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基於“六經欲解時”治療定時咯血

史鎖芳 江蘇省中醫院

咯血是呼吸系統常見病症。 2017年丁酉歲, 陽明燥金司天, 少陰君火在泉。 燥化在上, 陽專其令, 燥淫所勝, 故該年肺金尤易被火燥灼傷, 出現咯血之症。 筆者自從跟師顧植山老師學習五運六氣法理以來, 每當診療時多喜參用運氣思維, 除了結合該年歲氣特點, 選用審平湯、蓯蓉牛膝湯、麥門冬湯、正陽湯、加減葳蕤湯輩治療肺金燥火咯血外, 還遇到多例定時咯血案例, 依據“六經欲解時”的概念選方治療也獲得滿意效果, 茲舉案例如下, 以饗同道。

醫案1:

夜11時咯血從“少陰欲解時”論治

劉某,

男, 64歲, 因咯血間斷發作20年, 加重2月餘由門診擬“左下肺支氣管擴張伴感染”收入。 入院後給予抗感染止血等治療10餘日, 咯血始終不能控制, 邀餘會診(2017年11月14日)。 詢診時患者訴:每于夜11時後即感胸上燥熱有噴火感, 甚至燥熱如狂, 隨之出現咯血數口, 血色鮮紅。 咳嗽不顯, 口幹, 咯少量黃黏痰, 至夜12點則稍緩, 精神極度恐懼, 同時覺乏力、氣急、盜汗、失眠, 尿血, 色淡紅夾血塊, 胃納可, 大便調, 舌紅苔幹有裂紋微黃, 脈滑數。 因思咯血於晚11點發作, 至晚12時則緩。 符合“少陰欲解時”特點, 即囑選用黃連阿膠雞子黃湯消息之, 處方:川連9克, 炒黃芩15克, 炒白芍12克, 阿膠珠10克, 玉竹35克, 白薇10克, 水牛角50克(先煎), 側柏葉15克。 另囑晚10點左右沖服雞子黃1個, 3劑。

二診(2017年11月17日):患者訴服藥1劑後即覺燥熱上火感明顯減退,

夜能安寐, 咯血顯減, 盜汗也緩, 藥服2劑後咯血及燥熱感基本消失, 痰少, 尿血減輕, 無咳嗽氣喘, 胃納可, 大便調, 要求出院。 即予原方加南沙參10克, 麥冬10克, 生薏苡仁12克, 蘆根20克, 冬瓜仁10克。 7劑, 帶回鞏固。

按:本案為支氣管擴張咯血的住院患者, 初按抗感染止血及中藥清肺寧絡(咳血方、黛蛤散輩)等治療出血卻不易控制。 因思今年是“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 且終之氣的客氣也為“少陰君火”, 而少陰屬熱氣, 熱氣淫勝, 火氣奔動, 則可見“胸部燥熱有噴火感, 甚至燥熱如狂”之症, 火性炎上, 則氣上沖胸, 火邪乘肺, 則肺絡受損出血矣。 少陰在髒屬心腎, 心主火、腎主水, 火為熱在上、水為寒在下, 心火亢旺,

不能與腎水相濟, 當然就煩渴不能安寐矣。 再詢問患者咯血發作時間是夜11時~12時, 恰合“少陰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 故從熱淫於內, 治以苦瀉, 佐以苦甘, 蓋苦能瀉火之實, 甘可防鹹之過;所以以苦發之者, 乃苦可發瀉內鬱之熱。 遵此意選用黃連阿膠雞子黃湯滋腎清心、潤肺安神;複入玉竹、白薇滋陰清解血分邪熱, 水牛角清熱涼血, 側柏葉清涼止血。 藥服2劑咯血、尿血均止, 同時火燥之像也嘎然而息, 夜寐得安矣。 從“少陰欲解時”選用黃連阿膠雞子黃湯是本案治療的抓手, 順勢而為, 促使心火下降, 則腎水可上濟, 肺燥得潤, 則血止寐安可以預見矣。

醫案2:

淩晨2點後咯血從“厥陰、少陰欲解時”論治

王某, 女, 53歲, 2017年11月17日初診:因咯血1天來診,

原有支氣管擴張史, 訴昨日淩晨2點30分咯血2次, 每次1~2口, 血色鮮紅, 後來漸漸咯暗紅色血塊, 夾白黏痰, 自服三七粉無效。 自覺左胸刺痛時作, 自感燥熱, 淩晨4時易醒難寐, 大便稀溏, 矢氣多, 舌質暗, 苔薄, 脈細稍滑。 因思于淩晨2點30分咯血, 符合“厥陰欲解時”, 故以烏梅丸立法, 因同時有燥熱, 淩晨3~4時易醒難寐, 複入黃連阿膠雞子黃湯意。 處方:烏梅50克, 細辛3克, 肉桂3克(後下), 川連9克, 炒黃柏10克, 炒當歸10克, 黨參10克, 川椒4克, 乾薑4克, 制附片4克, 阿膠珠10克, 炒黃芩10克, 炒白芍12克, 雞子黃1個(睡前沖服)。 7劑。 囑濃煎2次, 去渣取汁, 於晚飯後、睡前半小時各服用1次。

