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能量越強,吸引力就越強!

法則一:能量越大, 吸引力就越大

莊子《逍遙遊》中說:適莽蒼者, 三餐而反, 腹猶果然;適百里者, 宿舂糧;適千里者, 三月聚糧。

如果你要去郊區的話,

你準備了三餐就可以往返, 回來的時候肚子還飽飽的;如果你要走一百里的地呢, 你就要用一晚上的時間準備足夠的乾糧;如果你要去千里之外的話, 你要提前準備三個月的乾糧。

這個道理很淺顯。 儘管現在大部分的人要去遠的地方, 坐火車和飛機都可以很快到達。 但《莊子》用這件事情引發了一個思考, 你準備走多遠?你準備為此做什麼樣的生命資糧的儲備?

你的精神需要儲備能量

《莊子》給我們的啟示是, 不管你要走多遠, 你都要準備適當的糧食;如果你的心要走很遠, 你需要為你的心儲存能量。

比如年輕的時候你可以愛很多人, 後來你可能只能愛一個人, 再後來你可能只能愛自己, 到最後很多人可能連自己都不愛。 不是不想愛, 是沒有力氣了。

寫字畫畫的人特別有感觸, 一個人寫一幅字, 他每天都寫。 按道理說, 應該越寫越好, 但是那些每天都抄經的人卻說, 今天這一副不行, 沒有力氣。 他說這跟技巧無關, 就是這一天“心”的能量不足, 所以寫出來的那個字,

就沒有心氣兒。

精神的能量, 需要一個方法來儲備。 人能常清靜, 天地悉皆歸。 一個人, 他的能量不是操練出來的, 而是等待和積蓄出來的, 尤其在精神層面上。 所以不要為自己某一個階段無作為而感到鬱悶, 這可能是我們的生命本身涉及的一種積蓄能量的程式。

你待著, 你修養著, 它就會長出能量的利息, 這就是休息。

你待著, 慢慢地你也不知道什麼樣的東西就進入了你的身體, 有可能你身體本來有, 只是它像一汪泉水一樣, 以很緩慢的方式在釋放, 會有一天慢慢地飽滿、充盈。

人的吸引力來自生命能量的提升

有一些人, 天生就有吸引別人的能力, 也有人自己培育出了這種能力。 另外一些人呢, 他們追著哭著請你吃飯, 也未必能讓你提得起精神。

那麼一個有吸引力的人, 他的吸引力是從哪裡來的呢?就來自能量的儲備。 中學物理告訴我們, 一個物體的吸引力來自於它的品質, 品質越大的物體, 吸引力越大。 品質來自什麼?物體的長度、寬度、高度和密度。 生命也是如此。

生命的長度——一個活150歲的人, 如果他還神智清醒的話, 不需要說出多麼深刻的道理, 自然也能夠吸引全世界各地的人。 如果這個人能活到200歲, 他還需要說什麼呢?什麼人他吸引不過來呢?

生命的高度——“其視下也, 亦若是則已矣。 ”如果你能像《逍遙遊》裡的大鵬飛到九萬里的高空, 精神上的你就能夠看得高、看得遠。 那麼你生命的高度, 自然會達到一個非常人能及的地步。 這樣的人, 就會產生氣場。

生命的寬度——“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年。 ”你的知識的寬度, 你看世界的寬度, 就是你生命的寬度。 生命有寬度的人, 他的格局也寬闊。

生命的密度——就如品酒, 當一口好的茅臺流入嘴裡唾液會唰地一下充滿口腔, 然後徐徐咽下喉嚨會產生灼熱和溫暖, 然後呼氣的時候會隱隱地體會到高粱發酵、經過時間陳放而舒展出來的糧食的昏黃……這種細膩真實的感受就是生命的密度。這樣的人,他的生命磁場會更強。

生命的長度,就是看你活得有多長;生命的高度,就是你看問題的維度;生命的寬度,就是你是否能夠看到事物的另一面;生命的密度,就是你對事物的感受的細膩和豐富程度。

在任何一個維度上提升50%,你整個吸引力會提升多少呢?計算後答案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中學數學告訴我們,四個變數,每一個增加50%,就是乘以1.5的四次方,就等於5.0625,也就是你的吸引力是以前的5.0625倍,很可怕吧。

所以為什麼有些人有吸引力?就是因為他積蓄了不同維度的能量,讓每一個維度都加了分。

法則二:調好你生命的波段

莊子《逍遙遊》中說: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蜩是指蟬,學鳩是一種小鳥。一隻小蟲和一隻小鳥的姿態,就是飛得低無所謂,能飛多高算多高,實在不行就掉到地上去。

南懷瑾在《莊子諵嘩》裡說,你們不要學小鳥,沒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以自由為藉口做一些小事,能飛哪兒飛哪兒,能停哪兒停哪兒。愛新覺羅·毓鋆卻認為,為什麼不能夠尊重一隻小蟲子和一隻小鳥的自然之性呢?大人吃大饅頭,小孩吃小饅頭,這才是自然。

