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稻蝦共作 他想把家鄉建設成“龍蝦之鄉”

劉偉養殖的龍蝦個頭大, 品質好。

今年30歲的他, 已經創業近5年, 他養的龍蝦不僅個頭大, 品質好, 而且他的龍蝦還賣出了國。

近日,

記者來到宜賓縣普安鎮採訪了“宜賓稻蝦共作第一人” 劉偉, 瞭解其創業背後的故事。

圓兒時夢想

大學畢業後 他選擇回農村

今年30歲的劉偉是宜賓縣普安鎮土主村人。 2008年, 他順利考上了宜賓學院應用化學專業。 和許多男子一樣, 劉偉心中也有一個軍營夢, 在大學二年級時, 他通過層層篩選, 成為了一名軍人。

在部隊時, 他與來自江蘇的一位戰友關係十分要好, 聽戰友介紹, 在江蘇省盱眙縣, 村民因養殖龍蝦都十分富有。 這讓小時候經常到田裡釣龍蝦的劉偉聽了後, 心動不已——家鄉普安鎮水資源豐富, 說不定也可以養龍蝦?

2011年10月, 劉偉退役回到了大學繼續完成剩下的學業。 因為從小喜歡養魚、養蝦, 回到大學後, 勤奮的劉偉又選修了水產養殖專業,

並成功獲得水產養殖這個專業的學位證書。

2013年6月, 劉偉大學畢業, 作為一名化學專業的本科生, 他的就業前景較好, 但他最終選擇辭職回鄉飼養龍蝦。

聽說兒子要回鄉養殖龍蝦時, 劉偉的父母是反對兒子做法的。 他們認為, 好不容易供養他讀了大學, 劉偉應該像其他大學生一樣, 在城市裡找一份穩定的工作。

但劉偉卻認為, 這是一個人人創新、萬眾創業的新時代, 他想在自己的青春歲月裡努力拼搏, 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實現兒時的夢想。

一天天地溝通, 劉偉的家人終於同意他養殖龍蝦了。

大規模養殖

成宜賓稻蝦共作第一人

龍蝦繁殖能力強, 蝦苗投入少, 是水產養殖的優選品種, 通過前期在互聯網和書籍中學習的龍蝦養殖技術,

第一次, 劉偉買了2000斤成品的龍蝦放入了30畝的農田, 由於不懂得龍蝦的習性和專業養殖技術, 一年下來, 幾乎沒有打撈到多少龍蝦。

不甘心的他, 第二年又開始養殖龍蝦。 與之前不同的是, 此次他購了3000斤的小蝦開始養殖, 經過一年的養殖, 劉偉發現, 他的龍蝦養殖技術進步了不少, 但也沒有賺到錢。

為了提高龍蝦養殖技術, 從2013年起, 劉偉開始到江蘇、湖北等龍蝦養殖技術成熟的地方, 學習龍蝦養殖技術。 一次偶然的機會, 他接觸到了湖北稻蝦養殖技術, 在考察了四川和雲南地區都沒有稻蝦共作模式時, 他將此模式帶回了家鄉宜賓, 成了宜賓實行稻蝦共作的第一人。

“我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都會出去學習幾個月,

交流龍蝦養殖經驗。 ”劉偉說, 龍蝦的品種很多, 為了實現經濟效益, 他從外地引進了龍蝦種苗。 在連續虧了兩年後, 在2014年下半年, 他終於賺了第一桶金。

稻蝦共作

一畝田多增收8000多元

龍蝦天性兇殘, 喜歡打架, 養大後龍蝦還經常“逃跑”, 在運輸的過程中, 龍蝦的死傷程度高……為了解決這些難題, 劉偉進一步學習龍蝦的生活習性, 成天與龍蝦在一起。 由於自己大學所學的專業為化學運用, 他積極將所學知識運用了水產養殖的實際中, 通過檢測水田中的水質以及微生物等方式, 大大地提高了龍蝦養殖的成活率。

普安鎮土主組的村民李大哥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一畝水田, 大約產水稻900斤, 按照市場均價來算,

可以賣1100元左右。 如果一畝水田投放100斤蝦, 再種植水稻, 一年下來, 能出產400斤龍蝦, 按照龍蝦25元每斤進行計算, 光是龍蝦就能賣到1萬元, 加上賣出的稻穀, 一畝田比原來的傳統種植模式多增收8000多元。

厲害!

6項專利通過國家專利

在龍蝦的大規模養殖步入正軌後, 劉偉又開始跑市場, 積極地與全國各地的龍蝦養殖大戶強強聯合, 擴大銷售管道。 因價格公道, 到了每年夏季龍蝦出產的季節, 農戶們都會把自家農田裡的龍蝦賣給合作社, 由合作社按照龍蝦的重量進行分類打包集體出售。

因品質好, 不少外地龍蝦收購商都願意收購他們村裡的龍蝦。 逐漸地, 在龍蝦的種苗、養殖、運輸過程中, 劉偉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一套技術, 為了保護智慧財產權,從2016年起,他們就將裝龍蝦的裝置、運輸龍蝦的技術申請國家專利。在2017年,劉偉公司的6項發明已經通過國家專利,還有3項專利正在進行審核。

劉偉說,以後他想把龍蝦產業做大做強,把普安鎮建設成為“龍蝦之鄉”。 他還希望建立稻蝦養殖示範基地,將稻蝦養殖技術進行推廣,讓宜賓全市的農民朋友都來瞭解這種助農增收的模式,從而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用產業發展振興鄉村經濟。

宜賓日報記者 郭曉娟 文/圖

為了保護智慧財產權,從2016年起,他們就將裝龍蝦的裝置、運輸龍蝦的技術申請國家專利。在2017年,劉偉公司的6項發明已經通過國家專利,還有3項專利正在進行審核。

劉偉說,以後他想把龍蝦產業做大做強,把普安鎮建設成為“龍蝦之鄉”。 他還希望建立稻蝦養殖示範基地,將稻蝦養殖技術進行推廣,讓宜賓全市的農民朋友都來瞭解這種助農增收的模式,從而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用產業發展振興鄉村經濟。

宜賓日報記者 郭曉娟 文/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