外兩側開深50~60cm,寬40~70cm,長1~1.5m 溝(或條溝),分層壓埋綠肥、雜草、石灰、有機肥等,注意表土埋入底層,土心在表層,第2 年的擴穴溝應與第1 年相接,不留隔牆,每年進行1 次,直至全園擴穴完畢,達到土壤疏鬆,根系發達的目的。

3.3.2 合理間作。幼齡李園應套種花生、綠肥、蔬菜、西瓜等,對矮小大葉類型的雜草無須盡除,可起到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等作用。

3.3.3 深翻。每年冬季用三齒鋤深翻10~20cm,並增施有機肥和石灰,達到消滅越冬害蟲,保持土壤疏鬆的目的。有條件的老果園冬季應進行培土。

3.3.4 果園覆蓋。7 月中旬利用大田稻草,農作物秸稈,大葉雜草離樹幹1.5m 範圍內覆蓋5~10cm 的覆蓋層,降溫保濕,有利於芙蓉李的生長。

3.4 施肥

3.4.1 幼樹施肥。根據幼樹樹冠小、根系淺、吸收能力弱的特點,施肥應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則,每年至少施肥6~8 次,尤其是在春、夏、秋梢前後要多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

3.4.2 豐產果樹施肥。每年施3~4 次肥,尤其應重視開花前和采果後的2 次施肥,這對保證當年和翌年產量有著重要作用。肥料可用腐熟的人畜糞尿、河泥及化肥等。花前肥,一般在吐蕾前10 天左右施;第2 次是壯果肥,在4~5 月上旬小果膨大期施,這2 次均以速效肥為主;第3 次是果後肥,在果實採收後及時施,既有利於恢復樹勢,又可促進枝梢生長健壯,促進花芽分化,以腐熟有機肥為主,配合少量速效化肥;第4 次是冬季基肥,結合深翻改土,施入各種有機肥和石灰,如堆肥、廄肥、土雜肥、火燒土等。

3.5 排灌水

芙蓉李樹既怕旱,也怕澇,故地性較差,遇強風、洪水易發生樹倒枝折。春夏季雨水多,須及時做好果園排水工作。伏旱嚴重時,應及時澆水保葉,以利於花芽分化,秋季如久旱無雨,易造成提早落葉,應根據旱情,在早晚及時灌水,同時做好樹盤覆蓋。春旱嚴重時,須澆水促花展葉。

3.6 整形修剪

3.6.1 整形。芙蓉李的中心主幹不明顯,在生產上多採用自然開心形。種植後定幹50~60cm,春梢萌發後,選留3~4 個壯梢作為主枝,其餘摘心作輔養枝。主枝之間分佈均勻,與主幹的基角50° ~60°,間距10~15cm。冬季主枝留50~60cm 短截,剪口芽向外,第2 年春每個主枝留2 個副主枝。夏季通過摘心、疏梢培養結果枝組,冬季對主枝延長樹留50~60cm短截。

3.6.2 修剪。對幼年樹的修剪,應結合整形進行,使樹冠生長勻稱。掌握2 個原則:一是寧輕勿重,否則將嚴重削弱生長勢,延緩樹體成形,推遲結果;二是多疏少截,對於生長過密、過旺的枝條宜採取疏刪加以調整,除骨幹枝延長枝實行短截外,其餘枝條宜少短截、多緩放,以利形成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

對成年結果樹的修剪,應根據結果枝的生長狀況分別進行。對1 年生的長、中果枝應進行適度的短截和疏刪,以調節營養生長與結果之間的平衡。對1m以上的長果枝約剪去1/3;對中果枝可剪去1/2,促使萌更多生長適中的生長枝,從中抽生短果枝;對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則不宜短截,只對過密的適當疏剪,對營養枝只能輕剪;對徒長枝在生長季節就應疏除,但如處於樹冠空缺部位,可進行短截,促其抽發營養枝;對已衰老的結果枝基枝應及時回縮更新。

3.7 保花保果與疏果護葉

3.7.1 保花保果。芙蓉李每年開花很多,坐果率也較高,一般可達8%左右,一般不需要保花保果,但如管理不當或開花期遇低溫陰雨天氣,生理落果現象也很嚴重。可採取如下措施:①混栽授粉樹、果園放蜂、人工授粉。②加強肥培管理,特別是采果後至秋冬季的管理,以提高花芽品質。③開花期噴0.2%硼砂+0.3%磷酸二氫鉀。④幼果期噴20mg/L“九二0”。