其實這並不矛盾。人生,是分階段的;生命,則是分波段的。如果不把風的力量培育到足夠強大,你再大的翅膀,也展不開,飛不遠。你需要等到萬事俱備了,才能呼嘯而去。

你需要知道,什麼樣的一個未來正在等待著你。

28—35歲,人生智慧發展的巔峰

奧地利人智學家魯道夫·斯坦納,在他的《討論人生每七年週期的變化》一書中說,人在28歲到35歲這個年齡,是意識的創造性進程最為活躍的階段。

物理科學也發現了一些證據,揭示大腦的連接中心會在35歲左右達到效率的頂峰。大多數偉大的宗教導師和哲學家,在35歲都獲得了至關重要的體驗,耶穌、佛陀、王陽明、保羅、但丁、拜倫,都是在35歲前後產生了最偉大的見解。

言下之意,過了35後還沒有什麼頂峰的話,這一輩子就還是應該以自在為主題了。

35—42歲,天賦的嶄露期

一般人在這7年裡會開始體會到一種新的不安。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年齡段的人,已經開始想要與人分享自己的願望。

如果他們有能力的話,會向學院、藝術館捐助。在這一階段他們開始重新評估他們在外部世界的行動所帶來的結果,評估他們的關係、事業、習慣以及與他人的互動方式,這些都會被詳細地審視、糾正或者是改變。

毫無疑問,一個人內在天賦所迸發出來的突破性的進展,在這個階段會嶄露出來。

42歲—49歲,主題是回歸自我

人在這個生命週期,通常會發生一個重大的變化——一個人會將自己半生所有的經驗,都在這個年紀裡拿了出來,開始消化,再從中汲取新的理想,和人生中新的方向。生命中那些未被充分活出的念想,會大聲呼喊著要得到認同和允許。這些念想如果在之前沒有被允許達成的話,在這個時刻就形成壓力,繼而呼喚出行動力。

在這個時期,很多人都會認為自己已經走到了人生的中間,至此之後就開始走向下坡路。即使事實並非如此,我們通常對此仍然有非常強烈的感受,很多人會在這個階段更換伴侶,改變人生方向,甚至試圖進行重大的個人改變。

在這個年紀,孩子也長大了,很多人隨著情感年齡和愛的成熟度的變化,最終顯示出無條件自愛的跡象。奇怪的是,我們中的很多人在進入成熟的年紀之後,情感年齡仍然維繫在孩童的階段,我們兒童時期所感到的被拋棄的恐懼,我們的嫉妒,我們的佔有欲,都可能會在這個階段被釋放出來。

許多的離婚,以及新的風向,都在這一時段出現。在42歲到49歲這個階段,很多人已經準備好了去取悅自己,而非取悅社會,並且獲得了對自己獨特性的真正理解。時間已經很緊迫了,在一切都為時過晚之前,人們似乎有了強烈的抓住生命最後的絢爛光芒的衝動。

49—56歲,抵達靈性的高峰

到了這個階段,我們的生命進入了另外一個有意思的波段。身體的變化會帶來精神和靈性的高峰,身體不再矯健,活力開始衰退,這些都會逼著個人將注意力更頻繁的關注內在。任何性格問題,比如說各種關係的失調,各種自我的壓抑,社會對你的各種壓抑,都會在這個週期表現得更為緊急。

這也會反應在一個人的婚姻和職業等領域。我們必須學會一種新的方式來和自己共處,我們必須漸漸適應自己剛剛變老的身體。這是我們大部分的人需要清理人生的時候,這個時候需要在靈性上進行質疑,回顧我們的人生目的。如果在這個階段還沒有能夠實現這個目標,那麼抑鬱、多變、混亂,將不僅在我們醒著的時候折磨我們,也會在我們的夢境中讓我們無法安眠。

以上生命的週期波段,未必每一個人都會這樣,但卻是一個活到七八十歲的人的生命週期的大致顯現。

為什麼要知道這些在未來可能出現的人生階段?凡事預則立,如果你能看到自己未來的波段,就像買了一支股票又能預知它的週期一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生命禮物。

以上這類經驗,可以幫你發現自己內在的神性,以及完整的自我。個體化意味著真正成為一個人、一個個體、一個完全整合的人格,這是一個自我了悟的過程。

然後呼氣的時候會隱隱地體會到高粱發酵、經過時間陳放而舒展出來的糧食的昏黃……這種細膩真實的感受就是生命的密度。這樣的人,他的生命磁場會更強。

生命的長度,就是看你活得有多長;生命的高度,就是你看問題的維度;生命的寬度,就是你是否能夠看到事物的另一面;生命的密度,就是你對事物的感受的細膩和豐富程度。

在任何一個維度上提升50%,你整個吸引力會提升多少呢?計算後答案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中學數學告訴我們,四個變數,每一個增加50%,就是乘以1.5的四次方,就等於5.0625,也就是你的吸引力是以前的5.0625倍,很可怕吧。

