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黑河市漢麻標準化栽培技術

黑河市漢麻標準化栽培技術

世界漢麻適宜產區主要分佈在北緯45°~55°, 黑龍江省正好處於該緯度區內[3]。 黑龍江省漢麻纖維產量及品質居國內領先地位。 黑河市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 是優質漢麻生長的最佳地域, 經過5 年的推廣種植, 2017 年該市漢麻種植面積達到6 666.67 hm2, 占全國種植面積的3 成以上, 成為全國最大的漢麻種植和加工基地, 預計可生產麻皮1 萬t、杆芯3 萬t, 麻農收益達1 億元。 漢麻種植可有效地拓寬黑河市農民增收管道, 是實現精准扶貧的良好途徑。

1 選茬

輪作倒茬有利於減輕雜草危害, 改善土壤根際微生物狀況。

漢麻種植以大豆、玉米、蔬菜等茬口為宜。 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整地, 使土壤充分接納雨水, 熟化土壤, 對蓄水保墒、提高土壤肥力作用明顯。 漢麻不宜連作, 應間隔4 年以上再進行輪作。

漢麻種植要選用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的地塊。

2 精細整地, 增施基肥

漢麻屬於直根系作物, 入土深。 前茬作物收穫後進行秋整地, 深松20~25 cm。 翌年春季土壤化凍後複耕淺翻, 整平地面。 沒有秋整基礎的地塊可於播前15 d 淺耙, 整平、耙細, 做到表土無坷垃、無高茬, 使土壤上松下實, 增強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便於機械化播種。

結合整地施基肥, 基肥首選腐熟的有機肥料。 有機肥料應在秋季隨耕地一起施入, 使肥、土充分混合均勻。

基肥要占施肥總量的75%~80%, 一般施入有機肥35 t/hm2、硫酸鉀30 kg/hm2、尿素75 kg/hm2、磷酸二銨60 kg/hm2, 其中磷酸二銨30 kg/hm2 作種肥, 其餘肥料全部深施于種子下方6~8 cm 處。

3 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

選擇適應黑河市生態條件, 經認定推廣的高產、抗倒伏、抗病性強, 生育期所需活動積溫較常年活動積溫少100 ℃的優良品種, 如慶麻一號。

選種後進行種子處理, 選擇飽滿、千粒重高、色澤新鮮的種子, 通過風選和篩選, 剔除種子中的雜質、嫩籽、癟粒。 播種前選晴朗天氣將種子曝曬2 d。 每50 kg 種子用80%炭疽福美0.5 kg 拌種, 防治立枯病。

4 適期播種

黑河市漢麻播期一般為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 最遲不晚於5 月15 日。 適時早播, 苗期時間長, 根系發達, 可起到壯苗的作用。

播種方法有條播、撒播和點播。 在黑河市多採用24 行或48 行播種機平播,

條播行距一般在15~30 cm 之間。 漢麻種子頂土能力弱, 應適當淺播, 覆土深度應小於3 cm, 若超過6 cm 則會嚴重影響麻苗出土。 播後及時鎮壓。 為了防治地下害蟲, 用3%呋喃丹顆粒劑40~45 kg/hm2 拌細土150~200 kg/hm2 撒在播種溝內。

漢麻株型緊湊, 適宜密植。 當播種量為60 kg/hm2 時, 一般保苗100 萬~120 萬株/hm2;當播種量為75 kg/hm2 時, 保苗150 萬株/hm2。

5 田間管理

5.1 間苗和定苗

及時間苗和定苗, 使漢麻苗分佈均勻、發育一致。 一般“兩間一定”。 漢麻播種後, 一般1 周即可出苗。 出苗後7~10 d首次間苗, 只做疏苗工作;出苗後10~15 d 進行第2 次間苗, 要求間弱、去強、留中間, 按照設計密度, 留勻苗距, 使其生長整齊一致, 達到培育壯苗的要求。 在苗高15~20 cm 時定苗, 采麻栽培時適當多留雄株;採種栽培時可適當多留雌株。 當麻苗長到50~60 cm 時,

及時拔除矮株、弱株和發生病蟲害的植株。 當麻高80~90 cm 時再拔除小麻1 次。

5.2 中耕

漢麻苗期生長易受雜草抑制, 中耕是苗期管理的重要環節, 具有鬆土除草、散濕增溫、使麻苗主根深紮和早長鬚根的作用。 一般中耕2 次, 第1 次中耕結合間苗、定苗進行, 第2 次在麻田封行前進行。 麻苗莖杆纖細易折, 形成傷疤後影響纖維產量和品質[1]。

5.3 追肥

苗期追肥2 次, 即提苗肥和拔節肥。 提苗肥在麻苗長出3 對真葉時追施尿素75 kg/hm2;拔節肥于麻苗進入快速生長期(6 對真葉)時追施尿素150 kg/hm2。 。

