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車間裡的創新“大師傅”:郭玉全 飛灰變寶貝垃圾無害化

4月19日下午, 金隅琉水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郭玉全沿著鐵架扶梯爬至兩層樓高的窯爐外。 他手拿一把看火鏡, 迎著熱浪透過直徑10釐米左右的小孔觀察窯爐內的火焰, “溫度1400多度, 燃燒情況很好。 ”只憑肉眼就能判斷出水泥窯內的溫度、通風、壓力等各種狀況, 這是郭玉全的絕活兒。

郭玉全已經在金隅琉水工作了35年, 從物料輸送工到如今的熟料車間黨支部書記。 前些年他帶領企業團隊一路技術攻堅, 建成了國內第一條飛灰工業化處置生產線, 將垃圾焚燒後產生的飛灰變廢為寶。 如今金隅琉水已經承擔了北京市垃圾焚燒廠70%以上飛灰的無害化處理, 為實現首都藍天碧水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藝 冒著戰火遠赴伊拉克

1983年, 郭玉全考入當時的琉璃河水泥廠, “來廠裡工作的原因很簡單, 我想學一門技術。 當時正好有招工的機會。 ”他說。 進廠後郭玉全的第一個崗位是做一名物料輸送工,

技術含量並不高。 他沒有氣餒, 一邊工作一邊自己找書看, 學習水泥熟料製備工藝。 直到四年後, 他的堅持不懈收穫了新的機會。

1987年, 琉璃河水泥廠啟動生產技術改造, 準備建設一條先進的窯外分解窯生產線, 以提高產量。 引進設備需要大量外匯, 必須由廠裡自己解決, “廠裡決定派一批技術員去當時擁有這套設備的伊拉克一家工廠, 一邊幫助對方生產賺取外匯, 一邊學習窯外分解窯生產水泥的技術。 ”郭玉全說, 這是北京市屬第一家“走出去”的工業企業。 勤奮、刻苦的他入選這批技術員隊伍, 開始為期28個月的“駐外”生活。

那時候出國, 聽著光鮮, 可交通、生活遠沒有現在這麼便利。

最重要的是, 當時兩伊戰爭尚未結束, 郭玉全他們所在的伊拉克摩蘇爾地區就經常遭受空襲。 郭玉全至今還記得1988年冬天的一個早晨, 剛下了夜班回到宿舍躺下, 他們就聽到尖銳的防空警報響起, 緊接著廠區裡一生巨響, 衝擊波直接把他們從床上震到了地上, 幾乎同時廠區週邊16個高射機槍陣地猛烈開火, 映紅了天空……“比現在的電影大片兒刺激多了。 ”郭玉全說, 這些事兒他回國後才跟家人說起。

就這樣, 郭玉全和同事們冒著戰火學習先進技術, “設備用的是美國和日本的電腦控制技術, 非常先進, 咱硬是把主要技術要求啃下來了, 因為做水泥的基本原理咱們熟!”他自信地說。

本領 四年練就“火眼金睛”

回到國內後當年,

郭玉全換了一個新的崗位——看火工, 這可是當時水泥生產線上的最核心工種。 “那會兒回轉窯煆燒水泥熟料, 沒有儀錶, 沒有監控, 靠的就是一塊濾光鏡和一雙眼睛, 看火苗判斷爐溫, 進而掌握水泥熟料的煆燒品質。 ”郭玉全說。

新到崗位, 老師傅遞給他一把火鏡, “自己看去吧!看出什麼了告訴我。 ”老師傅說。 200多度筒體高溫和幾十度窯頭表面發出一陣陣幾乎令人窒息的熱浪, 郭玉全走上前, 走上前打開直徑10釐米左右的觀察鏡, 透過火鏡往裡看, 物料燃燒的火焰一片白茫茫, 沒幾分鐘, 他的眼睛就酸得流淚。 堅持再堅持!幾個月過後, 郭玉全逐漸看出了門道, 那些火焰的顏色其實不都是白茫茫的, 有時候會發紅, 有時候還會發黃。

