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施一公的新角色

中國從未吝於給予海歸科學家們支持、尊重與榮耀。

【4月26日“四合院”時評】有關施一公的每一次風吹草動總會抓人眼球。 今年初, 施一公請辭清華大學副校長籌建西湖大學, 曾引發熱議。 近日, 已當選西湖大學首任校長的施一公又被指:“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稱其請辭清華是因收入太少, 還不起房貸”。 此消息再次引發軒然大波。

娃哈哈集團和施一公本人隨後相繼闢謠, 後者更以“不實謠言, 不攻自破”八字怒斥了上述說法。 但此事不免讓人聯想到, 去年施一公得意弟子顏甯請辭清華來美任教時,

同樣被質疑是“負氣出走”, 逼得顏寧一次次解釋清華“從未負她”……此類謠言屢被熱傳, 引發吃瓜群眾“怒噴”體制, 這在很大程度上, 對中國學術環境的真實現狀是有失公允的。

數十年來, 中國優待高尖端海歸人才的初心與決心不曾改變。 從上世紀末, 21位海歸學者被授予“兩彈一星元勳”獎章到去年楊振寧、姚期智棄美國籍返華並由中科院外籍院士轉為中科院院士, 從這些耀眼的“title”裡不難發現, 中國從未吝於給予海歸科學家們榮耀與尊重。

在學術支持上, 顏甯曾說, 她之所以至今仍能保有棱角, 是因為在清華這座象牙塔內, 並沒有經歷過太大的挫折與困難。 而施一公年初也曾放出豪言:用15年時間, 讓西湖大學媲美加州理工。

可見這位享譽世界的中國學者, 從未對祖國感到失望。

步入2018年, 中國已相繼有20餘城加入了“搶人大戰”, 各地政府為畢業生們送上了一份份落戶、分房、經費的“大禮包”。 對數百萬莘莘學子尚且如此慷慨, 中國又怎會虧待了立志“要給中國帶來改變”的施一公?

海歸學者在華“難以生存”的邏輯很難成立。 但作為中國首批“千人計畫”代表性人物之一, 施一公從美國返華之日起就太受矚目, 這也註定了他無法“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宿命。 施一公還不起貸、顏寧“負氣”、屠呦呦諾獎獎金不夠在買北京半個客廳……事實上, 這是輿論的一次次嚴重失焦。 施一公以一顆報國之心返華, 他的初衷是讓中國在學術領域實現飛躍, 如今他做到了, 他正在以新的身份開啟一段新的征程,

我們應該給予他的是對其學術貢獻的掌聲、對科學家精神的敬仰、和對其報國理想的祝福, 而不是對他們私人生活裡那些末節瑣碎的八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