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城南舊事|小街老巷庭院深

作 者 說

王裔華:六朝古都南京, 文化源源流長, 有說不盡的故事, 講不完的話題。 我的祖籍是揚州, 但我生在南京, 長在南京, 特別是在城南生活了47年, 對這裡的一切比較熟悉, 有著美好的記憶和割不斷的情結, 舊時城南的一草一木, 閒情軼事不時浮現在眼前, 難以忘懷。

自今日起,

秦淮發佈將陸續為大家帶來“城南舊事”隨筆系列,

以饗讀者!

城南舊事——小街老巷庭院深

城南街巷和建築是典型的江南風格, 也有徽式風格, 但為數不多, 街巷是青石鋪面, 高低不平, 一條條街巷錯綜複雜, 曲徑通幽;房屋粉牆黛瓦, 庭院深深, 有的深宅大院前廳臨大街, 後院通小巷, 一個院落住著幾十戶人家是普遍現象。

隨著歲月的流逝, 如今街巷與房屋早已失去了曾經的繁華與靈秀, 那一個個拳頭般大小且不規則的鋪路石逐漸在小巷中消失, 隨之替代的是瀝青鋪就的小路。 我們小時候經常在這一帶“打遊擊”、捉迷藏。

這些街巷大多都有一個歷史故事或美麗的傳說, 如軍師巷相傳為諸葛亮出使東吳時的駐節之所, 烏衣巷是三國孫吳時為禁軍烏衣營的駐地, 鈔庫街曾是明代國家金庫所在地等。 我家住在門西大仙鶴街, 現在已改為仙鶴街了, 八十年代以前有大小仙鶴街, 大仙鶴街路面較寬敞, 而小仙鶴街是其一條叉道, 道路狹窄且彎彎曲曲, 行人較少, 據說古時候曾有大小仙鶴光顧過這裡, 為窮人帶來福音。 從數位的角度可以說上街巷的名稱, 有一枝園、二道埂、三山街、四聖堂、五福街、六角井、七家灣、八府堂、九兒巷;從金、木、水、火、土五行來說,

有金沙井、木匠營、水齋庵、火瓦巷、土城頭等, 每條街巷幾乎都有一些傳說和來歷。

我們都知道南捕廳有個甘熙故居, 其實有不少地方的院落年代久、規模大, 只是隨著時光的流逝, 逐漸破敗了, 如殷高巷14號原有房屋99間半, 進入院內, 猶如進了迷宮。 這是清代大臣劉瑞芬的故居。 我記得在六七十年代, 這座大宅院的第一進大廳用作糧站, 後院住了幾十戶人家。 大仙鶴街37號有座王家大院, 庭院占地面積大, 房屋設計精巧。 古人曾有一首詩描繪城南舊景, “錦繡歌殘翠黛塵,樓臺已盡曲池湮。荒園一種瓢兒菜,獨佔秦淮舊日春。”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城南的繁華不再,留下的是舊院荒蕪,場景冷落,可是你去仔細地觀察和靜靜地去思考,其中有不盡的傳統文化韻味。

文字:王裔華

“錦繡歌殘翠黛塵,樓臺已盡曲池湮。荒園一種瓢兒菜,獨佔秦淮舊日春。”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城南的繁華不再,留下的是舊院荒蕪,場景冷落,可是你去仔細地觀察和靜靜地去思考,其中有不盡的傳統文化韻味。

文字:王裔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