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廣西:好山好水好風光 新人新事新模式——融安縣積極發展鄉村旅遊促脫貧側記

近年來, 融安縣緊緊圍繞“城鎮帶動、產業驅動、旅遊拉動”的思路, 依託該縣山清水秀的自然資源優勢, 積極探索發展鄉村旅遊扶貧新模式, 著力打造集餐飲、住宿、娛樂、農業觀光、生態旅遊服務為一體的鄉村旅遊, 帶領貧困村和貧困戶脫貧致富。

依託景區促脫貧

“沒想到, 景區周邊還有這些節目, 來了就不該錯過!”每逢週末, 駛向融安縣石門仙湖景區的車輛絡繹不絕, 遊客們對該景區及其周邊特色景點大加讚賞。 大良鎮依託景區優勢, 大力發展葡萄、枇杷、特早熟柑、油菜等適合遊客體驗採摘、田園觀賞的特色農業產業,

實現“旅遊+特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 形成一條精品旅遊線路, 旅遊收入穩步提高。

大良鎮通過“旅遊景區+家庭農場”模式, 以大良石門仙湖旅遊開發公司項目示範帶動, 實施“一點一環一帶”的發展思路, 大力發展 209國道沿線及大良至石門沿線的農業觀光、農家生態遊, 重點打造石門仙湖景區至新和村沿河旅遊帶。 以融安石家鄉村旅遊區為試點, 建設石門仙湖景區至新和村石家屯沿河休閒便道, 整合沿岸土地資源, 引導分流景區遊客, 增加旅遊項目趣味性, 帶動和促進當地民俗、民宿旅遊的發展。

據統計, 石門仙湖景區將引導分流遊客至石家旅遊區, 僅此一項就能吸納貧困人口120人, 間接帶動500人以上就業,

人均增收3000元。 2016年實現旅遊業產值800萬元, 比2015年同期增加2倍, 帶動貧困人口旅遊業單項收入180元。

變身股東促增收

2017年10月5日, 融安縣沙子鄉石岩生態旅遊景區, 一群遊客在體驗舂糍粑、磨豆漿, 不遠處的風車長廊裡, 幾個孩子在嬉戲。 每年國慶長假, 遊客通過觀光休閒、民俗體驗、田園採摘、豐收百家宴等系列旅遊專案進行消費, 給當地群眾帶來一定收益, 實現“來旅遊就是來扶貧”的戰略目標。

據瞭解, 沙子鄉三睦村以石岩生態旅遊景區為核心, 成立石岩生態旅遊股份有限公司, 發動群眾以資金、土地等資源入股, 缺乏資金和土地的貧困戶可以勞動力入股, 做一個月當作1股, 一年12股, 到年底按股份紅, 從而形成“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

讓每一位元石岩群眾都享受到旅遊發展帶來的紅利, 促進貧困戶脫貧。

據統計, 2016年沙子鄉三睦村實現旅遊業產值600萬元, 比2015年同期增加2.2倍, 帶動貧困人口旅遊業單項收入190元。

打造特色促發展

4月1日, 融安縣大將鎮龍妙村舉辦傳統會期, 依託“龍妙老街”、“李家祠堂”、“龍妙烤魚”等特色元素, 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和品嘗當地美食。 近年來, 該縣注重挖掘和打造各鄉鎮特色, 初步形成“李花村”“鄉愁村”等特色村寨, 促進當地旅遊發展, 帶動當地群眾增收。

近年來, 東起鄉利用銅板屯的李花, 打造成全縣特色旅遊精品, 吸引遊客前來賞花踏青, 帶動當地消費, 增加當地群眾收入。 以合作社為載體, 發動群眾流轉土地750餘畝, 以自己的土地或現金形式入股成立合作社,

由合作社對銅板屯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經營, 全體村民共同受益。 目前, 該合作社與周邊20余戶貧困戶簽訂了務工幫扶協議, 給當地貧困戶群眾帶來近20萬元的現金收入, 帶動崖腳村困難群眾實現了穩定脫貧。

沙子鄉三睦村立足蜜桔種植產業, 成功帶動40多戶貧困戶投身蜜桔產業組建專業合作社。 雅瑤鄉西古坡壯寨聘請村裡6名貧困戶到農莊務工, 組織貧困婦女學做藤編工藝品賣給遊客, 收入不斷提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