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AI開啟數位經濟發展新時代,看資料智慧如何助力產業升級?

近年來, 我國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 相繼推出了“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行動、《促進大資料發展行動綱要》、《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等一系列重大戰略和政策措施。

如今, 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已經逐漸應用到各個垂直產業, 並成為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 當下, 依託海量資料、秒級運算能力, 如何圍繞具體應用場景開發更多行業落地應用成為產業數位化升級的關鍵。

4月24日, 由上海大資料聯盟、資料猿聯合藍燈資料主辦的“魔方大資料數列圓桌論壇之資料智慧助力產業升級”在上海超級計算中心舉行。 本次魔方大資料論壇見證了中國首個大資料微應用實驗室落戶上海超級計算中心, 同時還邀請了行業內、產業內專家共同探討資料智慧在具體產業中的應用前景及趨勢, 上海大資料聯盟常務副秘書長馬慧民全程主持, 上海大資料聯盟秘書長、上海超級計算中心主任周曦民做了開場致辭。

上海超級計算中心主任 周曦民

經過幾年的發展, 上海大資料聯盟已經擁有了600多家會員, 在致辭中周曦民提到作為聯盟秘書處的依託單位, 上海超算作為公共協力廠商平臺, 主要在高性能計算、雲計算、大資料三個領域進行不同的戰略佈局和資源建設,

未來將加大力度建設計算能力。 之後, 國內首個大資料微應用實驗室會在上海超算中心落戶, 全力打造大資料、人工智慧應用的生態。

去年7月份國務院發佈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中提及, 中國要在2020年成為人工智慧應用的領先國家;2025年, 中國要在人工智慧的部分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成為全世界的領先國家;2030年, 中國要在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和技術方面成為世界上領先國家。 不久之前, 藍燈資料、上海超算中心、上海大資料聯盟、海計資訊共同組建了大資料微應用實驗室。

藍燈資料首席執行官 周強

會議當天, 藍燈資料首席執行官周強對大資料微應用實驗室做了具體的介紹, 他表示, 一直以來, 藍燈資料、超算中心都在結合國家的戰略一起推動中國科技的進步, 本著協同發展, 共同促進大資料AI技術下沉產業, 四方將依託各自優勢, 以大資料微應用實驗室為基礎在人工智慧微應用、大資料微應用、新零售微應用、商業地產微應用、金融微應用、公共安全微應用等領域達成全面合作。

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文明後, 開始步入了快車道, 今天我們進入了VUCA時代, 黑天鵝事件正變成“新常態”。 所謂的VUCA時代, 指一個充滿易變性(volatility)、不確定性(uncertainty)、複雜性(complexity)以及模糊性(ambiguity)的時代。 在這樣的時代, 傳統的模式存在開發、測試、運維無法一體化, 上線週期長, 應用開發資源利用率低, 單體應用架構無法滿足應用快速上線和反覆運算要求等一系列問題, 而雲原生應用架構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雲原生系統包含了容器化封裝、自動化管理和面向微服務三種屬性:容器化封裝可提高整體開發水準, 形成代碼和元件重用, 簡化雲原生應用程式的維護;自動化管理主要是統一調度和管理中心, 從根本上提高系統和資源利用率,同時降低運維成本;面向微服務主要通過了松耦合方式,提升應用程式的整體敏捷性和可維護性。

藍燈資料副總裁及產品創新中心總經理 宋軼雄

活動中,藍燈資料副總裁及產品創新中心總經理宋軼雄表示:“雲原生的發展路線是大勢所趨,藍燈資料希望打造出中國雲原來生活的體系,做出一個企業級的應用系統,借助與超算中心的合作去踐行的平臺,這個平臺裡任意的開發者可以用平臺的自動化測試,包括自動集成、驗收等,這也是成立大資料微應用實驗室的初衷。”

大資料微應用實驗室簽約儀式

經過多年的創新發展,人工智慧讓智慧設備逐步實現從認識物理世界到個性化場景落地的跨越。近年來,通過人工智慧提高生產力以及創造全新的產品和服務,已經成為經濟競爭和產業升級的迫切需求。會上,科大訊飛上海區總經理吳欣以《AI對產業端的發展與重塑》做了精彩的演講。