二診(2017年11月24日):訴服上方1劑, 當晚咯血即止, 燥熱也除, 安寐無夢至早晨6時, 大便成形, 因擔心再出血故把餘藥服完,

咯血即愈。 後予沙參麥冬湯合千金葦莖湯7劑繼續治療。

按:本案的著眼點是咯血發生于“淩晨2點30分”, 從“六經欲解時”分析, 顯然屬於“少陰欲解時”和“厥陰欲解時”範圍。 厥陰病是六經病的最後階段, 具有陰盡陽生、極而複返的特性, 其主相火, 不能自發, 此火過旺, 易於刑金, 肺金戕傷, 勢必咯血。 這時遣用烏梅丸意在抑陰助陽、可使陽氣升發, 俾兩陰交盡、陰盡陽生之際陰陽順利轉化, 則疾病順利完成傳經而向愈。 同時, 今年下半年是“少陰火熱之氣在泉”, 且終氣之客氣也是“少陰火熱之氣”。 該患者“感燥熱, 淩晨3~4時易醒難寐”, 實寓心(火)腎(水)不濟, 陰陽失交之意。 故複入黃連阿膠雞子黃湯, 既能滋腎水又能清心火, 俾陰陽交通、水火既濟, 則肺得安寧,咯血諸症皆得解矣。另外,如果不是運氣思維,也恐方中細辛、肉桂、川椒、乾薑、附片等溫燥剛烈之輩有動血之虞。實踐證明,該方不僅未現動血之慮,反而只服一劑當晚咯血即止,運氣理法如此速效,更增筆者對運氣理論的信賴。

醫案3:

零點後咯血從“厥陰欲解時”論治

江某,男,71歲,2017年9月13日初診:咳嗽半年加重10天伴咯血來診,2017年4月確診為“肺癌”並進行手術。主訴:夜臥平躺時則咳,咳甚則痰中見血絲,且於夜12點後為甚。喉間可聞痰鳴音,咽喉幹痛、口渴、乏味、燥熱、汗多、夜寐不安、易醒、右胸疼痛,舌苔薄黃中剝,舌質暗紅,脈細。結合今年運氣特徵及咳血於晚12點後發作,符合“厥陰欲解時”,即處方白天予陳氏麥門冬湯,夜晚予烏梅丸。

處方一:麥冬30克,法半夏10克,紫菀10克,桑皮10克,竹葉15克,白芷10克,黨參15克,鐘乳石15克(先煎),炙甘草5克,大棗10克,生薑3片。7劑。囑濃煎2次,去渣取汁,於早飯後、中飯後半小時各服用1次。

處方二:烏梅50克,細辛3克,肉桂3克(後下),川連9克,炒黃柏10克,炒當歸10克,黨參15克,川椒4克,乾薑4克,制附片4克。6劑。囑濃煎2次,去渣取汁,於晚飯後、睡前半小時各服用1次。

二診(2017年9月20日):訴上方服用1劑後,咳嗽即緩、咯血即止,燥熱胸痛也緩,7天服完能夠安寐,咳嗽喉鳴全止,燥熱感也除。後予以清養肅肺善後鞏固。

按:2017年下半年是少陰在泉,“四之氣”的主氣為太陰濕土,為陰邪,陰勝則君火受制,故易發厥氣上逆之症。根據患者晚12點後咳嗽咯血,符合“厥陰欲解時”,故順勢選用烏梅丸抑陰助陽,以酸收之者。酸為木味,而火生於木,故用酸味以收火歸原,且心氣散逸,自傷其神,也取酸收斂其散逸之神氣。“隨天氣所主之時”利於陰陽順接,則此時的病症即可“值旺時而解”。結合丁酉年歲氣特徵,燥淫所勝,易於爍肺,患者也現一派燥熱肺金受侮之像,故又選陳無擇的麥門冬湯。王旭高解其方時說:“是方以麥門冬補肺之陰,鐘乳補肺之陽,人參補肺之正氣,此三味先為運籌帷幄,保守中軍。然後用桑皮、紫菀之苦以瀉之,白芷、半夏之辛以瀉之,甘草緩之,竹葉清之,薑棗散寒養血,此數味者,是為斬將搴旗之師也。統而論之,即經旨熱者寒之,燥者潤之,弱者補之,強者瀉之,調其氣,而使其平,此之謂也。”此案體現了陳無擇“順天以察運,因變以求氣,得其義則勝複盛衰之理,隨其機而應其用矣”之意,既選用了麥門冬湯治“氣交”之病,又充分順應“六經欲解時”之理,順勢而為、借天使力,終獲得滿意療效。