他高興地告訴師傅, 師傅點點頭, 這才開始傳授技藝。

後來他才知道, 火焰的顏色直接能反映煆燒的品質, 顏色發黃, 說明爐溫偏低;顏色發紅, 說明原料中鐵的成分偏高, 都需要及時進行調整。 那時候老師傅傳授技術, 全憑心口相傳, 郭玉全邊聽邊記, 回到宿舍再翻書整理筆記。 這些苦練得來的基本功讓他受益匪淺, 四年下來, 廠裡每次各項指標考核, 他總名列前茅。

“現在廠裡的設備更先進了, 一台窯有3000多個檢測點, 可我覺得再先進的設備也離不開眼睛, 因為多年積累的經驗已經爛熟於心。 ”在窯爐外, 郭玉全對記者說。 伴隨水泥技術的不斷發展, 從看火到液壓、潤滑, 從鉗工到焊工……郭玉全幾乎幹過水泥生產線上的每一個工種, 逐漸成為水泥窯邊的“全科醫生”。

攻關 飛灰變寶貝垃圾無害化

早在十多年前,琉璃河水泥廠就意識到未來企業的發展必須要與城市功能相結合。北京高速發展伴隨而來的垃圾產生量迅速上升,垃圾焚燒相對填埋雖然可以大大減少對土地的佔用和對環境的影響,但依然會產生從煙氣中捕集下來含有二惡英、重金屬和氯的危險廢棄物——飛灰,“經過測算,每燃燒100噸垃圾會產生3至4噸飛灰。”郭玉全說,這些飛灰去除有害物質其實都是寶貝,裡面所含的鈣、鐵、矽等成分與水泥原料成分非常接近。

何不變廢為寶!廠裡組織技術人員開始了十年研發攻堅。作為熟料車間主任助理、副主任,郭玉全帶隊參加了整個研發過程。把飛灰製成水泥,最大的一個難點就是控制氯含量,飛灰中氯含量高達20%,而水泥要求氯含量必須低於0.06%,否則會腐蝕鋼材,影響建築品質。兩者的指標差別巨大,必須要脫氯。郭玉全帶著團隊反復試驗,用鉀、鈉等金屬離子跟氯結合,製成工業鹽,剩餘的含有二惡英、重金屬的物質添加到水泥窯高溫位置,二惡英進行高溫裂解,重金屬固化到水泥熟料的晶格當中,進行無害化處置,“我們這些搞水泥的,又搞起了鹽化工,等於又上了一次學!”他說,每次出現問題,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觀察工況。為了尋找合適的設備廠家,他帶領同事南下江蘇、浙江、重慶調研。

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再嘗試,2015年10月,企業的飛灰工業化處置示範線正式取得《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2016年,琉璃河水泥廠更名為北京金隅琉水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走上了環保發展道路,“現在我們以廢棄物處置為主,實行以廢定產,去年處置飛灰3.5萬噸,今年計畫處置7萬噸”郭玉全說,這個數字占了北京所有垃圾焚燒廠飛灰量的70%,“我們把住了北京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最後一公里。”郭玉全自豪地說。

傳承

工作室培養技術精英

在金隅琉水公司生產車間,有一間以郭玉全命名的職工創新工作室。走進工作室,郭玉全指著處牆上的一副示意圖,“這是我現在非常看重的‘寶貝’!”

那是一副“郭玉全職工創新工作室組織機構圖”,圖上一共有38名成員,分成了機械、電氣、工藝、自動化、環保等五個專業方向,“他們都是企業的技術創新精英。”郭玉全說,每個專業方向都有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等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帶領,鼓勵員工大膽想像、大膽實踐、大膽創新。“車間裡能給予支援的直接在車間解決,需要跨部門合作的上報公司統籌支持。今年跨部門的創新課題我們就做了幾十項,經費投入數百萬元。”郭玉全說,這是公司把新人培養成骨幹的源泉。

在苦練“內功”的同時,金隅琉水還積極“走出去”,目前公司對外技術服務員工達四、五百人。就在2016年3月28日,郭玉全還與同事一行飛往剛果(金),為客戶新建成的水泥生產線進行生產調試、提供技術培訓。這已經是他第六次走出國門當“師傅”。郭玉全感慨地說,過去中國工人出國是做勞務、學技術,如今中國技師和優秀工人已經成為外國頂級水泥生產線的“大師傅”。

人物小傳

郭玉全,北京市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熟料車間黨支部書記、工會分會主席。1964年1月出生,1983年3月參加工作。