3.7.2 疏果。李樹結果較多時,應進行疏果,掌握“疏劣留優“,以增大果形、提高品質。疏果時期一般在生理落果後進行,葉果比控制在16︰1 為宜。通常中、長果枝留中部果,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留頂端果。

3.7.3 護葉。根是果之源,葉是果之本,芙蓉李正常年份10 月中旬開始落葉,但隨著工業化進程帶來的全球氣候異常現象時有發生,伏夏旱秋年份會提早落葉,10月中下旬開二次花,萌發冬稍等異常現象,消耗大量養分。減少翌年花量或影響花的品質,造成減產。要使芙蓉李豐產,必須防止早期落葉。

3.8 病蟲害防治

3.8.1 病蟲害防治。以防為主,綜合防治。果實採收後結合修剪,剪去病蟲枝、枯枝,集中枯枝落葉燒毀。做好清園工作,使用3~5°Be 石硫合劑噴1 次,樹幹塗白,減少冬季越冬蟲源。

3.8.2 李紅點病、黑斑病(李葉穿孔病)。①做好冬季清園工作,清除病蟲、病果,集中燒毀,噴3~5°Be 石硫合劑封園。②加強管理,增強抗病力。③葉芽開放和果實膨大期各噴1 次0.3%石灰倍量式的波爾多液或65%代森錳鋅500 倍液。

3.8.3 流膠病。①加強樹體管理,深翻結合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②增施石灰,改良土壤酸鹼度。③注意排水,樹盤覆蓋。④刮除枝幹病部,然後用石硫合劑或波爾多液塗患病部分。

3.8.4 膏藥病。①及時防治蚜蟲、介殼蟲。②冬季清園時,剪除病枝集中燒毀加噴石硫合劑。③做好修剪工作,提高通風透光度;④對已發病的枝條,用1 :1 :10 波爾多液塗刷病部。

3.8.5 蚜蟲。現蕾期和萌芽期噴25%撲虱靈1500 倍液、10%吡蟲啉5000 倍液或艾美樂600 倍液。

3.8.6 桃葉蟬。在展葉期和采果後各噴1 次25%撲虱靈

1500 倍液或敵殺死300 倍等。

3.8.7 桑白蚧。①做好冬季清園,剪除病枝,樹基幹刷白,全園噴石硫合劑。②抓住初孵若蟲分散轉移期噴藥防治,藥劑可選用速撲殺100 倍液、或25%撲虱靈1500 倍液。③用硬毛刷刷去枝幹上的蟲體,再用200倍液辛硫磷塗刷受害部位。吉山花瑤

3.9 適時採收

7 月中下旬,果實顏色由青轉淡紅色、果面有灰白色蠟粉,果肉深紅色時分期分批採收。結果量大時,可在6 月下旬採摘青果用於果脯加工。可在在採摘期,結合當地旅遊資源,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3.1.6 具有中部結果優勢的特性。芙蓉李中部結果優勢,一是結果基枝和結果枝的中部花芽結果能力更強,坐果率高,果大且優;二是指從整體樹冠看,以樹冠中部結果最佳;三是指取營養枝上的中部芽段所育苗木種植後其結果性能較好。

3.2 建園與種植

3.2.1 根據李樹的生長特性,應選擇土層較深,土壤疏鬆肥沃且排水良好的緩坡地建園。平臺種植密度掌握在4m×4.)m 之間,視園地坡度而定,控制在40 株/667m2 以內為佳。因此,應根據行間距,按等高水準的要求開墾平臺,檯面寬3.5~4.5m,平臺外高內低,略向內傾斜,內側有溝、外有埂。平臺開好後,根據株距確定定植穴位置,挖0.8m×0.8m×0.8m 的大穴,填土時將表土放穴底,然後一層雜草(或稿稈、雜草、土雜肥)一層土,適當撒些石灰,分2~3 層壓埋,最上層應施餅肥1~1.5kg、鈣鎂磷0.5~1kg,或廄肥15~25kg 等,並與園土充分拌勻,然後築成高約30cm 的土墩,待穴內壓埋物充分腐熟,隔1~2 個月,直觀上可見土墩略下沉後,即表示壓埋的雜草(或稿稈、雜草、土雜肥等) 已腐熟,即可進行種植。