科大訊飛上海區總經理 吳欣

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IT產業經歷了大型機、小型機、個人電腦、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慧六次浪潮,而我們現在正處於人工智慧的早期階段。吳欣表示:“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得益於資料量的累計、計算和存儲智慧、演算法的不斷成熟。我們認為人工智慧有三個維度:第一個是運算的功能,第二個是感知的功能,第三個則是認知的智慧。”

大資料和人工智慧在金融領域也有所作為。長期以來,金融行業沉澱了大量資料,包括各類金融交易、客戶資訊、市場分析、風險控制、投資顧問等。這些資料可用於風控、銷售、精細化運營等多個方面。

Chinapex創略聯合創始人兼總裁 楊辰韻

精細化運營涉及三個要素:人群、創意內容和管道。Chinapex創略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楊辰韻表示:“在金融機構實現精細化運營的過程中,從第一方和協力廠商資料獲取的打通,到資料預處理和整合,再到標籤、畫像以及客戶分群,把客戶分好類別即時推送到不同的行銷管道上面。在這之中,除了人群之外,創意內容和管道以及場景也是非常關鍵的,其中可以用到自動化規則觸發或模型,也就是除了人之外要推什麼產品?什麼創意?通過什麼管道去觸達?進而利用資料實現行銷的自動化。”

現階段AI發揮最大生產力可能是在垂直行業,如無人駕駛、安防、醫療、工業機器人、企業服務等。以企業級服務為例,人工智慧已經被企業級軟體服務行業視為頂層設計和終極競爭層面,特別是在客戶服務行業,智慧客服聊天機器人已經展示給世人強大的生產力。

環信華東區總經理 代曉明

環信華東區總經理代曉明表示,基於AI的客服機器人識別效果效果更優,模型泛化能力更強;無需學習語義運算式,通過簡單易操作的問答優化訓練即可提升服務效果;根據服務場景支援不同對話服務形式,包括政策諮詢、業務辦理、服務流程等。

圓桌論壇

如今,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各種熱門技術層出不窮,並且每隔一、兩年又有新的技術面世,那麼,在這波趨勢中哪個技術點可以挖到第一桶金?周強認為,在人工智慧、大資料以及未來的開發應用層,“一橫一縱”是未來趨勢,“縱”是以技術為主線,人工智慧領域有很多核心演算法,它們可能會成為專而精型、小而突破型的路徑;“橫”是技術的應用,涉及智慧客服機器人、金融領域的行銷等各種各樣的行業應用。

而吳欣則認為,以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為基礎,一個企業能夠從B端到C端實現全模式打通,這是未來企業應該關注的。

在代曉明看來:“人臉識別、語音辨識、圖像的轉寫和識別比較成熟,從專注于為客戶解決問題的角度來看,把這些技術加在行銷上,每年可節省大量的成本,這些量化價值是企業非常認可的。”

日前,Facebook上超過5000萬使用者資訊資料洩露一事鬧得沸沸揚揚,楊辰韻說:“未來是否存在一種可能性:互聯網上的交易資料在資料不流通的情況下流通資料的使用權。我們也在研究一些技術,像利用智慧和約解決資料歸屬權的問題,這方面用到了區塊鏈2.0、3.0的技術。”

論壇的最後,李強表示:“今年3月份,上海市政府成立了大資料中心,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期待將來能夠成為產業的生態,並對各個行業進行深度融合,打造大資料產業宏觀生態。”

從根本上提高系統和資源利用率,同時降低運維成本;面向微服務主要通過了松耦合方式,提升應用程式的整體敏捷性和可維護性。

藍燈資料副總裁及產品創新中心總經理 宋軼雄

活動中,藍燈資料副總裁及產品創新中心總經理宋軼雄表示:“雲原生的發展路線是大勢所趨,藍燈資料希望打造出中國雲原來生活的體系,做出一個企業級的應用系統,借助與超算中心的合作去踐行的平臺,這個平臺裡任意的開發者可以用平臺的自動化測試,包括自動集成、驗收等,這也是成立大資料微應用實驗室的初衷。”

