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急性中耳炎是怎麼引起的?有哪些症狀?該做哪些檢查?禁忌及預防

急性中耳炎較常見的感染途徑有:

一、咽鼓管途徑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時, 細菌可通過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感染。

2、急性傳染病, 如猩紅熱、麻疹、百日咳等也可通過咽鼓管入侵中耳引起急性中耳炎。

3、不正確的捏鼻鼓氣或擤鼻涕, 游泳、跳水, 不恰當的咽鼓管吹張或鼻腔治療等, 可將致病菌及鼻腔分泌物等逆行進入中耳腔引起感染。

4、嬰幼兒的咽鼓管短而寬, 並且開口處位置低, 如果平臥哺乳, 乳汁及胃內容極易經咽鼓管逆流入中耳引起感染。

二、外耳道鼓膜途徑

鼓膜穿刺、鼓膜置管、鼓膜外傷時, 外耳道的致病菌可通過穿孔處直接進入中耳腔引起感染。

急性中耳炎有哪些症狀?

急性中耳炎表現為突然發生的耳部疼痛, 常伴有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多數患者在穿孔前疼痛較劇烈, 穿孔後患耳有膿液流出疼痛可緩解, 耳鳴、耳悶並伴聽力輕度下降。 發熱, 體溫一般在38℃左右, 兒童可伴高熱, 並可能出現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急性中耳炎應該做哪些檢查?

急性中耳炎按照疾病發展過程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檢查。 具體的檢查方法如下:

1、早期檢查

鼓膜鬆弛部充血、緊張部周邊及錘骨柄可見放射狀擴張的血管, 此期為時不久, 常被忽視, 特別是小兒更不易覺察。

2、中期檢查

鼓膜彌漫性充血, 伴腫脹, 向外膨出, 初見於後上部,

後漸全部外凸, 正常標誌難以辯認。 血象:白細胞總數增多, 中性白細胞比例增加。

3、晚期檢查

鼓膜穿孔前, 局部先出現小黃點。 穿孔開始一般甚小, 不易看清, 徹底清潔外耳道後, 方可見到鼓膜穿孔處有閃爍搏動的亮點, 有膿液自該處湧出(耳部)。 聽力檢查呈傳導性聾。 恢復期檢查可見鼓膜緊張部小穿孔, 外耳道內有膿性分泌物或乾燥。

急性中耳炎的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認為急性中耳炎為風熱邪毒上壅耳竅。 治以行血疏氣, 清泄熱毒。 方用加減普濟消毒飲。 方藥組成:連翹9克, 黃芩9克, 板藍根12克, 炒天蟲4.5克, 銀花12克, 桃仁6克, 玄參9克, 川連3克, 大力子9克, 陳皮4.5克, 炒蒼耳子4.5克, 蟬衣4.5克。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劑, 日服2次。

急性中耳炎如何預防?

急性中耳炎表現為突然發生的耳部疼痛,

常伴有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急性中耳炎如治療不得當, 可併發急性乳突炎、耳後骨膜下膿腫、面癱、腦膜炎等。

預防急性中耳炎應注意鍛煉身體, 提高身體素質, 積極預防和治療上呼吸道感染。 禁用硬物掏耳, 防止鼓膜損傷。 對於陳舊性鼓膜穿孔或鼓室置管的患者應禁止游泳。

急性中耳炎的飲食宜忌

急性中耳炎患者除了常規的治療外, 飲食還需進行調整。 飲食宜清淡為主, 合理搭配膳食, 注意營養均衡, 多吃蔬果, 忌辛辣刺激食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