3.2.2 育苗。由於主要在老化桃園區內種植,應選擇李本砧木,禁用桃本砧木。苗床地應選用遠離果園的地力肥沃、水質好的農田。芙蓉李忌重茬,需重茬時,應選不同砧木。

3.2.3 選苗。種植芙蓉李一般在樹體休眠期種植,應選擇品種純正、根系發達、嫁接口癒合完好、有2~3 個分枝、無檢疫性病蟲害(根癌病)的健壯苗木。種好後,樹盤覆蓋稻草,有條件的可立一支柱固定樹體,每週澆水1 次,直至成活。

3.2.4 植後管理。定植後要及時解除嫁接口的薄膜,整形帶內,留飽滿芽,及時抹除不充實芽,以利成活。

3.3 土攘管理

由於區域內,絕大部分果園建立在紅黃壤山地,土壤酸性較強,有機質,氮,速效鉀均中低,鈣、鎂缺乏。應基肥秋施,結合擴穴改土,占全年施肥量的1/2~1/3。成年結果樹株施農家肥25kg、鈣鎂磷肥0.5kg,、尿素0.25kg、花前施氮磷鉀0.5kg,5 月間施壯果肥以鉀肥為主。株施氯化鉀0.5kg,結果量大的,還須補施複合肥0.25kg,以利樹勢恢復。

3.3.1 擴穴改土。在老桃園清園整理平臺時,已全園深翻,定植第2 年開始擴穴,一般在采果後至冬季落葉前進行,在定植穴外兩側開深50~60cm,寬40~70cm,長1~1.5m 溝(或條溝),分層壓埋綠肥、雜草、石灰、有機肥等,注意表土埋入底層,土心在表層,第2 年的擴穴溝應與第1 年相接,不留隔牆,每年進行1 次,直至全園擴穴完畢,達到土壤疏鬆,根系發達的目的。

3.3.2 合理間作。幼齡李園應套種花生、綠肥、蔬菜、西瓜等,對矮小大葉類型的雜草無須盡除,可起到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等作用。

3.3.3 深翻。每年冬季用三齒鋤深翻10~20cm,並增施有機肥和石灰,達到消滅越冬害蟲,保持土壤疏鬆的目的。有條件的老果園冬季應進行培土。

3.3.4 果園覆蓋。7 月中旬利用大田稻草,農作物秸稈,大葉雜草離樹幹1.5m 範圍內覆蓋5~10cm 的覆蓋層,降溫保濕,有利於芙蓉李的生長。

3.4 施肥

3.4.1 幼樹施肥。根據幼樹樹冠小、根系淺、吸收能力弱的特點,施肥應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則,每年至少施肥6~8 次,尤其是在春、夏、秋梢前後要多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

3.4.2 豐產果樹施肥。每年施3~4 次肥,尤其應重視開花前和采果後的2 次施肥,這對保證當年和翌年產量有著重要作用。肥料可用腐熟的人畜糞尿、河泥及化肥等。花前肥,一般在吐蕾前10 天左右施;第2 次是壯果肥,在4~5 月上旬小果膨大期施,這2 次均以速效肥為主;第3 次是果後肥,在果實採收後及時施,既有利於恢復樹勢,又可促進枝梢生長健壯,促進花芽分化,以腐熟有機肥為主,配合少量速效化肥;第4 次是冬季基肥,結合深翻改土,施入各種有機肥和石灰,如堆肥、廄肥、土雜肥、火燒土等。

3.5 排灌水

芙蓉李樹既怕旱,也怕澇,故地性較差,遇強風、洪水易發生樹倒枝折。春夏季雨水多,須及時做好果園排水工作。伏旱嚴重時,應及時澆水保葉,以利於花芽分化,秋季如久旱無雨,易造成提早落葉,應根據旱情,在早晚及時灌水,同時做好樹盤覆蓋。春旱嚴重時,須澆水促花展葉。

3.6 整形修剪

3.6.1 整形。芙蓉李的中心主幹不明顯,在生產上多採用自然開心形。種植後定幹50~60cm,春梢萌發後,選留3~4 個壯梢作為主枝,其餘摘心作輔養枝。主枝之間分佈均勻,與主幹的基角50° ~60°,間距10~15cm。冬季主枝留50~60cm 短截,剪口芽向外,第2 年春每個主枝留2 個副主枝。夏季通過摘心、疏梢培養結果枝組,冬季對主枝延長樹留50~60cm短截。