大資料微應用實驗室簽約儀式

經過多年的創新發展,人工智慧讓智慧設備逐步實現從認識物理世界到個性化場景落地的跨越。近年來,通過人工智慧提高生產力以及創造全新的產品和服務,已經成為經濟競爭和產業升級的迫切需求。會上,科大訊飛上海區總經理吳欣以《AI對產業端的發展與重塑》做了精彩的演講。

科大訊飛上海區總經理 吳欣

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IT產業經歷了大型機、小型機、個人電腦、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慧六次浪潮,而我們現在正處於人工智慧的早期階段。吳欣表示:“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得益於資料量的累計、計算和存儲智慧、演算法的不斷成熟。我們認為人工智慧有三個維度:第一個是運算的功能,第二個是感知的功能,第三個則是認知的智慧。”

大資料和人工智慧在金融領域也有所作為。長期以來,金融行業沉澱了大量資料,包括各類金融交易、客戶資訊、市場分析、風險控制、投資顧問等。這些資料可用於風控、銷售、精細化運營等多個方面。

Chinapex創略聯合創始人兼總裁 楊辰韻

精細化運營涉及三個要素:人群、創意內容和管道。Chinapex創略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楊辰韻表示:“在金融機構實現精細化運營的過程中,從第一方和協力廠商資料獲取的打通,到資料預處理和整合,再到標籤、畫像以及客戶分群,把客戶分好類別即時推送到不同的行銷管道上面。在這之中,除了人群之外,創意內容和管道以及場景也是非常關鍵的,其中可以用到自動化規則觸發或模型,也就是除了人之外要推什麼產品?什麼創意?通過什麼管道去觸達?進而利用資料實現行銷的自動化。”

現階段AI發揮最大生產力可能是在垂直行業,如無人駕駛、安防、醫療、工業機器人、企業服務等。以企業級服務為例,人工智慧已經被企業級軟體服務行業視為頂層設計和終極競爭層面,特別是在客戶服務行業,智慧客服聊天機器人已經展示給世人強大的生產力。

環信華東區總經理 代曉明

環信華東區總經理代曉明表示,基於AI的客服機器人識別效果效果更優,模型泛化能力更強;無需學習語義運算式,通過簡單易操作的問答優化訓練即可提升服務效果;根據服務場景支援不同對話服務形式,包括政策諮詢、業務辦理、服務流程等。

圓桌論壇

如今,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各種熱門技術層出不窮,並且每隔一、兩年又有新的技術面世,那麼,在這波趨勢中哪個技術點可以挖到第一桶金?周強認為,在人工智慧、大資料以及未來的開發應用層,“一橫一縱”是未來趨勢,“縱”是以技術為主線,人工智慧領域有很多核心演算法,它們可能會成為專而精型、小而突破型的路徑;“橫”是技術的應用,涉及智慧客服機器人、金融領域的行銷等各種各樣的行業應用。

而吳欣則認為,以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為基礎,一個企業能夠從B端到C端實現全模式打通,這是未來企業應該關注的。

在代曉明看來:“人臉識別、語音辨識、圖像的轉寫和識別比較成熟,從專注于為客戶解決問題的角度來看,把這些技術加在行銷上,每年可節省大量的成本,這些量化價值是企業非常認可的。”

日前,Facebook上超過5000萬使用者資訊資料洩露一事鬧得沸沸揚揚,楊辰韻說:“未來是否存在一種可能性:互聯網上的交易資料在資料不流通的情況下流通資料的使用權。我們也在研究一些技術,像利用智慧和約解決資料歸屬權的問題,這方面用到了區塊鏈2.0、3.0的技術。”

論壇的最後,李強表示:“今年3月份,上海市政府成立了大資料中心,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期待將來能夠成為產業的生態,並對各個行業進行深度融合,打造大資料產業宏觀生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