所以為什麼有些人有吸引力?就是因為他積蓄了不同維度的能量,讓每一個維度都加了分。

法則二:調好你生命的波段

莊子《逍遙遊》中說: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

蜩是指蟬,學鳩是一種小鳥。一隻小蟲和一隻小鳥的姿態,就是飛得低無所謂,能飛多高算多高,實在不行就掉到地上去。

南懷瑾在《莊子諵嘩》裡說,你們不要學小鳥,沒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以自由為藉口做一些小事,能飛哪兒飛哪兒,能停哪兒停哪兒。愛新覺羅·毓鋆卻認為,為什麼不能夠尊重一隻小蟲子和一隻小鳥的自然之性呢?大人吃大饅頭,小孩吃小饅頭,這才是自然。

其實這並不矛盾。人生,是分階段的;生命,則是分波段的。如果不把風的力量培育到足夠強大,你再大的翅膀,也展不開,飛不遠。你需要等到萬事俱備了,才能呼嘯而去。

你需要知道,什麼樣的一個未來正在等待著你。

28—35歲,人生智慧發展的巔峰

奧地利人智學家魯道夫·斯坦納,在他的《討論人生每七年週期的變化》一書中說,人在28歲到35歲這個年齡,是意識的創造性進程最為活躍的階段。

物理科學也發現了一些證據,揭示大腦的連接中心會在35歲左右達到效率的頂峰。大多數偉大的宗教導師和哲學家,在35歲都獲得了至關重要的體驗,耶穌、佛陀、王陽明、保羅、但丁、拜倫,都是在35歲前後產生了最偉大的見解。

言下之意,過了35後還沒有什麼頂峰的話,這一輩子就還是應該以自在為主題了。

35—42歲,天賦的嶄露期

一般人在這7年裡會開始體會到一種新的不安。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年齡段的人,已經開始想要與人分享自己的願望。

如果他們有能力的話,會向學院、藝術館捐助。在這一階段他們開始重新評估他們在外部世界的行動所帶來的結果,評估他們的關係、事業、習慣以及與他人的互動方式,這些都會被詳細地審視、糾正或者是改變。

毫無疑問,一個人內在天賦所迸發出來的突破性的進展,在這個階段會嶄露出來。

42歲—49歲,主題是回歸自我

人在這個生命週期,通常會發生一個重大的變化——一個人會將自己半生所有的經驗,都在這個年紀裡拿了出來,開始消化,再從中汲取新的理想,和人生中新的方向。生命中那些未被充分活出的念想,會大聲呼喊著要得到認同和允許。這些念想如果在之前沒有被允許達成的話,在這個時刻就形成壓力,繼而呼喚出行動力。

在這個時期,很多人都會認為自己已經走到了人生的中間,至此之後就開始走向下坡路。即使事實並非如此,我們通常對此仍然有非常強烈的感受,很多人會在這個階段更換伴侶,改變人生方向,甚至試圖進行重大的個人改變。

在這個年紀,孩子也長大了,很多人隨著情感年齡和愛的成熟度的變化,最終顯示出無條件自愛的跡象。奇怪的是,我們中的很多人在進入成熟的年紀之後,情感年齡仍然維繫在孩童的階段,我們兒童時期所感到的被拋棄的恐懼,我們的嫉妒,我們的佔有欲,都可能會在這個階段被釋放出來。

許多的離婚,以及新的風向,都在這一時段出現。在42歲到49歲這個階段,很多人已經準備好了去取悅自己,而非取悅社會,並且獲得了對自己獨特性的真正理解。時間已經很緊迫了,在一切都為時過晚之前,人們似乎有了強烈的抓住生命最後的絢爛光芒的衝動。

49—56歲,抵達靈性的高峰

到了這個階段,我們的生命進入了另外一個有意思的波段。身體的變化會帶來精神和靈性的高峰,身體不再矯健,活力開始衰退,這些都會逼著個人將注意力更頻繁的關注內在。任何性格問題,比如說各種關係的失調,各種自我的壓抑,社會對你的各種壓抑,都會在這個週期表現得更為緊急。

這也會反應在一個人的婚姻和職業等領域。我們必須學會一種新的方式來和自己共處,我們必須漸漸適應自己剛剛變老的身體。這是我們大部分的人需要清理人生的時候,這個時候需要在靈性上進行質疑,回顧我們的人生目的。如果在這個階段還沒有能夠實現這個目標,那麼抑鬱、多變、混亂,將不僅在我們醒著的時候折磨我們,也會在我們的夢境中讓我們無法安眠。

以上生命的週期波段,未必每一個人都會這樣,但卻是一個活到七八十歲的人的生命週期的大致顯現。

為什麼要知道這些在未來可能出現的人生階段?凡事預則立,如果你能看到自己未來的波段,就像買了一支股票又能預知它的週期一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生命禮物。

以上這類經驗,可以幫你發現自己內在的神性,以及完整的自我。個體化意味著真正成為一個人、一個個體、一個完全整合的人格,這是一個自我了悟的過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