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湖北宜昌夷陵區開辦五個課堂,打通扶貧“最後一公里”

4月29日上午,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太平溪鎮許家沖村“牽花繡”傳習所創辦者、繡花技能培訓課堂老師謝蓉做了兩件事, 給初進繡花技能培訓課堂的學員指導基礎針法, 給樂天溪鎮孫家河村的繡女高會清結算了3月份的工資1200多元。

謝蓉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起初, 只是通過繡花技能培訓課堂把當地婦女組織起來, 免費教習“牽花繡”技藝, 學成後在家上班、按件計酬。 如今, 學習傳統文化技藝, 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組織電商培訓, 這些移民群眾用得著、能致富的培訓早早排進了課程表。

家風講堂

“移民不用花一分錢, 當地政府還會為培訓的移民提供生活補貼。 ”謝蓉說, 鄉村旅遊的蓬勃興起, 為移民增收致富打開了門路, 考慮到移民大多無技能特長, 當地有針對性地開設這種免費技能課, 培訓班幾乎場場爆滿。

包括技能培訓課堂在內, 夷陵區推出了理論宣講、家風傳承、生態教育、紅色文化等“五個課堂”。

理論宣講課堂志願者王華君走進社區、學校、企業和農村, 已在全區宣講30多場。

家風講堂

家風傳承課堂請來“中國好人”袁裕校。 他分享祖孫四代“讀書學文化, 不當睜眼瞎”的故事, 帶領230多名小學生齊誦家規家訓,

把學習文化知識、傳承好家風“種”進孩子們心中。

技能講堂

創辦“牽花繡”傳習所後, 謝蓉組建了宜昌繡女工藝品專業合作社, 成立了宜昌沁邑民俗文化公司。 如今, 這裡成為了移民婦女增收致富的“孵化器”, “牽花繡”傳習所培訓出技能合格婦女近300人、非遺傳承人2名。

生態教育則早已從課堂走進群眾生活。 早在2017年, 夷陵區自編《生態小公民》教材, 開設生態教育課程, 在當地中小學、幼稚園全面推廣, 成為全區4.3萬名學生的必修課。 課堂外, 垃圾分類處理、廢舊物回收、節水節電、無“磷”生活等生態環保主題實踐活動早早融入了群眾生活。

“‘五個課堂’的根本目的是切斷貧困代際傳遞。 ”夷陵區委書記王璽瑋說, 沒有移不走的窮山, 但唯有徹底斬斷窮根, 才能讓脫貧人口“站起來”“走得遠”。 “五個課堂”滿足了群眾系統、專業學習的需求, 提高了政策知曉率, 提升了技能, 傳承了好家風家訓, 激發了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既“扶貧”又“扶智”。

目前, 該區“五個課堂”已在區直各單位、各鄉鎮、村和社區全面推開,

切實打通扶貧攻堅的“最後一公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