5.4 灌水

有條件的地方結合追施拔節肥灌水。 第1 次輕澆水, 在出苗35~40 d、苗高30~35 cm 時進行。 第1 次澆水後, 麻株迅速生長, 側根大量發生, 需水量增大。 第1 次澆水後1 周再進行第2 次澆水, 水量適當增加。

黑河市春播後多乾旱少雨, 漢麻易出現“掐脖旱”現象。 據測算, 灌水2 次的較不灌水地塊增產20%~35%, 乾旱年份尤其顯著。 灌水遵循“頭水輕、二水飽”的原則, 即第1 次適量少灌水, 快速生長期始終保持土壤濕潤。 管理上要在防止麻株倒伏的基礎上加大澆水量, 促進纖維成熟和種子發育, 直到雄花盛開、纖維成熟, 停止澆水[2]。

6 病蟲草害防治

黑河市氣候冷涼, 晝夜溫差較大。 漢麻病蟲害的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 綜合防治”的植保原則。

猝倒病、立枯病2 種病害混合發生, 可用72.2%霜黴威水劑800 倍液+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噴淋, 一般用兌好的藥液2~3 L/m2 噴淋。

在霜黴病、褐斑病防治上, 增施有機肥, 冬前進行深翻, 採用配方施肥技術, 注意氮、磷、鉀肥配合施用, 做到合理密植;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40%大富丹可濕性粉劑400~500 倍液、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交替噴施3 次[3]。

在漢麻出現生理性頂枯現象時,如澆水或遇有效降雨後,該病狀自然消失。

在漢麻跳甲防治上,收穫後及時清除田間殘株落葉,集中燒毀,可減輕翌年受害;也可在漢麻苗期、開花結實期噴灑90%晶體敵百蟲800 倍液或50%對硫磷乳油1 500 倍液,要從麻田四周向田間噴藥。

適時除草,用12.5%拿撲淨乳油1.5~2.0 L/hm2,於禾本科雜草二至三葉期進行葉面噴施[4]。

7 收穫

漢麻雌雄異株,雄株熟期較雌株要遲20 d,可根據用途確定採收期。

7.1 采麻田

當雄株達到工藝成熟期時收穫。收穫過早,原莖產量低,纖維成熟不夠,出麻率及纖維強度降低;收穫過晚,纖維粗硬,品質變劣[5]。收割控制在7 d 內完成。割倒後晾曬2~3 d打捆,每捆直徑不能超過25 cm。每10 捆立起碼成圓錐形自然風乾,待莖杆水分降到18%時(麻杆曬10 d 後)去籽即可出售。

7.2 種子田

當雌株達到工藝成熟(種子60%成熟)時收穫[6]。當麻田種子有30%~40%成熟時,開始人工收割及脫粒作業。每10 捆為一碼進行晾曬。根據天氣情況,必要時應翻曬,達到標準幹度後人工脫粒,脫粒後及時清籽出風,不積壓。脫粒後的原莖仍要站立碼放[7]。

做到合理密植;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40%大富丹可濕性粉劑400~500 倍液、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交替噴施3 次[3]。

在漢麻出現生理性頂枯現象時,如澆水或遇有效降雨後,該病狀自然消失。

在漢麻跳甲防治上,收穫後及時清除田間殘株落葉,集中燒毀,可減輕翌年受害;也可在漢麻苗期、開花結實期噴灑90%晶體敵百蟲800 倍液或50%對硫磷乳油1 500 倍液,要從麻田四周向田間噴藥。

適時除草,用12.5%拿撲淨乳油1.5~2.0 L/hm2,於禾本科雜草二至三葉期進行葉面噴施[4]。

7 收穫

漢麻雌雄異株,雄株熟期較雌株要遲20 d,可根據用途確定採收期。

7.1 采麻田

當雄株達到工藝成熟期時收穫。收穫過早,原莖產量低,纖維成熟不夠,出麻率及纖維強度降低;收穫過晚,纖維粗硬,品質變劣[5]。收割控制在7 d 內完成。割倒後晾曬2~3 d打捆,每捆直徑不能超過25 cm。每10 捆立起碼成圓錐形自然風乾,待莖杆水分降到18%時(麻杆曬10 d 後)去籽即可出售。

7.2 種子田

當雌株達到工藝成熟(種子60%成熟)時收穫[6]。當麻田種子有30%~40%成熟時,開始人工收割及脫粒作業。每10 捆為一碼進行晾曬。根據天氣情況,必要時應翻曬,達到標準幹度後人工脫粒,脫粒後及時清籽出風,不積壓。脫粒後的原莖仍要站立碼放[7]。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