他先後獲得全國技術能手、中國水泥突出貢獻獎、全國建材流通行業勞動模範、全國機械冶金建材首批首席金牌工人、北京市第十一屆党代會代表,2014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郭玉全職工創新工作室”是北京市10個首批職工創新工作室之一,2017年全國示範性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等。

編輯:TF003

逐漸成為水泥窯邊的“全科醫生”。

攻關 飛灰變寶貝垃圾無害化

早在十多年前,琉璃河水泥廠就意識到未來企業的發展必須要與城市功能相結合。北京高速發展伴隨而來的垃圾產生量迅速上升,垃圾焚燒相對填埋雖然可以大大減少對土地的佔用和對環境的影響,但依然會產生從煙氣中捕集下來含有二惡英、重金屬和氯的危險廢棄物——飛灰,“經過測算,每燃燒100噸垃圾會產生3至4噸飛灰。”郭玉全說,這些飛灰去除有害物質其實都是寶貝,裡面所含的鈣、鐵、矽等成分與水泥原料成分非常接近。

何不變廢為寶!廠裡組織技術人員開始了十年研發攻堅。作為熟料車間主任助理、副主任,郭玉全帶隊參加了整個研發過程。把飛灰製成水泥,最大的一個難點就是控制氯含量,飛灰中氯含量高達20%,而水泥要求氯含量必須低於0.06%,否則會腐蝕鋼材,影響建築品質。兩者的指標差別巨大,必須要脫氯。郭玉全帶著團隊反復試驗,用鉀、鈉等金屬離子跟氯結合,製成工業鹽,剩餘的含有二惡英、重金屬的物質添加到水泥窯高溫位置,二惡英進行高溫裂解,重金屬固化到水泥熟料的晶格當中,進行無害化處置,“我們這些搞水泥的,又搞起了鹽化工,等於又上了一次學!”他說,每次出現問題,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觀察工況。為了尋找合適的設備廠家,他帶領同事南下江蘇、浙江、重慶調研。

經歷了無數次失敗再嘗試,2015年10月,企業的飛灰工業化處置示範線正式取得《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2016年,琉璃河水泥廠更名為北京金隅琉水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走上了環保發展道路,“現在我們以廢棄物處置為主,實行以廢定產,去年處置飛灰3.5萬噸,今年計畫處置7萬噸”郭玉全說,這個數字占了北京所有垃圾焚燒廠飛灰量的70%,“我們把住了北京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最後一公里。”郭玉全自豪地說。

傳承

工作室培養技術精英

在金隅琉水公司生產車間,有一間以郭玉全命名的職工創新工作室。走進工作室,郭玉全指著處牆上的一副示意圖,“這是我現在非常看重的‘寶貝’!”

那是一副“郭玉全職工創新工作室組織機構圖”,圖上一共有38名成員,分成了機械、電氣、工藝、自動化、環保等五個專業方向,“他們都是企業的技術創新精英。”郭玉全說,每個專業方向都有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等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帶領,鼓勵員工大膽想像、大膽實踐、大膽創新。“車間裡能給予支援的直接在車間解決,需要跨部門合作的上報公司統籌支持。今年跨部門的創新課題我們就做了幾十項,經費投入數百萬元。”郭玉全說,這是公司把新人培養成骨幹的源泉。

在苦練“內功”的同時,金隅琉水還積極“走出去”,目前公司對外技術服務員工達四、五百人。就在2016年3月28日,郭玉全還與同事一行飛往剛果(金),為客戶新建成的水泥生產線進行生產調試、提供技術培訓。這已經是他第六次走出國門當“師傅”。郭玉全感慨地說,過去中國工人出國是做勞務、學技術,如今中國技師和優秀工人已經成為外國頂級水泥生產線的“大師傅”。

人物小傳

郭玉全,北京市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熟料車間黨支部書記、工會分會主席。1964年1月出生,1983年3月參加工作。

他先後獲得全國技術能手、中國水泥突出貢獻獎、全國建材流通行業勞動模範、全國機械冶金建材首批首席金牌工人、北京市第十一屆党代會代表,2014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5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郭玉全職工創新工作室”是北京市10個首批職工創新工作室之一,2017年全國示範性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等。

編輯:TF003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