3.6.2 修剪。對幼年樹的修剪,應結合整形進行,使樹冠生長勻稱。掌握2 個原則:一是寧輕勿重,否則將嚴重削弱生長勢,延緩樹體成形,推遲結果;二是多疏少截,對於生長過密、過旺的枝條宜採取疏刪加以調整,除骨幹枝延長枝實行短截外,其餘枝條宜少短截、多緩放,以利形成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

對成年結果樹的修剪,應根據結果枝的生長狀況分別進行。對1 年生的長、中果枝應進行適度的短截和疏刪,以調節營養生長與結果之間的平衡。對1m以上的長果枝約剪去1/3;對中果枝可剪去1/2,促使萌更多生長適中的生長枝,從中抽生短果枝;對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則不宜短截,只對過密的適當疏剪,對營養枝只能輕剪;對徒長枝在生長季節就應疏除,但如處於樹冠空缺部位,可進行短截,促其抽發營養枝;對已衰老的結果枝基枝應及時回縮更新。

3.7 保花保果與疏果護葉

3.7.1 保花保果。芙蓉李每年開花很多,坐果率也較高,一般可達8%左右,一般不需要保花保果,但如管理不當或開花期遇低溫陰雨天氣,生理落果現象也很嚴重。可採取如下措施:①混栽授粉樹、果園放蜂、人工授粉。②加強肥培管理,特別是采果後至秋冬季的管理,以提高花芽品質。③開花期噴0.2%硼砂+0.3%磷酸二氫鉀。④幼果期噴20mg/L“九二0”。

3.7.2 疏果。李樹結果較多時,應進行疏果,掌握“疏劣留優“,以增大果形、提高品質。疏果時期一般在生理落果後進行,葉果比控制在16︰1 為宜。通常中、長果枝留中部果,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留頂端果。

3.7.3 護葉。根是果之源,葉是果之本,芙蓉李正常年份10 月中旬開始落葉,但隨著工業化進程帶來的全球氣候異常現象時有發生,伏夏旱秋年份會提早落葉,10月中下旬開二次花,萌發冬稍等異常現象,消耗大量養分。減少翌年花量或影響花的品質,造成減產。要使芙蓉李豐產,必須防止早期落葉。

3.8 病蟲害防治

3.8.1 病蟲害防治。以防為主,綜合防治。果實採收後結合修剪,剪去病蟲枝、枯枝,集中枯枝落葉燒毀。做好清園工作,使用3~5°Be 石硫合劑噴1 次,樹幹塗白,減少冬季越冬蟲源。

3.8.2 李紅點病、黑斑病(李葉穿孔病)。①做好冬季清園工作,清除病蟲、病果,集中燒毀,噴3~5°Be 石硫合劑封園。②加強管理,增強抗病力。③葉芽開放和果實膨大期各噴1 次0.3%石灰倍量式的波爾多液或65%代森錳鋅500 倍液。

3.8.3 流膠病。①加強樹體管理,深翻結合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②增施石灰,改良土壤酸鹼度。③注意排水,樹盤覆蓋。④刮除枝幹病部,然後用石硫合劑或波爾多液塗患病部分。

3.8.4 膏藥病。①及時防治蚜蟲、介殼蟲。②冬季清園時,剪除病枝集中燒毀加噴石硫合劑。③做好修剪工作,提高通風透光度;④對已發病的枝條,用1 :1 :10 波爾多液塗刷病部。

3.8.5 蚜蟲。現蕾期和萌芽期噴25%撲虱靈1500 倍液、10%吡蟲啉5000 倍液或艾美樂600 倍液。

3.8.6 桃葉蟬。在展葉期和采果後各噴1 次25%撲虱靈

1500 倍液或敵殺死300 倍等。

3.8.7 桑白蚧。①做好冬季清園,剪除病枝,樹基幹刷白,全園噴石硫合劑。②抓住初孵若蟲分散轉移期噴藥防治,藥劑可選用速撲殺100 倍液、或25%撲虱靈1500 倍液。③用硬毛刷刷去枝幹上的蟲體,再用200倍液辛硫磷塗刷受害部位。吉山花瑤

3.9 適時採收

7 月中下旬,果實顏色由青轉淡紅色、果面有灰白色蠟粉,果肉深紅色時分期分批採收。結果量大時,可在6 月下旬採摘青果用於果脯加工。可在在採摘期,結合當地旅遊資源,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