“六經欲解時”是運用張仲景方的一個切入點和抓手,如能結合歲氣特點,綜合考量,確能做到“審察病機,無失氣宜”和“隨機達變,因時識宜,庶得古人未發之旨,而能盡其不言之妙也”。2017年屬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肺金被灼,咯血之症頻多。筆者受益于運氣思維,該年屢屢運用陳氏審平湯、麥門冬湯以及基於“六經欲解時”運用黃連阿膠雞子黃湯、烏梅丸類方每每取得佳效。不敢私藏,與同道共饗之。

則肺得安寧,咯血諸症皆得解矣。另外,如果不是運氣思維,也恐方中細辛、肉桂、川椒、乾薑、附片等溫燥剛烈之輩有動血之虞。實踐證明,該方不僅未現動血之慮,反而只服一劑當晚咯血即止,運氣理法如此速效,更增筆者對運氣理論的信賴。

醫案3:

零點後咯血從“厥陰欲解時”論治

江某,男,71歲,2017年9月13日初診:咳嗽半年加重10天伴咯血來診,2017年4月確診為“肺癌”並進行手術。主訴:夜臥平躺時則咳,咳甚則痰中見血絲,且於夜12點後為甚。喉間可聞痰鳴音,咽喉幹痛、口渴、乏味、燥熱、汗多、夜寐不安、易醒、右胸疼痛,舌苔薄黃中剝,舌質暗紅,脈細。結合今年運氣特徵及咳血於晚12點後發作,符合“厥陰欲解時”,即處方白天予陳氏麥門冬湯,夜晚予烏梅丸。

處方一:麥冬30克,法半夏10克,紫菀10克,桑皮10克,竹葉15克,白芷10克,黨參15克,鐘乳石15克(先煎),炙甘草5克,大棗10克,生薑3片。7劑。囑濃煎2次,去渣取汁,於早飯後、中飯後半小時各服用1次。

處方二:烏梅50克,細辛3克,肉桂3克(後下),川連9克,炒黃柏10克,炒當歸10克,黨參15克,川椒4克,乾薑4克,制附片4克。6劑。囑濃煎2次,去渣取汁,於晚飯後、睡前半小時各服用1次。

二診(2017年9月20日):訴上方服用1劑後,咳嗽即緩、咯血即止,燥熱胸痛也緩,7天服完能夠安寐,咳嗽喉鳴全止,燥熱感也除。後予以清養肅肺善後鞏固。

按:2017年下半年是少陰在泉,“四之氣”的主氣為太陰濕土,為陰邪,陰勝則君火受制,故易發厥氣上逆之症。根據患者晚12點後咳嗽咯血,符合“厥陰欲解時”,故順勢選用烏梅丸抑陰助陽,以酸收之者。酸為木味,而火生於木,故用酸味以收火歸原,且心氣散逸,自傷其神,也取酸收斂其散逸之神氣。“隨天氣所主之時”利於陰陽順接,則此時的病症即可“值旺時而解”。結合丁酉年歲氣特徵,燥淫所勝,易於爍肺,患者也現一派燥熱肺金受侮之像,故又選陳無擇的麥門冬湯。王旭高解其方時說:“是方以麥門冬補肺之陰,鐘乳補肺之陽,人參補肺之正氣,此三味先為運籌帷幄,保守中軍。然後用桑皮、紫菀之苦以瀉之,白芷、半夏之辛以瀉之,甘草緩之,竹葉清之,薑棗散寒養血,此數味者,是為斬將搴旗之師也。統而論之,即經旨熱者寒之,燥者潤之,弱者補之,強者瀉之,調其氣,而使其平,此之謂也。”此案體現了陳無擇“順天以察運,因變以求氣,得其義則勝複盛衰之理,隨其機而應其用矣”之意,既選用了麥門冬湯治“氣交”之病,又充分順應“六經欲解時”之理,順勢而為、借天使力,終獲得滿意療效。

“六經欲解時”是運用張仲景方的一個切入點和抓手,如能結合歲氣特點,綜合考量,確能做到“審察病機,無失氣宜”和“隨機達變,因時識宜,庶得古人未發之旨,而能盡其不言之妙也”。2017年屬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肺金被灼,咯血之症頻多。筆者受益于運氣思維,該年屢屢運用陳氏審平湯、麥門冬湯以及基於“六經欲解時”運用黃連阿膠雞子黃湯、烏梅丸類方每每取得佳效。不敢私藏,與同道共饗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